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劳工》是一部由Adityavikram Sengupta执导,Ritwick Chakraborty / Basabdutta Chatterjee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的劳工》精选点评:
●简单质朴之作。为了工作,妻子早出晚归,丈夫晚出早归,两个人只能在早晚的时候短暂相遇,甚至顾不上说一句话。因此全片无对白也毫无必要,只有几段工人集会的宣传口号。最后丈夫站在阳台上张眼望着妻子在雾气氤氲中穿过小巷的背影,令人心碎。你看看,我们底层人民惨到什么程度了!
●神级!电影节至今最惊喜。西孟加拉失业率高涨工人抗议时,加尔各答一对夫妇的平凡一天,一个夜班一个白班,生活真实而魔幻,真实来自牛逼的细节设置,魔幻来自构图色彩和声音处理。想再看一遍...
●三星半,更像欧·亨利的小说,昼与夜,丈夫和妻子,休息与劳作,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却在失业潮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有了更独特的意义,一切都显得十分微妙,丈夫和妻子就像太阳与月亮一样,难以共存于一个时空里。但是两人的感情却并不因此而趋于淡薄,而是,我心里有你,你心中有我,平淡如水的真实。
●将日常生活拍摄得如此唯美,充满诗情画意。I love this film a lot! thanks to the director!
●是真的闷,但居然还有点好看。
●我们只能梦里见。
●非典型印度电影,几乎不需要字幕。平静的生活就在朝夕之间,天亮说晚安。他看着她梳妆打扮,看着她收拾出门,我们要努力生活,就算有那么多无奈,但只要每天能看到你就足够了。捕捉生活的细节,两个人彼此之间的心意传达,有爱温暖。
●简单上乘之作,你看到的可能是,会比你还年轻的父母
●一直快进快进看的电影…………………太阳落山也能拍五六分钟我???大概越趋于现实的电影我看不来吧………
●很难不和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 作参考
《爱的劳工》影评(一):一部印度电影在加尔各答
那些斑纹在镜头中移动,缓缓地奔向一片无法显现的色块中。你从一个楼道的拐角走出,背影顺着建筑的阴暗面径直朝前,电车停靠的位置,是一个出口,晨光奢侈地在那儿等候。车身陈旧,光线随着缓慢的电力移动,树木,行人,沿街器皿,交通标识同样陈旧……我在一个楼道的光谱中缓慢地咀嚼着食物,远处的电波,石阶上的斑鸠也在同样的时间中……你在加工厂为货物登记,缓慢上升的货梯里,你的身体发出阵阵颤动……我在一个昏暗的市场里购买商品,布袋挂在自行车上,链条发出的声音穿过巷落。一个水泥池子,上面密布着雨水的诗句。猫在进食咖喱气味的米饭和鱼骨。加尔各答的风吹到古旧的木床上,掀起长满汗毛的肚腩……吊扇在加工厂旋转。那些布纹在镜头中移动,那些正在褪去的颜色在镜头中移动,那些嗡鸣的声音在镜头中移动。那些教堂的钟声正在观望日落。你在青紫色的微光中听到电车之外的声响……缓慢又遥远的唱片里你看见我推着单车在昏黄的巷弄里骑行。别人的光线打在我们的窗帘和窗户木头的构架中,我想象你坐在昏暗的靠椅上望着开关的样子。帐幔里熟睡的样子。但是我在夜晚生产线的一台印刷机旁。深夜的巷落,那些寂寞的灯光,等待熄灭。
《爱的劳工》影评(二):另一种生活
这次电影节只选择了4部影片。其中的3部属于我一贯偏爱的类型,只有这一部是出于对另一种文化与生活的兴趣。
很幸运,电影节的第一次观影便遇见了如此精致的影片。如甘露般给了俗世中渐渐干涩的心灵一些滋润。
感谢导演用心坚持创造属于他自己影片,使观众能够在一种纪录片+艺术片+默片的形式中有幸体会到另一种生活的模样。这种感受不同于以往任何观影体验。
如果只是希望放松娱乐,可能本片并不适合。没有了语言,观众就不得不自己走进影片,去观察,去猜测,去思考,就如真实生活中一样。相当于跟着角色一起生活了一整天,所以并不轻松。但却很新鲜~
去除了语言,剩下便是生活的琐碎。可以说影片就是由无数细节慢慢推进,转换,渲染。整整80分钟没有一个多余的细节。随处可见的摄影般的构图与绘画般的用色,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导演的处女之作。
影片并没有什么情绪上的高潮,但却有着通过光线、构图、色彩、节奏及印度独有的音乐相融合而产生的至美段落。如果你恰好对印度有所了解,就会发觉这些美并非仅仅流于表象,其中深深蕴含着印度宗教与文化的内涵。这让她们有了根基,有了质量。是有着气息的鲜活之美。
如果你恰好看过这部影片或打算去看,也许会注意到这些细节:
车票、公交、神像、水桶、肥皂、脚印、敬神、乐声、妻子的化妆台、猫
妻子灵巧利索的动作:
拿钱拉上皮夹、洗饭盒、整理衣服(沙丽)、洗衣服、做菜
一些精美的画面:
老旧外墙的黄色与自行车坐垫的绿色互相衬托
储放食材香料时的节奏、用色与音乐
印刷厂男主人物不断变化的脸
晚班丈夫在街上靠墙休息
妻子起锅倒油的过程
(让人不得不感叹:生活中从不缺乏美,缺乏的是......)
