文章吧手机版
《陈从周讲园林》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1-13 02:13: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陈从周讲园林》经典读后感有感

  《陈从周讲园林》是一本由陈从周|主编:张竞无著作,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4.00元,页数:3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陈从周讲园林》精选点评:

  ●先生的随笔撒。

  ●去了方塔公园,我才看陈从周的书的。

  ●朋友的推荐,很不错,非常有文采,并且细腻

  ●虽然没有《园林谈丛》的纸质好,但收录陈老的文章更多,更全!

  ●以前的有钱人喜欢建园林,现在是不可能啦?另,现如今不仅泰山,几乎每座山都有索道,武陵源还按了电梯,大师要是现在还健在,大概要吐血了。。。

  ●真难看诶……中国研究园林的就是只到这个程度吗?

  ●研究园林的大师呀

  《陈从周讲园林》读后感(一):柳絮池塘淡淡风

  暂选了第一三四章来读,先生不断强调园林是个综合性学科,需要深厚的中国文学功底和不俗的审美,方觉压力巨大。从未想过向往的专业有如此大的难度和挑战性,非大师型教育背景或不凡天赋或难有成就。但选择了就要坚持,普通人为了喜欢而努力,前几天看到四大圣哲序里的四字十分感动“日起有功”,落后,就更要刻苦追赶。

  想着起个标题,脑海里就立刻出现了这句,先生在文章里不断引用古诗词去表现园林中的诗意,这句尤其喜欢。

  20190213晚

  《陈从周讲园林》读后感(二):整体还好

  这本书是把陈老的一些园林方面的文章加以整理并适当加以作者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过个人觉得比较值得学习的还是陈老的一些造园理论和思想,尤其是其在《说园》五篇中提到的中国园林的一些造园手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两句话需要自己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并加以实践总结,希望自己可以在有生之年会有所领悟并对其注入新的时代想法,这两句最初出自《园冶》一书,并被后来的造园家加以自己理解与阐释并向读者传播其思想,同时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苏州、扬州、上海、、、、、等地的园林历史与理论,本书中《村居与园林》这篇散文式的园林论文让我明白了造园者安排设计园林要素都是有其缘由的,并不是现在的一味的“抄袭”“模仿”而造成现在“千城一面”“千园一面”的现象,文中阐述了“乡村中桥之所以没有栏杆的原因是为了方便村民通过同时也为了防备不时之需多留些空间”,这也让自己在以后做园林学习与设计中更加认真谨慎、踏实,当然也需要自己理性与感性俱有。

  《陈从周讲园林》读后感(三):字数太多,只好书评

  文笔不错,从前读书杂,多多少少涉及一些园林,看着这本书倒想起来一些,更容易理解。也去过几个园林,导游讲不出哪儿美哪儿好来,我自己也看不出,只是顶着大太阳瞎逛一气,心里尽惦记着赶紧出去买冷饮解暑,想来真是浪费,也挺惭愧,只知吃喝玩乐,全然不解意境之美(倘若游玩那日,导游的小蜜蜂不那么聒噪,日头不那么毒辣,到处拥挤的游人少些,能自己游玩一番,即便说不出个道道来,一饱眼福也是不错的) 收录的还挺多,谈各地园林、造园要谛、局部构造等等,东扯西扯,我所知不多,倒也看到些新东西。有些是作者的报告或者讲演,可读性较强,但收录于书是不是稍微修改一下,以免有观点的重复表达。 照片实在不好,颐和园那张和我小学时去溱潼拍的照片别无二致,构图、景色,连游船的配色都差不多

  作者自己拍的黑白照,倒还算有味道,其他配图一言难尽,如果能拍到全景,想来比这园内一角更能看出构造与美来,画质像是手动打了马赛克,又像是像素游戏界面,我向来不喜欢像素游戏,可能喜欢朦胧美的读者会喜欢吧,不过现在方便了,想看照片,自己上网搜就好,配图略作参考、聊胜于无吧

  提到家乡的乔园,似乎高中学校统一春游去过,一来孩子们兴奋闹腾,二来又得服从安排,实在兴致缺缺。到了地方,老师一说自由活动,我就找个有树荫的地方躲着看书,待同学们疯玩够了,再去下一个地方看书,的确没看到什么景致,吹着风看看书,虽然浪费美景,倒也蛮舒坦

  《陈从周讲园林》读后感(四):造园如作诗

  陈先生的书,版本不知有成百上千。大抵都以《说园》展开。

  而此书收得杂。图片烂。第三部分的杂文,价值也不大。不过有个好处,就是能窥见他治学的规模。

  也可以把他对各个园林的意见看全。

  有的创见我第一次瞧:

  (16页)文贵有体,园亦如是。以宋词喻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宝楼台,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去来无踪,则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词,怡园仿佛清词,皆能从其境界中揣摩得之。

  铺地是陈从周认为极重要的工作,“不论庭前、曲径、主路,皆须极慎重考虑。(第85页)

  陈谓在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如入环中”(连续不断、接续相生),“亭背则北寺塔耸立云霄中,左顾远香堂、倚玉轩及香洲等,右盼两岛,为极妙的借景。(第75页)

  除了多次提到自己的老师是刘敦桢以外,在第60页还讲到了他当年受红卫兵鞭挞的经历。让他从上海的罗店走回同济大学,路程非常长。它就像一个拉链者,走了两个多小时,流了很多很多汗,中午的时候腹肌口渴,曲折的长廊都变成了他痛苦的刑具。

  他在颐和园游玩的时候,还勾起了少时游西湖的回忆,苏堤一带也是这样的柳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陈从周讲园林》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