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0-04 20: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锦集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是一本由李中莹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精选点评

  ●操作工具书 通俗易懂

  ●亲子关系的教科书

  ●这本书讲解的很好,送朋友很OK

  ●非常具有实操性的一本书

  ●从另一种视角如何处理亲子关系乃至人际关系,书中有很多具体的技巧,还是有一些不错启发的。感谢邻居赠书,欢迎各位爸爸妈妈借阅。

  ●经验总结

  ●有众多实用技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反思实践

  ●非常棒的一本书,不单是讲父母子女关系,也讲了夫妻之间的关系,指导性很强,且内容空泛

  ●好书中国的父母真的该好好学学如何做个称职的父母了。

  ●刚开始看这本书太理论了,简直是硬着头皮在翻,读到后面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一):看书名

  关于特别教授技巧规条的东西我一向抗拒,这本书也有不少关于具体操作的讲解,我多是略略翻过。但书中有的总结性的提示我个人觉得是很好的,比如不要给6岁前的孩子讲什么道理,因为他是听不懂的;即使他懵懵懂懂懂了,但按照孩子内在发展规律,他还是会按照自己指示去做的。因为孩子的左脑还没有发展出逻辑。这个时候要发展的是右脑,及感知感觉感受之类的。(理论都是互通的哈)

  还有比如,凡事都有三个解决办法,(好多一时想不出来了,呜呜)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二):方式与技巧

  快速看完了这本书,因为文字质朴无华,所传授的技巧易学实用,个人认为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至于最后每个看书的人学到什么程度,也在于各人的领悟坚持了。

  这本书里介绍到的最精华诀窍就是“亲子关系10个基本要诀”: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3.沟通意义决定对方回应

  4.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行为情绪,而不是长的指令

  5.所有行为背后必有其正面动机

  6.有够好的方法,每个人定会追随。

  7.凡事总有至少3个解决方法。

  8.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9.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

  10.“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细看这十条,其实不止可以用在亲子关系上,我们的式样人际关系里都会有用到其中的条款。比如第一条我们在任何关系中都应该清醒认识到,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通过学习,我发现了自己在平时育儿过程中的不足,那些急待改进地方诸如表扬赞赏太过泛泛,没有具体到事情和行为上,大多时会以“你很棒,太好了”之类的话概过,没有找到沟通的细节关键,得以让孩子完全领悟到他的哪些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我也看到了自己从父母身边接受的好的不好的教育,过去多年来形成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看到了个人在今后应该补充成长的部分。

  甚至,我还看到了自己的婚姻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开始思考和着手改变目前非良性运转的部分,掌握更多有益方法与技巧,坚持和发扬良好和谐的家庭成员相处方式。

  最喜欢的是李中莹老师提出的“太空时间”,彼此平心静气,真心相待,不埋怨不争论,共同度过一段愉悦时光。

  如果想要以真爱的方式对待亲子关系,那么,学习相应的爱的技巧是完全必要的。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三):选择精神导师或求道组织可问的问题

  并非所有超越的事物均来自天上,不是所有能力都能引领我们上正道。异象、异声、星象、气感、招魂、预言、与亡魂沟通,及所有诸如此类的行为都是十分危险的。这些事情是存在的,但却不能引领人到上帝那里。它们只能暂时给我们力量,他们令我们的自我相信自己是特别的。但所有这些力量不久便生出酸混来,令人生病,郁郁不安。他们是有意地邀请鬼魂附体,他们令人走上迂回的道路,即使不能毁灭,但是用迷惑一个真正的求道者。有些组织及导师要的是钱,有些要的是灵魂,另有些纯粹想多些人陪他们落入地狱。

  要选择精神导师或求道组织,我们可问以下的问题:  

  1 ,有没有人向你索取金钱?真理并不是商品,可以买卖及据为己有。

  2 ,你的导师有没有催促你成为他的推销员?你应以信心去了解自己所走的路是否真的有价值,不是计较你看了多少书,上过多少课,或你可以得到某些什么证书。真理并不是靠推销的。

  3 ,你本身是否感受到所学技法的效果?不要满足于含糊的承诺,例如:说过一段时间,你便可成为大师或享有某种特权等等。

  4 ,他们有否叫你穿稀奇古怪的衣服?叫你采用古怪的姿式静坐?叫你不断念咒?真理是不会要人费力,只视乎人有没有真正的渴求,所以不需要重重的考验。

  5 ,你所选择的是否合乎正道?即那条道路是否与历世以来的大圣大贤,智者哲人的教导相符,抑或只是带你进入潜意识或超意识的可怕经验。

  6 ,组织内的成员,包括导师、领袖或其他人是否可信靠?你和他们在一起是否感到舒畅?他们有否流露爱与喜悦?他们的热情是否真实?他们所教导的价值观能否在你眼前表现出来?

