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元,页数:1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谈美》读后感(一):懂得欣赏
一本美学入门书,很有趣,深入浅出。书中很少出现枯燥乏味的理论,用了许多生活化的例子去解读对美学的认知,使读者从中得知原理。作为一名设计师,对其中论述艺术创作过程的文段颇有感触。
创造力不会凭空出现,成功的创新者和艺术家,都是先积累的大量的知识,日后才有办法信手拈来。正因为已经彻底掌握了自己领域的规则,他们才能全心投入于改写那些规则。他们一而再再而三揉合各种想法和主题,创造新的类比,发现不寻常的模式,直到终于产生突破性的创意为止。
《谈美》读后感(二):美学入门书
当时读这本书是由于文学理论课的老师要求我们去读一本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然后还要写论文的。我本来是不怎么喜欢文学理论的,我觉得很枯燥,我选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这本书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它薄,小小的一本。当我读了这本书以后,发现朱光潜先生写得还是很浅显的,一点也不晦涩难懂,他总是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讲述一个理论,从不写那些术语什么的。这些知识对于我以后文学理论的学习帮助很大,可以跟以后学习的东西进行融会贯通,帮助理解。这本书很适合一些文学、美学的初级学习者阅读,就是一般人去读读这本书也能获得很多教益的。随便得瑟一句,到那篇论文还被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
《谈美》读后感(三):摘抄及总结。
3,我们只观赏这种孤立绝缘的意象,不考虑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也不考虑其实用性。
4,在观赏这种意象时,我们处于聚精会神以至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于无意之中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
7,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
8,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
10,美是心物婚婿的产物。
12,艺术的美不是从模仿自然美得来的。
14,错乱的联想妨碍美感。
16,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谈美》读后感(四):《谈美》读后感
这本书是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关于美学见解的选集。美虽说是华而不实的东西,但在朱先生眼中倒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书中内容涵盖哲学、心理学,又通俗易懂。不失为培养美感,增长生活情调的好读物。
美是什么?
朱先生认为我们对待事物都有三种态度:实用者的,科学家的和美学家的。例如看到一棵古松,如果用实用者的眼光看,就是怎样切割成最多的木材,做出最有价值的家具;用科学家的眼光看,就是这棵树是属于什么科的植物,生长期限多少等;用美学家的眼光看,就是看到古松的苍翠遒劲。
生活中需要美感吗?
很多艺术都源于生活,我们可以欣赏电视,小说,却很少感受到自己生活中的美。原因是我们多是生活中的实用者,很少用美学家的态度去欣赏自己的生活。这也正常,生活本身就被平淡无奇的柴米油盐所充满,人们久居其中,欣赏美的神经早已麻木。但如果偶尔能用欣赏美的态度旁观生活,就多了一种享受生活的途径,增加了人生的宽度。
那怎样培养欣赏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呢?
1,美感需要跳出生活外,以旁观者的眼光看生活。
书中还讨论了血色鲜明的姑娘和希腊女神雕像那个更美。姑娘带给人更多的是快感,说她的美往往是和健康,更好地繁衍后代所分不开的,这也是和生活中的实用主义相连;希腊女神雕像带给人更多的是非实用的美感。所以尽量不被实用主义所干扰,剥离事物的实用性,就要脱离自己的生活,以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黑格尔对美学的定义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解释之,就是感官所感受到的与脑子中理念的契合。而这种理念是怎么产生的呢,黑格尔认为教育,科学、宗教乃至于财政、司法、家庭生活等社会文化背景的总和构成了一般世界理念。当然,连接感官和理念的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桥梁,就是联想。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称之为美:女性的柔美曲线,鲜花的绚丽色彩,古董的质朴悠远。有人为其中一种如痴如醉,有人却对之视若无睹。原因在于各人理念和联想方式不同,发现美的能力也不同。
《谈美》读后感(五):谈美
“想来想去,我决定来和你谈美。”朱光潜先生在《谈美》的开头这样说。想来想去,我也想说说我对美的理解。如有雷同,在下欣喜若狂。
我没有太明确的审美标准。但奇怪的是我会认为,漂亮不等同于美丽,而美丽的也不一定漂亮,但是美丽却高于漂亮。美的东西里一定蕴含着某种特质,得体、优雅、知性,这样的望望很有味道,总之,这种特质一定能给人舒适快乐的感受。没错,这就是美了。然而,漂亮的却不一定给人这种感受。就像一个美女,你看到她立即起了性欲,这不叫美。美就是你看到她就只是观赏她的美而已,不会产生欲念等功利性的东西。正如朱光潜说: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向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再给大家举一个通俗点的例子,韩寒说,你看到她,只是想拥抱她而不是想上床,这就是喜欢了。
其实,朱老的理论并不高深的。以我的经验加理解,美,是你内心的一种感觉。你不能说这是唯心,或许,美本就是一种感觉,唯心亦无所谓。物,就在那里了,不偏不倚,不增不减,美与不美,可不就是你此时内心的感觉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老子大概是说审美是有层次的。老子的审美追求的是一种淡美,崇尚自然,追求无为。朱老的“无所为而为”正好与之映证。无为便无欲,无欲才能达到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的和谐。所以,老子的美即是和谐。
其实,我们觉得美跟实用性没什么关系。美感的世界是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的(朱光潜)。我们不会否认,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当我们看到巍峨山峰,秀美的丛林,哪怕是路边不知名的小花,都会觉得美。就像人们欣赏一件艺术品、观赏一台舞台剧、聆听音乐一场会,甚至是听一首小歌读一首小诗。然而,在今天,大概不会有多少人觉得这会是一种美。我觉得这一定是一种生活的缺失了。
一定会有很多人想去远方旅行。我也想。潇洒的蔡澜先生认为旅行对于人的意义,正在于看看“生活在别处”的人怎么过。在行走中,远离现世生活,所谓有所超脱,所谓出世。
我没这种境界,我认为远方就像一个美女的背影,对你充满了诱惑,让你渴望却又得不到她的正脸,那层神秘面纱让你永远不会知道她到底是什么样子。似乎有点跑题啊,不过,我想说的是,背影绝对是一种美,神秘的美,美的神秘。
美女一定是大家喜欢谈的。
而大多数男生喜欢长发美女。风流的蔡澜这样说:长头发的女人,实在好看。长发女子不但使男人一见钟情,点点滴滴加起来的一种美态,令人沈迷,不能自拔。说到这个问题,我比较偏向扎马尾的姑娘,总觉得多了一种纯情在。还有一种美是病态的,西施黛玉就是了。男人是无法拒绝这种美的。她们本身就美的不得了,又略显病态,好生让人怜爱啊!仔细想一下,其实是有道理的,所谓怜香惜玉嘛,又不至于在美的面前显得毫无价值。其实是满足了男人一种自尊的心理。还有一种,样子普通,但有一种灵气在,我也很喜欢。于是,我发现,我喜欢各种各样的美女。
可能扯得有点远了,但是美真的就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了。
不知道到这是不是要结尾了,但美是没有界限的,对美的欣赏也是无穷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美存在,你可能发现不了她,因为她是脱离了利害关系独立存在的。我们必须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