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是一本由艾丽丝 沃克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5,页数:2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笔记做了很多。看到后面真高兴。但女性觉醒总要靠女性帮忙吗?而且看到丈夫从暴君变成小鸟依人,也够惊讶的。这个世界啊,还真讲究力量的均衡。
●语言一般~
●有空可以看原著。小说涉及女性的劳动价值、社会责任、自我意识、情欲、职业追求、信仰,非洲黑人、美洲黑人与白人之间的隔阂与角力,黑人的文化、风俗与生活……作者以神奇的书信体写出了当时黑人生活的典型处境,而它们都因叙述者黑人女性的身份而显得不同寻常。几乎所有有名有姓的女性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自我意识,她们在作者的偏爱下联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温柔而理智的理想主义的社区。对US的民权运动不熟所以不太确定小说是否寄托多于现实。茜莉的文风让我很感动。重读的话,大概会关注茜莉和她的上帝之间的关系吧。
●这书也有点守望麦田一样的心态,幽默着心酸且依然对未来抱有希望。
●LW
●读的英文版 里面太多黑人的习惯用语 内容看的人真的好压抑 以前看过余华池丽等写的一些书后 都感觉苦 压抑 心情沉重就不愿意再看了 没想到压抑还有不同层次的 没有信仰的支撑 要怎么样有勇气活下去 活着有什么意义 为了自由和平等 黑人女性又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人性的无知 恶意 到底可以延伸到怎样可怕的地步
艾丽斯.沃克《紫色》
黑人小说四个阶段:一.抗议的狂热 二.较为反省地寻找自我本质 三.进一步探索文化 四.对世界持有更广博的看法
我觉得这本小说写的一般吧,这是文学理论老师作为书信体作品推荐的。也许是不熟悉黑人文化,或者是对种族和女性的压迫感受不深,总觉得女作家叙写时笔触很轻,没有很深的情感在其中,读起来似曾相识可又没有进一步打动人心的感觉。
书信体小说和普通的小说还是有区别的,就在于感受人物内心波澜起伏的瞬间,这部书信体小说描摹生活场景抒写情怀还赶不上正常的叙事小说,没有体现出体裁独有的魅力。
一些元素也很不喜欢,比如恋童癖,强奸,les,欺骗,虽然文学不一定要反映美的事物,但是将这样一些元素不加修饰裸露给读者看也是非常不舒服。
1.一个人只有充满自信才会看到身边美好的一切,反过来,人只有对生活有了信心,渴望生活的乐趣才会加强对自己的信心。
2.我对自己说,西丽,你是棵树。我就这样知道了树是怕人的。
3.你要让他叫你真名,这样也许他烦恼的时候还会看得见你
4.索菲亚从来不做打耳光这种女人气的事情。她攥紧拳头,后退半步,一拳打掉吱吱叫的两颗大牙。
5.他说,说老实话,莎格干起事来,比大多数男人还要有男子气概。我是说,她正直,坦率,光明正大。她有话直说,才不管会不会天诛地灭。他说,你知道的,她很能斗争,不管天会不会塌下来,她要过她的日子,做她真心想做的人。她们总是坚持自己的信念,打不倒也压不垮,他说。这就是她们跟常人不一样的地方。
6.她来的话我很高兴,不来的话我也心满意足
紫颜色是一种高雅的颜色,她比绿色温柔,比红色内敛,比粉色知性,比黑色明快,比白色丰富,她象征着高贵而独立。
女性大概就是这样一种颜色。
《紫色》读后感(三):阳光温暖在你我的心上
Alice Walker的这本紫色读完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读着前面的章节,不时感觉非常压抑,可怜的女主角承受着极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和低级的语法十分符合女主角的背景,一位没受过太多教育的南方黑人及女人这样的一个双重身份。起初不被任何人爱着,连自己的小孩也无法相见,让人不得不感到怜悯,如此可怜的经历,没有一颗十分坚强活下来的心,怎样可能经历这一切?想起来也许我太脆弱了,被后爸强奸,小孩被带走,被丈夫唾弃,殴打。
然而,每个人的经历都会有五味杂陈的佐料,自然她也有甜的一面,书中对Shrug的描写,与其他的日记章节截然不同,充满了愉悦的语调。直到后来,Celie开始承认自己对Shrug同性之爱,从照顾她到看到她裸体的样子,再到后来Shrug对她的reciprocal love,都让人心中暖很多。之后经过Shrug这位独立自主的精神所感染,Celie开了缝衣店,并最后和她的孩子们团聚,非常暖心的结尾。
这本书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书中的一种逆境前行的精神。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也有谁是一直坎坷不顺的。我们总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心,而你可能不能改变这个社会既有的信条,但是你能做的是端正心态,想想自己如何改变现状。不要做这个社会约束的奴隶,更不要因为天生的不足而垂头丧气。每一个人都有阴天一面的过去,但我们要相信阳光终究会照耀在人的心上,温暖着人们前行的脚步,照耀着前方的路...