  7 ,你有否选择逗留或离去的自由?你要依你的心灵,而不是由「自我」来作决定。若你感到害怕和担忧,提醒他们你是这样。如果你感到怀疑和受到威吓,你应立即离开,不要受别人控制。

  8 ,有没有方法证明他们所教授的确实有效?无论练习的结果如何,他们的理论应受到验证。

  ------摘自《生命的升进》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四):“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摘录:

  “家长对孩子的爱超越一切事物,应该是孩子在世界上永不会失去的东西。因此,家长不应随便地用它作出要挟或作为交换的筹码。

  这份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信心及活力的泉源。因此,孩子必须对这份爱没有任何的怀疑。

  这份爱若在家长的语言中表现出带有条件的话,孩子会对亲子关系的崇高程度有所怀疑。因为这份爱,正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和支柱。

  这份爱若因为孩子做的某些事失去的话,孩子渐渐会变得不在乎它,也就是不在乎这份亲子关系。因此,不要什么事都把它抖出来做条件。

  家长若对孩子开出条件,把这份爱作为筹码,孩子他日也会把对家长的爱作为筹码。今天的社会中,很多亲子关系完全破碎,便是这个原因。”

  感想:1、人生命中最大的幸福就是确信自己是被爱的,完全因为我们的本色而被爱,或者说尽管我们是这样的人,依旧被爱。 无条件的被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深沉的渴望。我们要理解自己心中的这种渴望,理解爱人和孩子心中的这种渴望。

  2、无条件的爱应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可并不是不需要奖惩等教育手段了。不过没有上述基础的教育手段是无力的,没有效率的。

  3、很多老人可能都隐隐约约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溺爱孙辈,是只有认识,没有手段。而大部分老师是只有手段,没有爱作为基础。

  4、无条件的爱是学不会的,努力不到的。努力去做,努力去表达都是做作,而孩子是会轻易看穿这种做作的。

  5、学校里老师们都有熟练的手段、方法来控制学生,但大部分的老师都缺乏爱,他们对学生的爱是基于表面的条件,因为学生的乖巧,聪明等特质而喜欢学生。当孩子在家中还是只有这样的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充满控制与被控制,反控制的手段而不自知,他们会认为爱就是如此,然后一代代循环下去。

  6、每个孩子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也是上帝的孩子,他们只是经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孩子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不仅带给我们欢乐和幸福,同时也是促使我们自己成长的要素,因为有了孩子,所以才真正的学习爱,懂得爱。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五):回忆和面对

  随意的敲了些字,再发给你和大家吧。

  在我们的强权专制的文化里,父母把孩子当为了自己一个情欲的宣泄地,暗藏了很多的伦理焦虑引起的心理问题。一个受伤害的人会去伤害他人。因为父母也是被他们的父母虐待,所以,他们会继续虐待自己的孩子。而我们被虐待后,就会把未尽的情欲发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你最痛恨的东西,你却在强加他人。一个文化模式的传承,从社会到家庭都如是。

  因为我们的家庭中养育方式多为溺爱加上忽视,强加而不沟通。母亲把孩子抓的太紧不放手,而父亲又往往严厉,但角色在家庭中的位置被弱化。所以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是男性阴柔,女性缠人。

  因为男性的力量感不足,所以父亲在家庭中更多的是逃避或者回避。男性有很好的理由在家庭中不出现:为事业、为了交际、为了和同伴的吃喝玩乐的友情。父亲却可以不在家庭中多花时间陪妻子和孩子。女性的角色被固定在家中,但女性又不得去承担相同的工作量,外加家务和单独养育孩子的重任。所以一方面,妻子的付出很多而得不到理解,她的情感容易变得焦虑。然后,她就可以在孩子身上找到丈夫的替代,她会把自己的控制欲望用爱来伪装起来:无论是所谓对于孩子的未来的担忧,还有自己丈夫无法给予自己的满足的愤恨。这个样子后,孩子就变了母亲的真实的丈夫。这样的替代,让孩子无法承受。孩子觉得窒息,变得冷漠,为了生存,只好永远的做母亲的情人而依附于母体,成长停滞。这个孩子在长大后虽然具备了男人形状,却是仍旧是一个儿童,无有情感能力和承担责任的能力。被母亲控制后,孩子在去找一个类似的女人结婚,继续寻找被控制的感觉,在自己建立的家庭中把所有的位置都让给一个新的女人。然后,这个父亲就在用自己所谓严厉伪装出的权威去忽略自己的孩子。然后是两方家庭的权力争夺,想想比比皆是所谓的妻子和老婆婆之间为了争夺同一个人的战争。大家都在不由自主的延续着控制模式。

  如果你可以清醒过来,你可以发现这种黑色游戏的秘密。养育孩子和回忆自己过去的童年的双过程,是个你反思的好机会。你在观察自己孩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自己的问题。所谓的情感纠结,多是源于过去父母的对于自己的塑造。恋老的朋友,心灵就好似一个幼儿,渴望能够得到一个过去父母的替代者;所以他们期待一个和善、慈祥,可以关注自己的中老者出现,作为自己心灵的收容所,潜意识中期待对方可以成为自己能够成长的良药。

  李中莹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无论是对你养育孩子,还是修复自己都有极大的益处。李的书简明实用,这是他一贯的风格。如果你想解析自己的恋老心理,首要读的就是学习儿童心理学。如果你想明白李中莹推荐的亲子技巧的原理,你可以继续的多读些发展心理学,爱情、婚姻、家庭的有关书籍。这里发给大家的目的是,作为有关人士,可以从心理的儿童成长为成人,也可以教给你如何做一个好父亲。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