最美的两个片段:
1、到了上晚班的时间,丈夫推着车准备去上班。经过走廊时优美的印度民歌与摇弋的扶栏道出一种独特的惆怅。似乎在诉说他是多么希望多留一刻,见一见那美丽的妻子。
窗花外昏黄灯光下的人影,从出门的丈夫变为归来的妻子, 歌声不断...这段画面美到了我的潜意识中,在恍惚中感受到另一种生活与其中蕴藏着的爱。
失业人群游行的呼喊声突然响起。残酷地将意识又拉回冰冷严酷的现实生活。
欢愉总是短暂的......
2、清晨,丈夫奋力地骑着车。家中的妻子已进入出门前的最后一个程序—敬神~
晨光从窗外洒在双手持香、闭目敬神的妻子身上。此刻,她美的如此超凡脱俗,美的如此神圣,仿佛一位活女神在神龛前现身。。。
就在这一刻丈夫打开了门,被眼前妻子的模样惊得目瞪口呆。心中的爱就像第一次见到她的那一刻一样,熊熊燃起~(不知印度教或印度传统是否存在这么一种倾向——敬神时的女人是最美的。至少在影片里,我看到了那种神圣脱俗的大美。)
接着进入如梦幻般的相会时刻~ 虽短暂,却深厚,让人羡慕、感动。
终于到了离别的一刻。在丈夫的不舍与最后一段印度民歌的衬托下,妻子下楼梯的那段慢镜头中每一个动作都美到极致~
最后,就如印度教的神秘,妻子消失在朦胧的迷雾中。
《爱的劳工》影评(三):月薪不足5000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前段时间,有个热搜是“男朋友月薪5000你能接受吗?”
下面的评论褒贬不一,有说能接受的,但更多的是表示怀疑,觉得5000在现在的物价下,很难维持一段感情。
但是如果到贫民窟走一走,答案又会不一样。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要靠约会、礼物维系,挣扎在生活边缘的人考虑得更多的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
婚姻里最美好的是什么?互相陪伴、生儿育女?我觉得我更看重在一段感情里,彼此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让婚姻这条小船平稳航行。
今天要给大家聊一部印度电影《爱的劳工》,别看名字不起眼,但是我却足足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让我对爱情有新的认识。
我需要申明的是,这部电影节奏极其缓慢,全程没有一句台词,更像是纪录片。看过电影的人非常两极分化,喜欢的恨不得打六星,不喜欢的觉得太慢太刻意。
而我恰好就是喜欢的人之一。
壹
故事的背景是加尔各答市的失业潮。开篇就是大段新闻,讲述社会失业现象。女主白天在皮包公司(是真的做皮包的公司)工作,男主晚上去印刷厂上班(报纸一般在早上就得出售),所以一天24小时里,他们难得有相聚的时刻。
整部电影采用环形叙事方式,将一个小家庭的24小时完整地呈现出来。
女主是一个普通的印度女人,每天清晨独自去上班,在曲曲折折的小巷子里穿梭,背影宁静而美丽。
她在公司负责清点货物,中午就吃自己带的饭,薄饼和煎鱼。
男主每天的生活从在窗前目送妻子离开开始,然后用一块儿不剩多少的香皂洗澡,晾晒妻子已经洗干净的衣服,然后回到佛像前,虔诚地上香。
吃完早饭后,男主在窗前小憩一会儿,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了。这一趟是去取工资,一共8100卢比,折合人民币是783元。他去菜市场买菜,跟鱼贩讨价还价,菜场上挂着价单,虽然经济不景气,但是物价并不低。
把鱼放进冰箱冷冻之后,他把刚取的工资放进铁盒子里,塞进衣柜,还在存钱罐里投进4个钱币。这对小夫妻约定好每天定存。
吃完妻子给他留的午饭,他不忘把鱼刺扔去喂猫,把妻子提前叠好的衣服放进衣柜,午睡前将风扇开到最小。
在公司上班的女主还会打电话叫醒沉睡的丈夫,为了节省话费,丈夫醒了之后一般会挂掉电话示意妻子。
男主醒后,天色将晚,他去阳台收回已经晒干的衣服,准备换上衣服去上班。他把脏衣服就着洗衣粉泡在水里,等着妻子回来洗。
临走前,他发现自己的裤子破了一个洞,于是挂在最显眼的地方为了让妻子看见。
贰
女主回到家之后,先是被丈夫挂着的裤子吓了一跳,然后一脸无奈地取下来。女主人回到家之后,洗澡吃饭,把丈夫买回来的佐料、米和油一一灌满瓶瓶罐罐,厨房在女主人的手下变得规矩齐整。
在睡前,女主将男主傍晚收回来的衣服叠好,数一数铁盒子里的存款。
清早,刚刚下班的男主打电话叫醒女主,仍是老规矩,挂掉电话即可。
女主除了洗漱,还要为丈夫做好午餐,清油入锅,鱼块煎熟,一顿简单的饭菜就做好了。做完饭的间隙,女主还会把昨晚丈夫泡在桶里的衣服洗干净。
在女主上班之前,男主下班之后,他们有短暂的相逢。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人相见的刹那,仿佛置身幽静如梦的森林中,短暂的相拥抵消了20多个小时的思念。
女主出门上班了,男主端着咖啡在窗前目送,这又回到了影片开头。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我的剧透也结束了,如果喜欢这部电影,关注我的公众号:鹿电影 并在后台回复电影名即可观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号:鹿电影,转载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