《紫色》读后感(四):像紫色一样充满忧郁和热烈的爱
爱玛小姐发动了femilism阅读行动,于是我有幸遇到这本书。
很感人的故事啊,西丽的一生是追求属于自己命运的黑人妇女的缩影:悲惨的童年,备受(原来是后爹的)父亲和丈夫的压迫,后来遇到莎格、索菲亚、吱吱叫等有着鲜明特征的女性,于是走上了寻找内心的上帝的道路。同时进行的一条线是妹妹耐蒂逃离家庭遇到传教士一起奋斗,两姐妹一起过着抗争的生活。所幸的是,最后西丽明白自己真正爱的是莎格,而耐蒂也和一直爱着的塞缪尔结婚了,还带回优秀的年轻人——一直离开西丽的孩子。
结局的圆满让人欣慰,前面提到的所有反黑人反土著让人喘不过气来,而这结局告诉我们:他们一直在反抗,他们的反抗总会迎来光明。
而以下是几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点:
黑人妇女的惨境,她们被完全无视,只是用来生育和劳作的工具,他们对于父亲来说竟然只意味着“他孩子的母亲”,不能接受教育,衣着行为思想只能听从于父亲或丈夫;
黑人也是被深深歧视的一个群体,索菲亚就因为“顶撞”白人市长夫人而被剥夺了十一年半的青春;(这里,吱吱叫靠给一个监狱长叔叔性贿赂而拯救索菲亚。)
土著的悲惨命运。耐蒂跟着塞缪尔夫妇到了奥林卡,最后只是发现传教士也拯救不了被白人的发展抢去家园的当地土著。当奥林卡人当做上帝来崇拜的大屋顶树叶被铲掉而被取代为冷冰冰的铁皮时,我似乎听到心碎落地的声音,那是一种比寒风还要更刺入骨髓的寒冷。
同性恋。我想西丽很能接受这件事情,她一心一意地爱着莎格,而对与男人的性毫不感兴趣。她真诚地面对自己心中的爱,一直愿意爱着等待着莎格,这也是全本感人的一个地方。
黑人的自我认识。西丽在最后与某某先生和平相处,跟某某先生说非洲的黑人是如何认识上帝的,如何为白人对黑人的压迫找出属于他们的理由。这里挺令我动容的,就是,黑人对世界的认识不会因为白人的压迫而改变。
最后,文章一个确实令我温暖的地方是,当西丽和某某先生一边缝东西一边聊天时,某某先生:我用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和你在一起是很有趣的事情。
还有文中对上帝的理解:只有当你注意到旁边的一切,星星、树木、生物,它们是如何存在,而不是单单想着上帝到底是什么,你才会明白上帝是什么,上帝就是一切。
:Purple means having the colour of blue and red mixed together.蓝色是寂寞到骨子里的忧郁,红色是无法遏制的热烈,也许紫色就是这种忧郁与热烈交织的情感吧。
《紫色》读后感(五):西丽:无意识的逆反
版权信息:
作者:艾丽斯·沃克
译者:陶洁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年4月第一版
不论是书也好,电影也好,都可以直接看出西丽性格的成长是分为三部分的,从软弱可欺,到决绝反抗,最后成为一个独立女性,这期间西丽的心路历程也是十分曲折的。
1.血液里的软弱和畏缩 20世纪初,美国南方,黑人的地位还是不高,而黑人女性的地位更不高。西丽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她的爸爸因为商业的成功损害了白人的利益,被私刑处死,妈妈受到刺激,神志不清,又嫁给了卑鄙无耻下流的阿方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下诞生的西丽注定不被祝福。十四岁的时候被继父侮辱,两个孩子都被送人。后来又嫁给了一个杀死自己妻子的暴力的浪荡子艾伯特。西丽称他为某某先生。她不停的干活,否则艾伯特就会打她。她从来不会反抗,也不懂为什么要反抗,因为没有人教过她,所有的环境都在告诉她要顺从。连她自己也这么认为,当哈波问她为什么这么倔时,西丽说:我想我生来如此。(P20) 这个时候,西丽的性格里全都是畏畏缩缩的软弱和服从,以及活下去。
