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所为而为
●很诚挚,但认识似乎十分局限。美感就是快感,艺术就是主观——美就是性。你为何讳莫如深。
●小孩子以扫帚为竹马,长大或许真的披卦上阵,也可能绘征战图,叙写史诗。在游戏中,实用的态度与审美的想象便具在。这是有趣的观点。
●大学美学课必读书目
●原来所谓的‘无所谓而为’最简介的解释-是‘有趣’。20161228|终于遇到了一本不敢在书上涂涂画画记笔记的书。美感在字里行间。生怕写了什么就破坏了老先生的美感。20160907
●先生以一种浅近而亲切的方式来谈美、谈艺术、谈创作、谈美感与人生,读之令人豁然,所以阅读是打开,也是打通。虽疑虑不见得尽消,块垒不见得夷平,读懂了也不见得就能过好俗世人生,但仍然相信这是“源头活水”,映出心中的“天光云影”。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慢慢走,欣赏啊。
●时至今日,仍然能记得初中的语文老师课上推荐的书,而今也在一本本读过。所以说,读书也是一个讲究缘分的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晦涩,深入浅出谈论什么是美,如何欣赏美。生活中懂得欣赏和发现美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从昨晚才开始看,今天这会儿已经看完了,这恐怕是我看得最快的一本学术著作了。速度之快,足见其内容之引力,朱光潜先生不愧为美学大师,将美学、科学、人生、艺术深入浅出的阐释出来,大量运用古今中外艺术实例,字字玑珠,鞭辟入里,是难得的美学普及佳作!而且看完之后,之前乱七八糟的事情在内心堆积的污垢一扫而光,艺术的确有净化人类心灵之效!
我要变得优秀,我要完善自己的动力完全来自对美的追求,而不是为了应对外界压力,或是迎合别人的期待,更不是装逼而去学某项技能,去克服某个缺点,去加强某个长处。我做的很多很多事,归因都是想做一个更好的人,有个人说她拉小提琴,一首曲子可以拉上一整天,一遍又一遍,只是为了拉的更好听,别人不懂,我理解她,这才是真正的热爱。杨澜说真正的创造和美来源于热爱而不是功利,我深信不疑。我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追寻,为了遇见,遇见更好的自己!
“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要求人心净化,先要人生美化。想要欣赏一副作品,端端正正地站在她外面是无论如何也不足够的,也许只有走进她、进而沉醉在她里面,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她沁人心脾的美。其实,美好的作品也许并不全在艺术馆当中,我们的身边周遭、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充满了各式各样美好的事物,只是需要我们用感性的眼光去欣赏平淡的生活,更要在这些平淡中看出隽永,而她们所蕴含着的美好事物,能够让我们心生感动。如此看来,美是需要人们揉入大量情感的,因此我更加坚信,感性比理性更重要,对于书画如此,对于人生更是如此。
《谈美》读后感(四):章节核心观点总结
1.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无功利的态度)
2.美和实际人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3.移情作用,情调外射。
4.美感不等于快感
5.美感是直觉的,联想妨碍美感。
6.考证和批评不是欣赏
7.美在于主观创造。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
8艺术在于模仿自然.(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争)美是自然物的常态,丑是自然物的变态。
9.艺术的雏形是游戏。
10.分想作用与联想作用。拟人与托物。(诗人的想象)
11.艺术在于创造意象,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
12.创造与格律
13.创造与模仿
14.天才与人力(潜意识中的灵感)
15.艺术与人生
《谈美》读后感(五):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值得一看
当时是在图书馆乱逛的时候无意之间看见的,因为从小到大很多老师都推荐过,让我很好奇到底内容如何(以前好多书实在难以坚持看完或开始呐),结果没有让我失望。
我是一个没太大耐心的人,看书常选散文和随笔,但这本书我很快就坚持浏览完了。通俗易懂是我最大的感受。标题取得十分恰当,确实是谈的口吻,也将美如此玄妙而独特的东西说得朴实、好理解。并且终于解决了纠缠了初高中六年的诗词(也包括其他艺术等方面)鉴赏,其实参考答案也是可理解、可触及的啊(以前的诗词鉴赏写答案总是像头疯牛似的吓撞)可惜我已经高考完了,去看的时间晚了(笑)。
但是总之,无论你是什么身份,谈论美总是能给你收获,为你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去看待,那么这本书就不能错过。(果然经典就是经典呐~这本书让我有动力去啃老师推荐的李泽厚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