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读书还没成为风气,乡村里的老师要走村串户,为农村父母们普及教育的好处,讲解读书的各种用途,建议父母们送自己的子女入学。
不过,在80年代的四川农村,可以算是深度贫困,很多家长即便有意识,也很难坚持供养读书的孩子。
大部分能读点书的小孩止步在了小学,有一部分成绩好点的,则止步在了初中,我的童年伙伴多数就只有初中毕业或者初中肄业(未完成三年学习)。
能上到高中的,已经是各个乡镇中学里拔尖的孩子,比如我们初中,就有且只有七八个,可我们两个班级可是有七八十人呢!
也就是说,能读高中的只有初中的十分之一,这是当今的孩子无法想象的事情。
比起现在的年轻人口口声声“读书无用”,那时候的父母也多数持这样的观念:
读书花那么多钱,有什么用?早点出去挣钱,又能减轻家庭负担,又能早点成家立业,两全其美,不是更好?
而我的父母坚持送我们读书,不管有多少质疑,坚信读书是更好的出路。
在南美洲厄瓜多尔的curaray,在一个没有道路通道的村庄里,小学生们正在学习写作
于是,走上命运的分岔路,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旅途:
我的同龄伙伴们在学习过程中一个个离开,有的去了成都,据说去了美容院、餐厅之类的场所,成了服务员;有的去了江浙一带,或者珠三角地区,进了厂,成了年轻的工人。
他们已经开始赚钱,会往家里寄钱,而我们花钱的大头还在后面。我的父母每天纯手工耕地,辛苦地积攒一分一厘,只为了供足我们兄妹俩的读书钱。他们的父母已经开始享用子女的馈赠,过上更轻松的后半生。
从80年代到现在,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太多变化,90年代很多发展的红利,让我的同学们得到一些社会的馈赠,他们通过自己的打拼,有了一些自己的积累,过上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小康日子。
在学习的我,读了高中,念完大学,才进入社会时,一个月只有一千五的薪资,也已经是大学毕业生较高的起薪了。而我的同学们则有好几个做生意成了小老板,赚的盆满钵满。其中差距,可说天上地下。
比同龄人少了七八年的社会经验,很多东西不尽相同。那时候我也曾怀疑,多读了那么些年的书,能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让父母安享晚年,让他们的付出值得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大学毕业的多年里,我们兄妹有了不同的发展。然后在事业或者学业上有了自己的成长。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很多耐人寻味的变化。
当我富起来的那部分同学投入巨资教育孩子,当他们无法与青春期的孩子取得沟通,在辅导孩子课业时感到棘手,甚至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当中遇到难题时,向我发来各种求助的讯息,我才知道,人和人的差别,从一开始的选择就已经注定。
你有钱,却无法解决孩子学业的问题,我有知识,我可以。我认识的一位教授,从初中开始教授自己儿子第二外语,这样的能力,多少父母能够具备?
你可以大手笔买下大房子,而我住在温馨的小屋里,书香茶香相伴,还能与人切磋各种技艺,活得风生水起。你在五光十色的灿烂风景里看山水,我却在一粥一饭里尝到了生活的诗意。
读书和不
读书,连吃的亏都不一样
读书和不读书,生活不是不能比,而是不可比。因为大家的需求不同,生活方式也不一样。你觉得幸福的地方,可能别人并不在意。而你不在意的地方,别人自有天地。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倒并不认为读书有多高,只是,读书和不读书,人需要走的路,吃的亏,都不一样。
读书和不读书,连吃的亏都不一样
就像钱钟书说的:没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了人的当;受过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了印刷品的当。
所以,接下来的正文当中,我就想说说,读书和不读书,都会吃哪些不一样的亏,上哪些不一样的当。请各位读者一起品一品,是不是这么回事。
▼▼▼
读书少,连身份都可以丢掉
现代社会,你能想象一个人没有身份证怎样生活吗?有身份证才能乘坐各种长途交通工具,才可以进入企业工作,才能享受各种社会福利,才有最基本的中国公民权利。
可是,在我们小的时候,很多人要到出远门时,才去找关系办身份证。而我的第一个身份证,是读大学时学校统一办的。现在想想,多么蛮荒的一个时期!