当艾伯特的孩子欺负她时,西丽的妹妹耐蒂告诉她:别让他们摆布你,耐蒂说。你得让他们知道谁占着上风。 他们,我说。 她还是坚持她的看法。你得斗争。你得斗争。 可我不知道该怎么斗争。我只知道怎么活着不死。(P15) 十九页,艾伯特的妹妹凯特也对她说:你得跟他们斗,西丽,她说。我不能替你干。你得自己跟他们斗。 我没说话。我想到耐蒂,她死了。她斗过,她逃跑了。可这又有什么好处?我不斗,我安分守已。可我活着。(P19) 所以,西丽的信念只是活着,她就这样任劳任怨,逆来顺受,畏畏缩缩的活着。 当艾伯特揍她的时候,她写到:我拼命忍着不哭。我把自己变成木头。我对自己说,西丽,你是棵树。我就这样知道了树是怕人的。(P20) 她从来不反抗,在西丽的观念里,男人有绝对的地位,女人从属于男人,要绝对服从男人,女人就应该带孩子,干家务。当哈波问西丽他怎么才能使索菲亚听他指挥的时候,“打她”西丽说。(P30)其实是她看不惯索菲亚结婚三年依然神情愉快的样子,她觉得索菲亚在同情她,可怜她,所以也是出于嫉妒,想要使索菲亚和她一样。这里可以看出,她不但自己沉沦,还要拉着别人。 西丽甚至不会生气,没有感情,她已经麻木了。三十四页,当索菲亚问她:你生气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西丽说:《圣经》上说,无论如何也要尊重父亲和母亲。后来,我一生气,或者觉得我要生气了, 我就会恶心,好像要吐,难受极了。再往后,我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索菲亚皱起眉头。一点感觉也没有吗? 呃,有时候某某先生待我实在太过分了。我只好跟上帝谈谈。可他是我的丈夫啊。我耸耸肩膀。这辈子很快就会过去,我说,只有天堂永远存在。(P34) 西丽待某某先生的孩子也很好。但是西丽却写着:我是对他们很好。可我对他们没有感情。拍哈波的后背就跟拍条狗一样。更像是一块木头在拍另一块木头。不是一棵活的树,而是一张桌子,一口五斗橱。(P25)她把自己也比喻成木头,木讷没有感情。 西丽的世界里,除了干活,唯一能说话的就是上帝了,她很相信上帝。当索菲亚被关进监狱的时候,大家都在想办法,西丽却想的是天使,七十二页,她想到:上帝赶着马车来,赶得低低的,把索菲亚带回老家去。我好像看见他们了,看得清楚极了。天使们一身白,白头发、白眼睛,像得了白化病的人。上帝也是雪白的,像在银行里工作的胖胖的白人。天使敲打铙nao钹,其中一个吹起号角,上帝吐出一口火焰,突然间索菲亚自由了。(P72) 这是第一部分,西丽从属于男人,她逆来顺受,不会生气,没有感情,信仰上帝。她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2.无意识的逆反 当西丽知道艾伯特一直都把耐蒂寄给她的信藏起来后,西丽的情绪终于剧烈的波动了起来,耐蒂就是她存活的支柱,她恨艾伯特,她说:我简直没法管住自己,我真想把他宰了。(P109)我杀了他我会好受一些,我说。我一直恶心翻胃。我现在浑身麻木。(P110)虽然这时候西丽开始反抗,但这只是被欺骗后的愤怒,是下意识的冲动,并不是一种独立意识的觉醒。 经过莎格的谈话和劝导,西丽冷静了下来,她开始不相信上帝,在写给耐蒂的回信中,她说:我不再给上帝写信了,我给你写信。(P146)上帝怎么啦?莎格问。西丽反问:他是谁?上帝为我干了哪些事?在莎格的震惊中,她回答:是啊,他还给我一个被私刑处死的爸爸,一个疯妈妈,一个卑鄙的混蛋后爹,还有一个我这辈子也许永远见不着的妹妹。反正,我说,我一直向他祈祷、给他写信的那个上帝是个男人。他干的事和所有我认识的男人一样,他无聊、健忘、卑鄙。我这一辈子从来不在乎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我说,但我心里对上帝还是很在乎的,老担心他会怎么想。我总算发现,上帝根本不想。他就是坐在那儿,我猜,以耳聋为光荣。不过抛开上帝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你知道上帝不在那儿,可你总觉得抛开他挺别扭的。(P146)这种从小就种下的信仰是很难改变的,但西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当莎格说:我是个罪人的时候,西丽说:罪人的日子更快乐。(P146) 谈完了上帝,西丽才开始注意这上帝创造的一切,西丽说:我一直忙着想他,结果从来没真正注意过上帝创造的一切。