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婚进行曲》是一部由扬·霍布雷克执导,安娜·盖伊斯洛娃 / Stanislav Majer / Jirí Cerný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劫婚进行曲》精选点评:
●两星是打给那婚房的 赞
●平庸之恶
●导演还蛮有情调的,逆光的小清新摄影也拍的很漂亮,男主角还那么像法鲨。一位婚礼上的不速之客,带来一个令人遗忘的秘密,每个成年人内心总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伤疤,正是那些曾经的伤疤塑造了现在的我们。人们随着时间而成长,有些事情可以被原谅,但不能被隐藏,最后让人看到婚姻的本质。★★★
●男主去死吧
●没有吸引的点耐心看完。
●我还以为是什么惊天梗,原来是当年的被校园BULLY的对象为男友上门讨说法来了
●拍的什么JB玩意,就是坐在哪里讲故事,诽完了,结束了,这是什么电影!
●意外的深刻、厚重
●原来是关于恐同和校园凌霸的 中间一度铺垫太漫长了 结尾还是很有意思的 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女主和死去的那个男孩神态相似 这是在有意暗示男主什么么。。。
●小清新般的逆光摄影,田园的日常生活,反同的阴影,复杂的人性,一切都耐人寻味。
《劫婚进行曲》影评(一):他真的会悔恨吗
从一开始就在猜想不速之客到底是为了什么,一开始以为是和新郎有过一段,看到他结婚很不甘心,后来发现远比这复杂得多,是为爱人而来不过不是这个新郎。不知为什么他来参加婚礼,是为了要报复新郎吗,当知道新郎在年轻时欺辱过他的爱人后,会觉得新郎很混蛋,但是那毕竟是年轻时的事,也许他改变了,可是后来看到他说的话和做的事,他并没有变,依然是原来的那个混蛋,依然没有改变,最后我都有点希望不速之客淹死,这样新郎就会受到惩罚,这也算为爱人复仇了。他没事也是万幸,为了这种人真的不值得,看到不速之客带着新郎的儿子上了阁楼,还以为是要报复在他身上,让新郎也尝尝失去爱人的滋味,不过不速之客没有那么残忍,只是把爱人的相机借给那个孩子,这也算一种讽刺。虽然最后新郎看似有所悔过,但是真的会变吗。
《劫婚进行曲》影评(二):源于懦弱
懦弱成了被人欺辱却无力还手的理由么,你为什么那么懦弱,那么害怕,瘦小的身躯不能代表你就要屈服受别人摆控。
看完影片情绪只剩愤怒了,为什么这些孩子这么幼小受到这么恶毒的折磨。那些施暴孩子长大后的今天,会为自己曾经欺辱别人而感到羞愧吗。
不,不需要他们虚伪的羞愧,那些肮脏的灵魂当他们一次又一次残忍的侵犯,欺辱弱小,他们就该受到制裁。而不是批评道歉。
看到男主被按进浴缸里,他拼命挣扎依然不能反抗,差点淹死在水缸里。他们和他们小时候一样,强势的人依旧强势,弱小的人依旧弱小。善良的依旧善良,粗鲁野蛮的依旧粗鲁野蛮。
看着曾经导致校园暴力的孩子自杀的凶手,他和他的妻子那么怡然自得的微笑嬉戏。没有人不会愤怒。这就是导演的目的。
曾经的恶行就这样被所有人遗忘了,视而不见了。只有曾经的男友还在控诉,现实就是这样,人性本质的自私,用谎言掩盖,用虚伪生活。别人的怜悯改变不了什么。
对待这些人就要锱铢必较,你怎么对待我,我还以颜色。是的,既然法律,同学家人都对这些束手无措的时候。自己无论用什么方式反击都是理所应当的反应,而不是听天由命。
美国有发生校园欺凌事件,被欺辱的不堪忍受,用手枪杀了所有曾经欺负他的孩子,很极端,但是当学校法律沉默的时候。他自己知道只有靠自己才能结束这一切,虽然他选择了极端的方式,但是换回了他的尊严。我相信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影片中曾经的施暴者看着自己幼小的儿子摆弄相机,他恍若看到当年那个被自己欺辱的那个孩子,遍体凌伤,在哭哭哀求放过他。他哭了,他的孩子和那个被欺凌的孩子一样大,但是庆幸的是他的孩子没有遇到当年他爸爸这样的变态,也没有被曾经的受害者的男友复仇。
