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喜剧六种》是一本由[法]莫里哀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4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了《伪君子》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欧米尔,是那种我会很敬佩的女性。
●天才的作品!无可雕琢的最完美的喜剧!尤其《太太广场》和《达尔杜弗》两部,如果有一位神正观察着我们并挥笔写下喜剧,那就是这样的。
●哈哈哈 上海话和东北话 翻译有才 好看 很荒唐但都是好结局 贵人迷 挺精彩的
●抨击的对象基本都是新兴起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们要进入上流社会,学习上流社会的各种礼仪,想通过联姻成为新贵族,被旧贵族忽悠(比如《贵人迷》),同时还保留着吝啬的习惯(比如《吝啬人》)。而莫里哀的喜剧有个套路,这点在莎士比亚喜剧上面我没太注意,就是只要涉及到婚配的故事,结局的时候肯定会给低出身的人安排一个高贵的父母,最后皆大欢喜。很多对话比较像相声,搞笑的桥段比较简单粗暴,就目前看,英式幽默的搞笑,在世界上还是比较独特的。“可他上那条战船有什么鬼事干啊?”
●真是俏皮有趣 伪君子有别于其他几篇,严肃沉重。其中关于伪善的剖析没有只局限于言语的欺骗,而要连自己都骗,每一件事都要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来平息自己良心的不安,本想行的善事却又有谁说的清是不是恶事呢?在此之下,夫人的自我牺牲也显得扑朔迷离。另外,专制与集权的可怕也暴露无疑,可以一句话将达米继承权剥夺,又可以一句话将达尔杜弗惩治,若非要如此,愿权力永留于明君之手,这能实现吗?
●翻译的神了!
●封建时期转向资本主义时代,新兴商人崭露头角,不乏吝啬鬼、投机者、迷恋爵位者之类的新形象。喜剧亦是闹剧,婚恋主题成俗套。
●其实最喜欢的是《逼婚》,好热闹啊~O(∩_∩)O~!每一篇的结局都会恰到好处地整到那个想整别人的人~~好故事!
《莫里哀喜剧六种》读后感(一):如果是郭德纲懂法语
太太学堂太搞笑了. 2个懒惰的仆人对主人树桩同志说, 阿涅斯可想您了,门口过个马呀,驴呀,骡子呀,就以为您回来了.
如果郭德纲懂法语,翻译一下莫里哀的喜剧, 一定很搞!
《莫里哀喜剧六种》读后感(二):《太太学堂》的欢乐
看了《太太学堂》十分同情被愚弄的男主角。但是这个算古典主义喜剧么?剧中的人物基本都算有钱资产阶级吧。监护人被养女和情人设计反对的戏码,从套路上看很像《赛维尼的理发师》,又有一丝浪漫主义色彩。
这部剧是题献给王弟奥尔良公爵的,并且在剧中还夹带私货,提到了王太子的出生。大约是花式向皇帝邀宠吧,于是想到了莎翁的那部《亨利八世》提到伊丽莎白女王将是降临英格兰的明珠。那时候的剧作家还是需要依仗王室和权贵的恩宠啊。
《莫里哀喜剧六种》读后感(三):太太学堂
一女二男。阿尔诺尔夫知情却难言,观众知情故可笑。关于阿涅斯的戏都在暗场,再由奥拉斯之口说出,因为其不知情,很大程度地放大喜剧性。展现了阿尔诺尔夫与奥拉斯之间的冲突。计谋你来我往,相互碰撞。在攻击、倒霉、无伤害之间摇曳。最后,父亲上场,似乎是阿尔诺尔夫胜利,但再次逆转:前史的抛出导致有情人终成眷属。可见,与其说是前史和先行事件在推动当下戏剧,不如说是当下戏剧性需要前史和先行事件来参与。
即:为了使戏剧性合理,便只好重新设计前史。写戏就是前后掂量的工作,使得前后持平。
《莫里哀喜剧六种》读后感(四):哀与乐
莫里哀这个名字,无数次在别的外国文学上见到。许多作家都引过他戏里的对白。对他的作品也算是渴望至极。他名字中的哀字,可能本身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可是在我看来总觉得有一种悲剧成分在里头。再看看这题目“莫里哀喜剧六种”。莫名的有一种震撼在里头。
