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1-12 04:54: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经典读后感有感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是一本由王小峰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精选点评:

  ●三表哥是中国第一批流行音乐迷,在那个混沌未开的年代,他们听着打口磁带寻找方向,三表哥和汪峰、李如一的结识令我相当意外,整本集子大都是专栏文章合集,对于音乐的分析并不多,更多的是从文化意义上面的解读,有趣的是,最好的一篇文章是讲自己的打口磁带购买经历的,果然有体验才能有深刻,专栏这种东西,真的会把一个作家的笔写废掉。

  ●看过之后凡事90年代的国摇一听真是一股子打口碟味……

  ●可以作为1,听歌指南,2,摇滚指南,3,音乐媒介史入门(打口音乐什么的),另外还提到了台湾70年代民歌运动。对里面的摇滚我可能只能感受到十之一二吧,需要进一步了解学习

  ●ugly

  ●讲的方式不吸引人,很像把各个时间段新闻拿出来展示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就是这里知道骨肉皮,初三,羡慕死了

  ●反反复复,弥补缺失的岁月

  ●流行音乐的八卦往事如数家珍,好玩有趣。

  ●这本书前半部分够4星,后部分可以砍掉。不要轻易写传记,如果没准备好,不如不写,没有说服力,印象大减。篇末出现了山谷里的居民,才又恢复了一点好感,但又不是因为内容,单纯是为了江一燕儿。这就是为什么不喜欢乐评和影评书的原因。太多主观性,看得不合心思就容易起火。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读后感(一):评论一般,在歌词翻译上有些莫名其妙的错误

  《重塑滚石》中“他们太老所以不能摇滚,他们太年轻所以活不长”原文:now he's too old to rock n roll,but he's too young to die.

  《听<阿甘正传>》“在六十五岁时我仍一次次像十七岁那样跑过”

  原文:In sixty-five I was seventeen and running up one on one"

  哪里错了大家都看的出来,作者听了这么多年的欧美音乐竟然会没读懂这几句歌词的字面意思,我怀疑,他如何去解读去评论?这两首被引用的歌我甚至没听过,但是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每篇评论的末尾都附上了被引用歌词的原文,这样就算他翻译错了读者也不至于被误导。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读后感(二):时间是流行音乐工作者的敌人

  王小峰的这本乐评集很不同于其他知名乐评人,他不为了佯作深刻去选择偏僻的题目,边角的资料,艰涩的词汇概念。他全都指向最明显最主流的话题,最大牌最口水的艺人,用谁都找得到的材料,最通俗的大白话俏皮话,夹带着个人体验的叙述,仍然写出了很有见底很有启发的观点,保持很高的可看度。这也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吧。他用语尖酸刻薄,夹枪带棒,充满可爱的个人风格,完全不是那种冷冰冰地装比到拒绝读者的态度。

  在对各种大牌艺人的叙述中,他总会最终落到对其过时窘境的刻薄消遣,这似乎成了他的思维定时。同时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同样正活在一套过时的话语和审美和思考方式之中,同样面临窘境。最后一切归到无奈之中。似乎所有话语都在诉说着与时间这个流行的仇敌的对抗和服输的过程。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读后感(三):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王小峰 著

  借用王三表的书名作为本文的题目以表对他对这本书的热爱之情。不说喜爱,足够热爱。

  摇滚乐是我在大二的时候才真正开始接触,说真正接触是因为初中的时候已经偶尔听过崔健、郑钧的歌了。大二的时候不同,因为男朋友的缘故--他曾组过一个乐队--开始接触国外的摇滚乐,那种爱屋及乌的喜爱如今想起来有点可笑,套用前男友的一句话:很多人都觉得听摇滚乐是件特牛逼特另类的事情,其实不是的。但那时我就多少有些那种炫耀的心态,但几年之后就改变了。改变还得感谢一位老朋友,她所带给我的更多的对音乐的态度更让我释然。就像王小峰在书中说的,如今的音乐都被分门别类的细化了,有些人先入为主知道音乐的类别就按照这种风格去听了,其实这也不叫真的听音乐。音乐是用来欣赏的,而不是为了听为了可以分清其门道而听的。我特赞同他这个观点,当然也是因为我不半斤八两的对音乐的了解还不足以随便给我一首个就能分清其类别,我更喜欢我喜欢的音乐,无论它是摇滚,电子,舞曲,民谣,爵士或是沙发音乐等等。

  而对音乐的求知欲绝对不比我对星座的痴迷差,于是我在读王小峰的这本《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时,那种被灌得满满的需要慢慢消化的状态就很容易理解了。很认真地讲,我很羡慕王小峰同学可以把自己的喜爱变成一种深入的了解甚至叫做研究,并可以进行一些专业(其实这个词用得不好)的发自内心的评论和看法。

  此书从结构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各种关于摇滚乐的发展史的短篇,而第二部分是针对某一位乐人的简短评述。而我更愿意把这本书解构为三部分,除了针对各位乐人简短的评述外,另外一大块又分为外国摇滚乐的发展和国内在80年代被国外摇滚乐影响的状态。无论怎么分,王小峰写出来的,摇滚乐的起因也好,发展也好,各种变异及后续发展出各种支路也好,抑或是对那个时期大陆青年的影响,对台湾青年的影响,及大陆与台湾的校园民谣及摇滚的发展差异化的分析等等都是我感兴趣的。

  这就是一本摇滚盛典,让我俯首膜拜。我读懂了听得很多但不明白前因后果的音乐。我更读到了我再也听不到的那些音乐人的故事。他们如何伟大,恐怕不身在那个年代就再也感受不到了。也许拿过那个时候的音乐现在让我听我只能说真的太“传统”了,但可能那种传统就是现在所谓的经典。

  没有音乐的日子我不敢想,但我也不奢望自己可以变得像王小峰如此专业。我只想听我喜欢的音乐,并且只听还不够,我还想了解我喜欢的音乐,比如困惑我一时的节奏布鲁斯,Bossa Nova..

  我从不觉得听多了怀神的电子、舞曲类的音乐有多牛逼,那只是一种不同的欣赏。面对音乐,我是来者不拒型,我希望欣赏到更多的好音乐,就如同看更多的书一样,从每个音乐类型里都能找到不同的心情。

  总之,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再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