二十年过去了,他也只是一时的愧疚。然而这些都会随着时间忘却,他不会道歉不会受到惩罚,什么都没有改变。现实是一个花季少年因为此事自杀了,而犯罪者逍遥自在的生活,还辱骂曾经被欺凌的孩子是变态,他们活该。
这个世界不同情弱者,强肉弱食的生存法则依然有效。所以遇到侵害不要懦弱,要反抗,不需要眼泪和哀求,不需要后者无意义的道歉内疚。要让他当时就后悔对你施暴,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劫婚进行曲》影评(三):评论劫婚进行曲 - 原谅、宽恕、成长和后悔
今晚,喝着小酒,心情低落,只想找个喜剧来麻痹神经。我看到片子的名字——《劫婚进行曲》,再看几行电影内容简介,认为这个片子是喜剧吧。于是,我打开了电影链接。
啜着小酒,我看着片头唯美的景色,觉得片子的译名似乎有些出戏:一对新人的甜蜜就像电影里的阳光,和煦而温暖。这缓慢而又优雅的节奏,都与喜剧不沾边,但是景色如斯之美,姑且看下去。
也许是命中注定,新郎和前妻的儿子,打碎了眼镜片。新郎和儿子走进了附近的一个眼镜店。眼镜店老板,苍白而消瘦,是一个怪人,给明亮的电影背景带来一丝病态的忧郁。他让新郎第二天来取修好的眼镜,将一个临时眼镜借给了新郎的儿子。
而后,这个怪人居然不请自来地参加了新郎的婚礼,尝试与婚礼的客人友好相处,尤其博得孩子们的欢心。怪人声称是新郎中学时代的老熟人,而新郎却记不清他是谁。怪人将一个骨灰缸送去给新郎新娘做礼物。骨灰缸上的名字,就是他自我介绍时说的名字。骨灰缸里的人在1997年去世。这一切让新娘非常不安。
婚礼的第二天早晨,这个被新郎送走的怪人,步行一夜,又回到了新郎的湖边别墅,吓到了早起的新娘。他向新娘诉说了新郎的陈年旧事。他似乎说的不是别人的故事,就是自己的故事。
新郎的儿子到眼镜店取眼镜,怪人不但没有因为仇恨而加害于他,反而在听说小孩喜欢摄影并且想做摄影师后,怪人将珍藏的照相机借给他用。
新郎没看到儿子回来,以为怪人要报复他而加害儿子,撞门而入将浴缸中赤露露的怪人拎起来就打,还差点将他淹死。
夜幕下,儿子拿起那怪人借给他的相机,给父亲拍照。过去的一幕幕才浮现在新郎的眼前。
有些事情,发生了,他不在意,便再也想不起来。
有些事情,发生了,改变了一些人,甚至很多人的人生,他不在意,便再也想不起来。
而那些被伤害,被摧残的人,选择用善良的心去原谅他,而不是选择报复。
如果他还不落下悔恨的泪水,如何对得起在世的和已经离开的人。
新郎是个恶棍,是个十足的混蛋,他是否已经悔改,是否会过上幸福愉快的生活,似乎不是导演的主题。
导演的主题,在那个苍白和瘦弱得接近病态的怪人眼里。他被笼罩在灰暗中,眼神忧郁,但是没有仇恨。他没有说:我已经原谅你。但是他的行为已经表达了最大程度的原谅。
我甚至疑惑,他所谓的爱人,就是他自己。他被虐待,被摧残,被迫精神分裂,跳楼被救后,醒来获得新的人生。他以为,他换了一个名字,将那个空空的骨灰罐装满,就是埋葬了过去的自己。他再也无需病态地一遍遍地洗手,再也无需害怕黑夜,再也无需精神紧张地一遍遍地检查喝水的杯子和床铺……
这个怪人,是病态的,也是宽容、善良和可怜的。他那黑色的衣服,是他忧郁本性的外露。与穿粉红衬衣笑容亲切的沉浸在新婚甜蜜中的恶毒新郎,形成对比。
有时候,世界,就是不公平的吧。坏人,可以逍遥轻松地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忘记自己曾经的恶行。而善良的人,带着被摧残的悲惨记忆,经过痛苦的分裂后,学会接受,最终宽容,而后过着孤独的生活。
无疑,这个怪人是成长了的,可能他最终没有完全融入社会,但是他破茧重生,告别了过去的自己。
然而,少年行恶的新郎,在回想往事,落下悔恨泪水时,是否已成长?他是否有胆量向新婚妻子坦白自己的丑恶过往,并且往后多行善事?恐怕,这些,都是留给观众来自行思量吧。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深沉的,探究人性的电影。今晚,本想放松心情,结果反而更加沉重。
不是电影中的怪人,有些过往,耿耿于怀,既不能原谅,也不能宽恕,也无法破茧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