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对话创业者》是一本由张向东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业者对话创业者》精选点评:
●八卦气质的创业者,盛大那篇真是多余。
●没读全
●理想是人的第二贞操。然而男人似乎不存在贞操这个概念,于是,理想,就成了男人第一重要的事。
●这里面的创业者没有一个是白手起家的,这是不是也说明了白手起家创业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情呢?
●感触很深,以后会再读。
●人脉的两条关键法则:第一,自己这个人在朋友圈中要有良好的信誉、不错的口碑,必须是一个真正做事、能做事的人。只有这样,周围的资源才会向你靠拢,否则,避之尚不及,何谈人脉。第二,是否有一个有价值的事业。
●时隔两年重新翻看就像一本历史书。
●看这本书完全是冲着徐老师讲课时候提到此书,这些社会精英们在互联网的这个时代叱咤风云。 拿到书,首先翻看的是豆瓣CEO杨勃(因为豆瓣网是我每日必去的一个地方,个人很喜欢的一个网站)。杨勃具有浓郁书卷气,很多照片都穿着球鞋,气质很符合豆瓣一贯的文艺。结果遭到G同学的一顿奚落。没办法,俺对这样的文艺青年一向都没有免疫能力:D
●同为创业者的我看来,启发不大。也许是因为行业差别。
●虽内容和篇幅都缺乏深度,但面对面的访谈还是满亲切
《创业者对话创业者》读后感(一):只能说还可以,需要有类似经历,并领悟
还可以的书,毕竟是真实的采访
字里行间也有着一些思考,和当事人真实的感悟
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总的来说还可以
可以引导创业初期的人们的思维和思考
启发性
但不至于到收藏它的感觉
旅途书。
《创业者对话创业者》读后感(二):创业激情
这是一部访谈录,同为创业者的作者采访了十一位互联网创业者,这其中包括了当当网李国庆、土豆网王微、豆瓣杨勃、迅雷程浩、去哪儿庄辰超等一批现在依然拥有相当知名度的互联网企业创业者,还有一些当时如日中天现在则有些销声匿迹的如3G门户、暴风影音、泡泡网、盛大文学、饭统网、译言网等创业者。
时隔两年再来看这些没落的贵族,则别有一番感慨。由于巨头如百度、腾讯在相关领域的参战,抑或ios、Android这些手机操作系统的兴起,导致一些当初的巨头没有看准形势转身失败。
创业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比的是IQ、EQ,每一个性格或是见识上的缺陷总会在某一时刻让创业者买单。另外创业者的远见和战略意识,则决定了这个企业仅仅是昙花一现还是成为百年名企。
这些创业者的对话,最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他们他们创业的执着和激情,还有他们当时的眼光和无畏。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这是这个民族崛起的希望。
《创业者对话创业者》读后感(三):网络时代的创业
书中记录着作者和11家网络创业公司的创始人的一个小时的对话,草草翻过。除了当当网算与实体联系紧密外,其它的基本上都是提供网络的增值服务。遵循着一些基本的模式,商业模式也很像。1)给顾客提供增值的服务,吸引流量。例如3G,视频,价格比较,高质量的用户评论。2)以吸引力的流量为基础,投放广告、跟商家联盟、为客户提供便利获取商家的返点等。3)吸引风险投资,最终都有个上市梦。 这其中的很多服务都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例如当当的网上购物,土豆网、迅雷的在线视频,豆瓣网的用户评论和线上线下的活动。互联网时代确实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盈利模式也有些探讨。对于小创业者,似乎参考之处并不多。
说来惭愧,翻过之后,只对书中的一句话印象比较深刻。“The biggest risk in life is to risk nothing.”这句话据说还是百度的老板说的,跟马云说的那句:“人不会为做过什么而后悔,只会为没做过什么而后悔。”异曲同工。还有一个就是去哪儿的创始人,在国际银行的工作经历,以及经营一个企业需要全球化竞争的战略格局。
《创业者对话创业者》读后感(四):《创业者对话创业者》
当当网-李国庆 从对一个行业的不满开始产生的想法,试图跳过已有的、不完善的渠道,自己卖书。一个创新的模式需要不断尝试才能够找到,在尝试互联网+仓库模式之前,还尝试过许多读书会、线下推广的方式,试图渠道创新,最后却走向了互联网,纯属偶然,可以看出,有了一个改进现有局限的想法,方法有时候不会一步到位。对于网上卖书来说,现在看似是一个门槛不高的行业,其实很多人都有机会来做。所以面对竞争,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1)做的早,当别人没有尝试的时候,你就开始尝试了,自然具有先进入的优势;2)做的早又和另外一件事情有关,即早期的资源网络和眼界。如果不是常年泡在出版界,李国庆不可能一下子跨界进入,正是因为他在编书的过程中,遇到了这个问题,才正好想去解决,才可能诞生一个创新的想法,而引入外国书的时机也刚好在一个图书业开放和发展的起点,他正好处在风口,不飞也难;3)关系。即使在和亚马逊竞争的过程中,当当网也没有放弃,因为他认为先前的良好口碑使得自己在拿书的成本以及和出版社的关系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其实这也是一种品牌,一种口碑,和一种核心竞争力。
3G门户-邓裕强 “创业没有所谓的DNA,只是在于有没有那样的冲动,会不会去做出来。所谓DNA只不过是你的性格合不合适,有没有迈出那一步,而后面的事情不过是一个执行的过程而已。”
土豆-王微 电视的市场是1000亿,而纸媒的市场不过是100-200亿,可见视频有多么大的想象空间。
豆瓣-杨勃 “我就是特别喜欢一件事情,然后就去做,做的时候发现这件事情只能通过创业完成,于是我就去创业。”初创的时候,豆瓣的这种模式是没有先例的,所以需要把成本控制在很低来进行试错。
暴风影音-冯鑫 销售出身可以使人有很强的目标感,以最终的数据说话,作风硬派;平台类的东西,就是要人人都有需求,能够频繁见面,使用的时候界面出现的时间长,因此如果这么来说,能够选择的东西就不多,最后就选择了做播放软件;
去哪儿-庄辰超 细分市场做法的思维在于,寻找一个竞争不那么激烈,但是又存在确定性需求的市场,这样就能够避免竞争,加上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总是能够获得一份利润。这种细分市场创业的思维,包含了更多的商业元素,摒弃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元素。细分市场虽然蛋糕不那么大,但是容易做成龙头。
汽车之家-李想 人、财、物是一种流,当在某个时间点会涌向同一个领域,这就是所谓的浪潮。在时间点来临的之前布局,而在爆发的时刻站上高点,这就是所谓的弄潮儿。而当潮水已经泛起,汹涌激荡之时拼死杀入的人,就成为死在沙滩上的人。一个事业是有时间窗口的,这就是所谓的趋势,和投资是一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