可是,直到现在,也还有人没有身份证,甚至没有户口,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活成了户籍里的透明人!他们不敢出远门,一是不识字,二是没身份。
一辈子固守在一个小小的地方,丧失了作为社会人的大部分权益。
我曾经以为这是政策的原因。直到今年,我协助自己的一个亲戚,向各官方机构咨询,最后追踪到户籍信息落实完成,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改变了她几十年无户籍人口的事实,成为一个正当的公民。
只要成为了公民,一切该有的权益就能接踵而至,与社会的衔接也更紧密。
而在从前,亲戚不止一次自行回乡办过户籍,求过很多人,花了不少钱。最后却说不清楚为什么办不下来,搞不清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于是对此事充满绝望。
经此一事,我才知道,原来许多事在我们认为理所当然,对于她们却难如登天。而决定这难易的,一个在于人的常识多少,另一个在于人的知识多少。
常识来自于各种生活总结,属于父母家庭给到的部分,很多贫苦的人,连常识都欠缺,更别提教育好自己的后代。
知识来自于学习和实践,绝大部分农村地区,获取知识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毕竟父母有限的见识和极其有限的知识,难以带给孩子更大的天地。
有了常识可以更好生存,有了知识才能支持发展。
没读书,你连自己吃了亏,都不知道为何吃亏,哪里吃亏。你花很多冤枉的时间和金钱,最后得出结论:世界欺负老实人,社会太黑暗。却没想过,都是因为你没读书,吃的是没学识的亏。
所以,读书究竟哪里好?读书让你有起码的常识和知识,不至于在这个世界活成一个局外人,能够解决起码的生存问题,不必事事求人,活得更加体面。
读书少,被骗都无从明了
知道网贷吗?知道裸贷吗?每年因为网贷和裸贷,多少风华正茂的孩子,失去了自己该有的快乐,甚至被夺走了对未来的希望。
网络诈骗就像一只看不见的黑手,轻而易举地通过家中唯一的孩子,榨干了父母辛苦积攒一辈子的血汗。说起来都让人倍觉心酸。
可是,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父母除了责备孩子,也是束手无策。他们很少寻求司法机关的帮助,通常都靠举债来解决问题,结果是问题越来越多。
有人会觉得,那么简单的逻辑,那么拙劣的骗术,怎么就能骗到那么多人?骗到无知妇孺还说得过去,怎么还能骗到大学生?都大学生了,怎么还那么傻?
我以前也这样想。
当我接到诈骗电话,第一反应就是骗子来了,因为我明白我没干违法乱纪的事,也没得罪人,更没和谁产生什么纠纷。我也从来不对所谓赚快钱、小便宜之类的事情心动。于是,我能判断这通电话背后的意图,轻易识别骗局。
我以为谁都和我一样,这样的想法不是很正常吗?后来我才知道,要有这样的意识,首先有了足够的常识,懂得什么是反常;其次有了足够的见识,懂得什么是正常。
在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理解背后,都是常识和见识在支撑,它们在任何时候都在起作用,告诉你这件事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才是读书的意义,让你心境明朗,不至于胡乱迷了方向。
当时刚毕业,在北京街上常有免费送化妆品的人,一整套的假化妆品说是送给你,只给点材料费,收你50元。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以为50元换几百块,不要太便宜。实际上,他们不过是用了个空壳,而你给的却是真金。
我是这样推理的:
又要送又要钱,真是很奇怪。
既然几十换几百,这么好怎么不自留?
