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是一本由[英]奥斯丁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2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比之于惹人喜爱,奥斯汀更多地是惹人思考,其实这样也足够了。有时会怀疑纯洁崇高的理性是否有必要赖于处子之身的保持,也会困惑自己不虚心跟随历史而以现代眼光审视是否过于狭隘。但无论如何,说句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奥斯汀要比严歌苓之流牛批一百倍了。
●成熟版理智与情感——先不说理智与情感的三观极其奇葩——就算是HE看下来也有淡淡的悲凉。
●小而精简。
●我们的劝导。。。。
●让人绝望的爱往往是最无法割舍的爱,不能抹灭的伤害是无知懦弱下的悲哀。真正的爱恋,不管时过境迁,抑或沧海桑田,不管是你年少时绰约的丰姿与貌美的容颜,还是多年后疲倦迷离的双眼,都不会改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爱人的灵魂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真正的爱不能因劝导而毁灭,他人被因种种表象而蒙蔽做出错误的判断抱有愚蠢的偏见,但是爱能带你穿越偏见破开迷雾看清你所依恋爱慕的一切,或是值得你付出等待的一切。等待不会毫无意义,思念不会变成怀念,执着勇敢在意的心,比一切都了不起。旁人看不清的世界,在你眼里也应清晰如水。Don't be persuaded.Give your heart and soul. 安妮 温特沃斯 幸福永远。
●奥斯丁的最后一篇小说 婚恋观从理性向感性的回归,也许是要在书里圆了她现实中爱情的缺憾,想象另一种可能。
●简奥斯汀最后一本写完的小说,《劝导》这样一个看似理性,甚至会让人觉得是讲道理的书名,却让我觉得无比的罗曼蒂克。安妮恐怕是简写的女主里,最为完美的一个。论技巧不如《爱玛》,论知名度与可读性不如《傲慢与偏见》,但比如张爱玲我最喜欢有点支离破碎的《小团圆》一样,简的小说我最喜欢的恐怕会是《劝导》,温柔绵密,安妮与上校的再见,他终于给她写信,“他没想到,对我来说,你永远不可能变。”即使她已经二十七岁了。从第一本书到最后一本,简仿佛就写那么几户人家的事,舞会、散步、喝茶、聊天、接着是婚姻……她的理想主义在于:要有爱,到底要有爱。
●“年轻的时候,不得不谨小慎微,年长以后才懂得什么是浪漫。”
●Competence + Silent eyefuck = THE BEST KIND OF LOVE STORIES
《劝导》读后感(一):奥斯丁作品集
有人说奥斯丁是言情小说的鼻祖,这点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我的理解是在她写人物以及对环境的细节,很多情节都感同身受。整个环境看似没有多大变化,在结构中,人物的情绪以及表达的言语,无不体现为人处事的智慧,待人宽厚的期许。每个人物都像是你身边的某个朋友,他们总是在同你交往。。。。。。。。。。。。。。。。。。。。。。。。。
《劝导》读后感(二):理智的爱
这部劝导是在乘公车的路途中分多次读完的。随着或停或进的颠簸公车,却完全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忘却时间,忘却身边的嘈杂。甚至跟随书中的主人公安妮同喜同悲同紧张。当她与多年分别的初恋温特沃思上校的情感失而复得,再次燃起爱意的时候,我也跟随着他们回想起初恋中的热烈甜美与难以割舍的心痛苦涩。往日的情绪洋溢心间。庆幸地是奥斯汀的书均以温暖收场。虽然随着故事起起落落,总还会怀着那颗平坦的心,细细品味着文字的乐趣。全书读毕,欣然微笑归于书架,在一次领略了奥斯汀的机敏矫捷的智慧。
《劝导》读后感(三):劝导
这个书买好久,去年读了一部分,这两天因为又拿起傲慢与偏见,所以把这本书读完了,也顺带着看了一部分孙致礼的译本,都不算特别满意这两个译本,各有千秋,却又都有缺陷。
第一次读的时候,会关注主角的命运,可再读的时候,更多是关注各个配角的命运。比如说安妮的父亲,安妮的朋友史密斯夫人。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人性的自私。这里面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展现了这一点。许是翻译的原因,这本书前几章不是那么吸引人,也或许是因为快结束才到达高潮,整个故事就像憋着一口气。但是细细看来,对于安妮心理变化的描写却是值得一再品味的。
还有一些戏剧化的转折,总会让你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默默叹气道,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嘛!
《劝导》读后感(四):简奥斯丁的小说世界
简奥斯丁的小说世界就像一个双星系统,围绕着财产和教养,一个个男男女女的面貌展现在我面前。但是,最终,政治想一个黑洞一样,偷偷地潜入了这个星系。。。。。。。。。。。。。。。。。。。。。。。。。。。。。。。。。。。。。。。。。。。。。。。。。。。。。。。。。。。。。。。。。。。。。。。。。。。。。。。。。。。。。。。。。。。。。。。。。。。。。。。。。。。。。。。。。。。。。。。。。。。。。。。。。。。。。。。。。。。。。。。。。。。。。。。。。。。。。。。。。。。。。。。。。。。。。。。。。。。。。。。。。。。。。。。。。。。。。。。。。。。。。。。。。。。。。。。。。。。。。。。。。。。。。。。。。。。。。。。。。。。。。。。。。。。。。。。。。。。。。。。。。
《劝导》读后感(五):简后期的小说里我最喜欢的一本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看过它的电影版,只是当时不知道它是《劝导》的电影版而已。
所以当我翻开书的时候,我有非常强烈的熟悉感,看到结尾的时候,我确定了我的感觉。
本书的书评认为作者的这个故事与其早期的作品相比似乎更偏爱“情感”而不是“理智”了,但整个作品读下来,虽然确实能感觉到作者希望读者能更积极主动,但这种“积极主动”是在某种限度内的,是“理智”了的“情感”或者说是“理智”控制下的“情感”。因此,作者还是偏向于“理智”的,这从她一生未嫁也看得出来。
读完简的6本书,我感觉,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作品里的活力在慢慢的消失,对待爱情的感觉也从一开始的热烈慢慢的变成怀疑甚至有点不相信——这从2本明显牵强的结尾里可以看得出来。也许这是人生的必然经历?
总之,还是最喜欢《傲慢于偏见》。
……………………………………………………
:我到底在写什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