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绿色选择》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0-25 00:06: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绿色选择》经典读后感有感

  《绿色选择》是一本由李静著作,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色选择》读后感(一):了解环境问题的真相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例如雾霾、垃圾、转基因大米、调水、尾矿、地陷等。《绿色选择》的作者通过亲身调查为读者呈现了环境问题的现场、揭示了环境问题的根源。在这些环境问题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关注和了解,为保护我们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绿色选择》读后感(二):作为一介匹夫 对环保 就算想也很难担责

  说实在 ,我是想看看惊悚内幕的,结果,内幕是有的,但却不怎么惊悚啊。这本书调查的环境问题,其实好多都是日常能接触到的食物安全、雾霾、垃圾围城等等,以前在网络上可怕的污染现象看太多,这会从书里了解到危机背后的逻辑和真相,倒是不那么容易愤怒,因为看清了各种利益主体纠结、博弈的过程,这确实要一定的新闻功力,才能剖清楚。这本书的立意和格局,有些超出我能承受的,里面说的不少是政策、决策层面的事,跟封面文艺、清新的风格比,容易有种错觉,当然锰三角、三江源、敦煌、内蒙古的那些调查都是很有故事可读性的。

  书里,作者呼吁环境问题不仅是“稻梁者谋之”,也是“匹夫有责”,可是这种担子,很难担起啊,不说大众的素养还没有自觉到: 可以自动垃圾分类、节约水资源,就是地方政府也是陷在片面追求GDP的状态里(当然,现在好些了,有点态度了,就像书里提到的那些城市:北京话7600亿元治霾,敦煌搞节水工程)。

  虽然信心不满 ,还是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留有点希望和念想哈~~

  《绿色选择》读后感(三):环境问题比想象的还触目惊心

  作者作为国内环保领域的资深调查记者,采访和调研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描述也比较冷静、客观。本书涉及了雾霾、垃圾、转基因大米、调水、尾矿、地陷等国内重大环境问题,读着挺触目惊心。关于雾霾问题的探讨,很容易感同身受,正如书中所说,“随意性政策”驱不了霾,政府未来拍板决策、治理雾霾时,“需要有效的科学论证”,否则钱花了,也看不到多少成效;雾霾、垃圾、转基因大米等,平常还是读到过一些相关资料的,但关于尾矿、地陷等的报道对我而言是以前没关注过的“空白点”,比如没想到尾矿渣场塌陷还能影响到城市水系的安全,“监管层面包括安全处理技术层面的缺失,令尾矿隐患长期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而难以被觉察。”书中关于日本垃圾的循环利用体系考察蛮有意思,颇有科普的意义,日本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英国历史学家克莱夫·庞廷(Clive Ponting)曾说:“人类靠着开发地球上的各种资源而繁荣,直到这些资源不再能够维持一个社会的人口,这就导致它的衰败,最终是整个社会的崩溃。”我们能眼睁睁看着环境崩溃吗?显然不能。那就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吧,比如节约用水,比如出行多使用公交系统,日常生活注重垃圾分类,等等。

  《绿色选择》读后感(四):环境危机是谁之祸

  这是国内少有的深入探讨中国重要环境问题政策诱因的书籍,作者试图为社会生态转型带来诸多思考,使人们看清这个时代的症结:经济发展如何与环境优化相协同,经济增长如何与环境污染脱钩。

  或许因为新闻人职业的敏感性,作者在书中展示的环境危机问题并不全然是我们熟悉的场景,譬如有些是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尾矿危机,有些是远离多数人生活圈在黄河源头的草原危机,这些危机并不是一触即发的,但却潜伏在那里,一旦触发,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当然这本书里,并没有什么夸张的预言,新闻调研的严谨性让全书的行文,显得冷静、沉得很。

  翻完这本书,我有种感觉,其实每个人都是环境危机的参与者。那些听上去可怕的危机,从各个方面的失误中积累和导致,政策的执行者、污染的释放者,沉默的受害者,祸起何方?也许不是我们能单一去论断的,书里详细写了不少政府及政策层面的问题,需要去反思的同时,也问问自己,我们做了什么?垃圾围城、水资源短缺这些结果,跟社会里每一个人的选择,其实都是相关的。总之,已经习惯了向环境无尽索取的人类,要想与自然和谐共处,减轻欲望是必须的,却也是很难实现的,到处都是鼓励消费、鼓励欲望膨胀的气氛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绿色选择》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