连一片玉米叶子(它怎么做出来的?)、连紫颜色(它从哪儿来的?)都没注意过。我没仔细看过小野花。什么都没注意到。现在我睁开眼睛了,我觉得自己像个大傻瓜。某某先生就在我的院子里那些矮灌木丛边上,他的邪恶好像有些收敛,但还没彻底消除。还是像莎格说的,你眼睛里没有了男人,你才能看到一切。(P150)这里开始,西丽不再依赖男人。 后来,当她想要离开艾伯特,跟莎格去孟菲斯的时候,她又和艾伯特吵了一架:怎么啦!就是你这个卑鄙的混蛋,我说。我现在该离开你去创造新世界了。你死了我最高兴。我可以拿你的尸体当蹭鞋的垫子。(P153)西丽的转变,让大家猝不及防,桌子四周的人都张大着嘴,目瞪口呆,以及艾伯特。西丽终于反抗了,她说:你打算关我的监狱便是你死后烂掉的地方。当艾伯特凑过身子来揍她时,她用餐刀扎他的手。(P154)当某某先生冲过来时,西丽写到:门廊里扬起一片灰尘,像魔鬼似的在我俩中间飞舞,我满嘴都是土。那土的意思是说,你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你。当西丽清醒过来,她说:我穷,我是个黑人,我也许长得难看,还不会做饭,有一个声音在对想听的万物说,不过我就在这里。(P160) 西丽终于摆脱了艾伯特,她要离开,和莎格去孟菲斯,但是就像娜拉出走以后,就像艾伯特说的:你又丑又瘦。要身材没身材。你胆子太小,见人都不敢开口。你在孟菲斯只能给莎格当使唤丫头。(P159) 果然,当她到了孟菲斯以后,她感到无措:我没事干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滋味吧。我坐着琢磨我该怎么谋生,不知不觉地我又开始做起裤子来(P165)她说:我一个人坐在这栋大屋子里想静下心来做针线活。但是做针线活有什么用呢?做随便什么事情又有什么意思呢?活着看来真是个可怕的累赘。(P200) 西丽做裤子的手工很好,她帮周围的人做裤子,帮莎格的乐队做裤子。但是她却没想到利用这一点来赚钱,她花莎格的钱,尽管她内心过意不去。她知道钱的重要性,但她没有赚钱的意识,她会的只有犁地种地干活。所以这个时候,她只是摆脱了男人,但她不论是在思想还是经济上,还都不是独立的。 来到孟菲斯以后,没有约束和暴力,西丽看起来变得自信,开朗了一些。但是当莎格有了新的目标,她不再是她唯一的爱时,西丽的世界又崩塌了,她说:我老站在镜子前跟自己讲话。西丽,我说,你的幸福完全是个骗局。你在认识莎格以前从来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滋味,你以为你该享受点福了,这点幸福就终于没有了。你以为你拥有绿树、整个大地、还有天上的星星,可是莎格走了,幸福抛弃了你。(P203) 西丽并没有独立,只是把艾伯特变成了莎格,从前她不敢反抗艾伯特,现在她依赖着莎格,一旦失去莎格,她又不知所措了。 3.失意后的豁达 当莎格离开,当她一个人的时候,她平静思考后,这时候她才是在思想上开始独立了。那在莎格的引导下,西丽开起的裤子店,让她经济独立,她才学会了自立不再依靠别人。这时候西丽才是真正的独立了。她去看索菲亚,她平静的和艾伯特交谈,重新认识,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 最后P225写到:“就在我发现我没有莎格也能活得很快活的时候,就在某某先生又向我求婚要我嫁给他的时候——这一次,不光是肉体的结合,而且还要心心相通——就在,我说不,我还是不喜欢青蛙,但我们可以做朋友的时候,莎格写信来说,她马上要回家来啦。唉呀。这是生活吗? 我很平静。 她如果来的话,我很高兴。她如果不来的话,我也心满意足。 我想,这就是我该学的一课。” 在西丽写给耐蒂的信中,西丽说:我真高兴。我有了爱,有了工作,有了钱,有了朋友,有了时间。你还活着,又快回家了。跟我们的孩子一起回来。(P166)西丽实现了这一切。紫色 (1985)8.51985 / 美国 / 剧情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丹尼·格洛弗 乌比·戈德堡紫色7.8艾丽丝 沃克 / 1987.9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