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回忆与现代生存》是一本由钟丽茜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156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0-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性回忆与现代生存》精选点评:
●这本书不像学术著作 援引的思想点都很浅显 虽然读起来很容易 但深度欠佳 形容词太多 有凑字数之嫌 单纯被名字和普鲁斯特吸引 作者应该不太了解弗洛伊德
●在老师即将飞向黑镜之国,奔向爱人怀抱之时,谨以精读本书为小钟老师祈福!海盗们,都赶紧的,时间不多了!
●什么狗屁垃圾书!水军么?!我他妈读完了深深怀疑,怎么一个引用有八页的人能写得这么烂?!真的读过《追忆》么!求求你给点思考吧!不是读了文学史再疯狂引用就能写书的……
●又有再翻〈追忆似水年华〉的冲动了。但是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作者好像一直避开普鲁斯特是同性恋的问题。
●钟丽茜我我老师。。。。这学期上了她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最喜欢序言 对西方文学中的回忆做了平易滴梳理
●太多了,不去深入研究对象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内心,而是以自己的世界观意淫研究对象。孟子的“知人论世”用在人物批评上,何时何地都绝对是金科玉律。但简单的四个字,要做到尽全尽美,非得诚恳躬耕的!
●就那本博士论文吧,普鲁斯特多么好的主题啊,被做成美学了……
●不过是浮在表面的词藻,文字堆砌后的荒芜,以为用万把字的呓语就能解构proust了吗?还乱引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等等等,这只是一种亵渎
●作者似乎并没有好好读背后八页的参考书目…
《诗性回忆与现代生存》读后感(一):此书甚妙
可与拍案惊奇同读。具有普鲁斯特无限延展的细腻与精确。当然还有拍案惊奇的不惮巨细的引用与议论,妙趣横生。可随取随读,可谓现代生活中的鲜果汁的。
当我发帖时,豆瓣提醒我不够长。
我们都不是普鲁斯特,咱不能一涉及普鲁斯特就要求长长长长长长,并不是长了就好。那话儿长了,豆瓣就要砍掉。
《诗性回忆与现代生存》读后感(二):追忆是美好的
结痂的伤疤,使英雄追忆起流血不止的伤口。江湖迟暮,不再记得恩怨情仇。当事故都变成故事,时光会给过往蒙上一层诗意的光芒。
说实话,这不是一本通俗的小说,也不是学术研究。实话说,很难对这本书进行归类。
一本好书,就像一颗棒棒糖。棒棒糖之所以经久畅销,是因为它可以把甜蜜随心所欲的分成很多个片段。这种捎带艰涩的书读进去、读出你自己的感觉时,就恰如一颗棒棒糖。知道这个类比不恰当,但确是我的感受。
《诗性回忆与现代生存》读后感(三):他的思绪在飞
一个独特的人,活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可以看到他总是在飞,抬头仰视你会觉得画面很美。
这豆瓣说我的评论太短,可是对这样一个人,多说一字都嫌多,看书吧。~~~~~~~~~~~~~~~~~~~~~~~~~~~~~~~~~~~~~~~~~~~~~~~~~~~~~~~~~~~~~~~~~~~~~~~~~~~~~~~~~~~~~~~~~~~~~~~
《诗性回忆与现代生存》读后感(四):我所认识的小钟老师和她的书
昨天,北京的天气未见寒冷,但日落后的街道却也颇显阴冷。
从我的住所天通苑到中学时经常晃悠的王府井,却也颇费一些路程。
从拿到邮寄单到取得书籍不过步行十分钟。看着少年时熟识的街道,炫目而又冷清,恍若隔世。
由于晚间还有与盗友的一个饭局,我便匆匆逃离了,席间不免拿出书籍炫耀一番。我对他们说,比较快的看完的只有目录。
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心情翻阅一番,并未如钟老师打过的预防针那样,让人生出对纯文艺理论的恹恹之情。反而正是像她导师在序言所述,
——论题所蕴含的“回忆诗学”的建构,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如何超越弊端显著、积疾已久的理论主义范式,在方法论上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想路径。
其中不论对论题研究对象的作者普鲁斯特的介绍还是旁证博引的娓娓道来,一如与她在某一时空内面对面坐而论道。钟博士温文尔雅与随和善良之品性仿佛融入到书中,赋予了此书同样的性格。
从哲学观点上来看,我较为认同苏格兰启蒙运动中蓬勃发展而来的经验主义思想。其中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集大成者深得我心,其主旨不过一个词——近情,此观点为我以为中国人所以为中国人之精髓,以及人之所以为人的局限与可爱。
钟老师对普鲁斯特的诗性回忆研究及美学意义研究即为我们呈现这样一种状态,那便是,对人生答案的继续解答,何者为存在,生命存在之意义。当然,此类问题没有终极答案,但如钟老师所述,此答案在每一步的践履中逐渐饱满明朗。。。。。每将它推进一步,生命便明媚一分。活着为寻求这些答案的人也许辛苦,但仍比一劳永逸地将自己让渡给什么有“永恒、唯一”答案的教义要好。
对美的体验必将超出唯理论的狭隘范畴,个人对世界之认知体悟的鼓励和宽容必将解放一切对人性的束缚。
愿我们每个人在这滚滚尘世中都有这样一份超脱的心情,从时空远离现世的一切,反而更能发现美好、获取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