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三十年》是一本由马立诚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交锋三十年》精选点评:
●文献
●就很通俗的小故事
●提供了不少翔实的历史细节,以点带面很有意思。对中国而言,改革的脚步可以修正但万不能停,从这个意义上说值得一读。
●尽管没有去追求太深的理论层次,但这是一本语气尚为平实,史料比较客观,没有盲目上纲上线的诚意作品
●太主流价值了
●读了一半
●只是当作史料看待过去那些事吧
●值得一读
《交锋三十年》读后感(二):交锋不止三十年
1.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了四次交锋的片段,有一定的价值。
2.介绍了“左”派的观点(不知是否全面,有空还得看看原文),并在文字中加以驳斥,申明了自己的立场。总体感觉,系统性不够强,论据还有点欠缺,但你进功我防守的形式有点意思。
3.是现实中的交锋的延续,不免一番论战。
4.我等局外人还是静观其变,在思想冲撞中保持自己的理性和韧性,做一点自己的事吧!
《交锋三十年》读后感(三):理解中国三十年历史的一本好书
《交锋三十年》的确是一本好书,特别对我而言,我想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史,想了解周围一些事物的来历,了解形成现在的一些矛盾、问题以及好的现状和坏的现状的原因,对于中国的现状有个动态发展的历史,我认为从《交锋三十年》中,我获益匪浅。
作者马立诚的确对于中国的一些事情有着清醒的了解,正是归功于他的整理,才在交锋系列中多出一本《交锋三十年》,《交锋三十年》中告诉我们的是一些来历、一些史诗,是冲突、是发展、是变化。其中有大碗茶的来历、民生银行的来历还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出炉等等有意思的旧闻。
嘿嘿,回归到一个成语——实事求是。
《交锋三十年》读后感(四):历史的诡异
所以,一些重要的时刻的意义需要更多的了解,翻开交锋三十年。
昨日在火车上乘车一晚上,阅读完这本书。虽然在电影里面,乘着火车去旅行,穿过长长的隧道,掠过旁边的绿树葱郁,头上浮动着蓝天白云,远处是山、是工厂、是飞鸟。近处是你捧着一本kindle坐在绿皮的车窗前,低头阅读,阳光透过窗帘,倾泻在你的脸上,缓慢的移动,那温柔的头发阴影细微的静静移动,售货员的小车从你的身旁叫卖着走过,水果3个小时就降价一半,有的乘客吸溜着泡面。你看着书,别人看着你。感受着岁月如此深沉,像一层厚厚的幸福棉花包围着世界。
《交锋三十年》读后感(五):本书简论
《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马立诚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本书作者曾任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编辑、凤凰卫视评论员。长期从事有关中国改革方面的研究,1998年与凌志军合作撰写了《交锋》《呼喊》,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2008年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作者又出版了本书,从思想意识、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展示了中国改革在曲折与争议中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次大争论:“两个凡是”还是改革开放?这是破冰。第二次大争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这是转向。第三次大争论:私营经济是祸水还是活水?这是摸索。第四次大争论:中国改革搞错了吗?这是反思。作者在书中以生动翔实的材料记录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人物在改革大潮中的生活遭际和立场观点,他们当中有官员、学者,有个体户、企业家,还有许多普通社会民众。本书形象地勾勒出了改革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给全社会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变迁。
(蔡舰 2011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