看他们的样子也做不起公益,唯一能说得通的,就是骗局。
我会明确拒绝:“走开,不需要。”“送给你都不要?”“送我就要吗?好笑。”
是啊!谁说是便宜就要捡?或者免费的就要贪?不好意思,没那习惯。
一切反常规的事情背后,都有着非正常的意图。
当你迷信高红利投资产品,并信以为真时,对方已然对你的本金如探囊取物那么简单。
当你觉得一件你没做过的事情都可以让你被捕入狱时,这点无知已经给了对方特许,可以像耍猴一样戏弄你。
当你认为你无论如何办不到的事,却有陌生人只手遮天,可以轻易做到时,你的天真给了对方莫大的勇气。
……
一切被骗入套的背后,都是人们的轻信、盲从,以及不切实际的欲望在作祟。
你没想过,那么好的产品为什么不公开发售?如果有必要,公安机关为何不直接传讯你?一个陌生人,凭什么替你办到最难的事?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网络上陌生人的过分殷勤,又涉及私人信息的,你还是避远点为好。
读书少,更难对自己好
我一度以为,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成长过程,以及将经历的不同青春期,在作为“过来人”的父母那里,至少有着基本的常识,或者最最起码,总该明白什么伤身体,什么有益。
后来,我去了东北的农村,看到的景象让我意外,更让我吃惊。要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是21世纪20年代了,他们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无知,远胜于我小时候。
几个小女孩在零下一二十度的冬天,天天吃着冰棍,一根接一根。还不止这个,东北的特产冻梨也是在冬天时被广泛食用。大人们基本不限制孩子的食用量,觉得让孩子放开了吃,是对他们最宠爱的方式。
后来我发现,我的几个东北农村的女性朋友,或者脸上布满雀斑,或者生理期时剧烈疼痛无法缓解,或者常年身体乏力、脾气暴躁。
而这些对于有些生理常识的人就会懂得,都是女性的内分泌出现问题,而且最根本的问题可能就是“体寒”,而“体寒”多半就是得益于放肆的吃冷饮。
当我问她们,为什么没有忌口?为什么不管好自己的嘴?她们给的回应让我明白,这些常识在她们的童年里,从来没被提及,因为压根就没人知道!
从进入青春期,我就被母亲告知在特殊的时候,哪些东西不能碰,什么东西不能吃,以及其他注意事项。而在我学识逐渐丰富之后,我发现母亲所知也还只是皮毛,更多的知识还得我自己获取。
我以为自己的家长知之甚少,比较后才发现,自己的养育堪称精细,而更多人的成长,充满了因为无知所埋下的各种隐患,人们因为不了解,也意识不到将来的风险。
我才知道,岁月会让人老去,每个人却也可以有不同的节律。同样的年龄,为何有的人苍白如纸、枯黄如落叶,却也有人唇红齿白、两颊生辉,看不出岁月的痕迹?
很多东西都不是从小生就、一成不变的,秘诀就在我们的头脑里,那些知识是最基本的原因。
直到现在,我的身边还有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缺少起码的认识,她们沿用着父辈“没病就是健康”的传统观念,在每次经受身体的痛苦时,都默默忍受,直到被我提醒时,才会考虑就医。
事实上,去医院的挂号费和医药费并不大额,却能让你更清楚自己的状况,规避了很多大病的可能,远比后期治疗更节省精力和费用。然而,这样的道理,一般的人想不透彻。
预防远胜于治疗
我不止一次提示我的同伴们,尽管我们被缺少常识的父母养大,但庆幸的是我们读了书,有知识,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改变下一代的成长历程,规避掉很多风险,让她们更健康地成长。
因为,身体不正常的人有多苦?去看看医院里那些排队的人,很容易知道。谁都不愿意受身体的苦,不是吗?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懂得什么是真的好,多些常识,多长点知识。
你看吧,读不读书不光意味着你活得是否体面,还关乎你是否容易受骗,更关系到你的身体健康,甚至更深远的意味着你是否可以有个健全的人生。
如果没有足够的学识支撑,你甚至不明白,你如何吃了身体的亏,怎样伤害了自己的人生。
读了足量的书,你不一定长得更高、活得更富有,但你一定可以长得更有气质,活得更有品质。
当然,你也可以毫不在意,毕竟我所能给的,也顶多算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