从开头读起来,就觉得世俗气很浓。十分亲切地感觉。这和读莎翁的戏剧很不一样。那种高贵的气质,说实在的,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莫里哀的戏,简直不像是17世纪的。放在现在依然是十分好玩的。那闹剧的成分,那乱作一团的喧闹,不知不觉中给你展现了法国的世俗生活场景。
哀的成分,就是这些戏一次一次的被禁演。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上升,封建贵族阶层逐渐沉沦。一方面,贵族装腔作势骗取钱财,教会道貌岸然,伪君子层出不穷(例如《达尔杜弗或者骗子》),另一方面,资产阶层希望抬高自己的身份,许多有钱的人胡乱宣称自己的贵族身份(《贵人迷》)。当时社会的矛盾与混乱可想而知。而莫里哀精选了这些矛盾,编成戏剧,是极具讽刺效果的。再加上公开上演,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吝啬鬼》我觉得是最出彩的一出戏。整个冲突十分尖锐,而阿尔巴贡老爷那可笑、可气、可恨的形象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逼婚》中对两位哲学家的讽刺也是十分有趣的一部分。两个书呆子自顾自的讲说令人啼笑皆非。《贵人迷》比较特别。融合了许多种戏剧,配上音乐和舞蹈,虽说看上去有点乱,不过还是很有新意的
不过最好看的部分,还是里面那些小角色的笑话。真的应该看一看,起码可以放松不少心情
《莫里哀喜剧六种》读后感(五):外国文学史笔记简记之莫里哀
莫里哀:“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
喜剧成就超越古典主义悲剧,在喜剧中提出各种严肃问题,有“严肃喜剧”之称
《伪君子》
1达尔杜夫的人物形象(伪善):最突出的是欺骗和伪装,贪婪,贪吃贪睡贪色,他的欺骗伪装和贪欲结合在一起成为虚伪的集大成。本质特征是阴险狡诈狠辣,打着上帝的旗号满足自己的私欲。
2 达尔杜夫的性格意义:扁平,只有伪善这一单一性格特征的形象,缺少个性,成为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形象。具有社会历史基础的性格:畸形的外在世界,虚伪的宗教遍布整个法国上层社会,落魄贵族招摇撞骗,达尔杜夫便生于其中,具有真实性,符合现实生活逻辑。
也体现出文明社会里人们带着面具为所欲为的形象。
莫里哀的喜剧创作:
1思想内容:在普遍被认为低俗的喜剧中提出自己时代的严肃社会问题,莫里哀的喜剧充满了反封建反教会的社会批判精神,整体上有现实性和人民性,塑造了一系列聪明机智的仆人形象,体现其民主倾向,使其作品走出古典悲剧的束缚,他的创作也提高了喜剧的文学社会地位,并通过有意改革,使喜剧获得高度的艺术价值,并赋予严肃教育意义。
2艺术特色:
A单一的人物性格:只表现人物在某方面绝对的情欲而忽略其他因素,但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渲染夸张,使人物性格活灵活现鲜明生动,变成典型形象;
喜剧性动作的创造:注重刻画人物形体动作,通过这些动作使观众窥见人物内心活动,并通过外在的形体表演获的喜剧效果,喜剧动作精致且干净利落。
C喜剧场面的刻画:情节结构安排上,善于将人物关系的各种矛盾巧妙的纠结在一起构成喜剧场面,引人发笑中批判社会的丑恶现实。
D喜剧风格:将各种戏剧因素有机结合,喜剧有民间闹剧因素,且有传奇剧的因素,在剧情中设置关于人物命运的道具,喜剧中有一定的悲剧因素,如《伪君子》中结尾处奥尔贡家破人亡,增加剧情紧张感,矛盾更明显尖锐。
E戏剧结构(最出彩):大多遵守三一律,集中概括剧情,严谨整齐。如《伪君子》中情节集中在奥尔贡家,剧情由一条线索展开,时间安排在一天,揭露达尔杜夫的伪善面具。但莫里哀并不受约束,而且更好的刻画了人物表现剧情。如开场的争吵,奠定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歌德称为“最伟大的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