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2011-10-01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跨国并购》精选点评:
●对这方面了解得不多,也说不出一二三。但是索尼盛田昭夫的远见真是令人佩服。
●继续学习。
●太宏观了,不是很有用
●整个系列以案例贯穿,深度一般,可看性还不错。不过央视的纪录片总有点不疼不痒部分正确的感觉,结尾过于乐观了吧,中联重科、中远集团这都是大国企啊,尤其像中远这样2012年亏损九十多亿的,对得起广大纳税人么?
●当科普很好了!想深入还得自己去看书哇
●大型软广告
●科普好教材
●第五集讲到的PE和企业一起收购国外企业,比较精彩;第六集联想和索尼的成功案例也是颇有收获。
●
●
《跨国并购》观后感(一):评论不起,学生党记两笔
13y吉利并购80y沃尔沃 股权收购 李书福 穷小子娶了洋公主
澳优乳业并购荷兰海普诺凯 其中期权激励制度 20世纪80年代企业对高级人才的一种激励方式 公司送给高级人才的金手铐 管理层利益和股东利益联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中联重科与 弘毅投资(PE公司,私募股权投资 与投行赚取交易中介费完全不同 ,其通常投入资金参与并购,未来卖出股权获得自己的回报 PE巨头:KKR 黑石 TPG,其中1976y ,亨利克拉维斯 KKR PE行业诞生 美最大股权公司 1901y,JP摩根 4亿 并购 钢铁大王 卡耐基的资产 并购的开始, 虽然上帝创造了世界,又被摩根重组了一回)
索尼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三菱地产并购洛克菲勒
联想 TPG 并购IBM PC
《跨国并购》观后感(二):《跨国并购》 各集笔记
《国家之门》 盛田昭夫 Sony收购哥伦比亚影业 学会和西方媒体打交道,雇政界和事务所的公关来进行对政府和国会的游说。 原因:偏见、误解、利益之争、政治分歧。
《美丽的诱惑》 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三菱地产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 要因地制宜。 因为公司制度、环境、传统等的不同,收购后会产生诸如文化、语言差异,财务报表差异等问题。 问题:高估并购公司的市值。跨国并购的失败率高达70%。 要求:看准收购时机,对收购的公司加以本土化的管理。 “放弃机会可能比做错事更好,不能过分自信和乐观”。
《两种文化》 七七定律:被兼并的企业中的70%会经营失败,失败中的70%是因为企业文化的整合不力。 “文化”的定义有160+种。 美国企业经营看重:股东股权拥有者stockholder 务实 产量 德国企业经营看重: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死板 质量 两家公司文化差异太大,不立即整合公司,可以先让其自由经营。 可是不整合,便会错过技术的交流、财务融合的收益、人才发展的机会等等。 《棘手的人事》 在并购后的两年内,被并购的公司可能会失去40-45%的高管。 尊重人才:可以给高管股票期权以激励他们(股价上涨时,期权升值),将管理层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结合起来。 大企业要建立起一支国际化的管理团队。
《资本的纽带》 并购,为了虚名还是为了公司的发展? 私募股权公司,如KKR、黑石。杠杆收购。 投资者联合投资购买。
《必由之路》 买国外的品牌来开拓世界市场。
《中国机会》 地中海俱乐部和度假村。 中远买美国和希腊的某几个码头的N年经营权。
《跨国并购》观后感(三):评论不起,谈谈感受
昨天看了第四集棘手的人事之后,一下很振奋,和老陈(我爸)说,这片子完胜舌尖上的中国,要是早点看到国际人力资源就不会考得像大便一样。
老陈说:这片子要那么好怎么没火起来,也就骗骗你这种无知的。
我:舌尖上的中国火了是因为全民爱好有一项是吃,而没有并购这一项。
老陈:但全民爱好有一项是钱啊,这片不就是讲钱的么。
我:。。。
片子里的“七七定律”:70%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失败。如此高的失败率还是能促使大量企业和投资公司进行跨国并购,可见跨国并购背后的经济利益是多具有诱惑力。这种大钱对普通小老百姓也许并没有多大吸引力,再大的数字不过是数字而已,但对实业家和金融从业者来说,就是刺激,挑战,和更多的钱。“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就是因为世界经济掌握在1%的人的手里,再加上政治家的庇护,what happened out there is not your 'business'.
上学期Chrys给我们将国际公司经营模式时,说到未来全球经济的中心将转移到亚洲,而中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当时还觉得鬼佬说话靠谱吗,万千少男少女正奔赴在远离大陆的道路上(前两天还看都交如何移民台湾的技术帖,详情请见豆瓣),你这一句话就相当于告诉我们,兜了个圈子你还是得回来,尤其是我们这些学经济金融和财务的。现在想起来Chrys的想法和这部片子不谋而合,与其挤破头进外国投行进咨询公司,28岁就熬秃顶,不如有一个国际眼光,扎扎实实学好知识,家门口就有好工作!(太像58同城了)
个人觉得这片子给学生看挺合适的,对并购的几个问题分析虽不是很具体,但案例很详尽很生动。
大牛不稀罕看,大众没兴趣看,学财务的一定得看,都是命啊,尤其毕业论文题目就是并购和重组的财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