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301个字
阅读时间2分钟
她坦言:“去年是我状态最低的一年,每天躺在床上起不来,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
被称为“马司令”的她,向来以睿智女强人形象示人,但离婚后,她终于有机会直面自己的脆弱。
然而身边的人却告诉她:你现在的状态很好。
如今,从离婚阴影中走出来的马伊琍,平静地对着镜头说着自己的经历,44岁的她依旧光彩照人。
原来当年那句“且行且珍惜”只是一句强撑,松绑才是唯一的解药。
社长今天分享给你的故事——《鞋带》,说的就是:婚姻有时候就像鞋带,当它成为一种捆绑的时候,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中年出轨的丈夫
三十六岁的阿尔多有了外遇,对象是小自己十几岁的女学生莉迪亚。
阿尔多知道自己早晚会回归家庭,但他需要这段美好时光不被打扰。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婉妲愤怒、受伤、不知所措,她强压着情绪,希望能跟丈夫沟通。
但很显然,她无法保持镇定,她总是平和没多久,就开始疯狂地指责丈夫。她很不甘心,他想丈夫回来认错,回到以前的生活。
随着妻子给的负能量越来越多,婚姻的僵局越来越深,那个家已经像是一片被耕坏了的田,阿尔多越发想逃避旧有的一切。
和妻子相比,跟情人在一起的生活是那么的美好,仿佛一个在冬天,一个在春天。
不管妻子如何挽回,如何哭诉自己的困难痛苦,阿尔多都一一屏蔽掉了,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他不想知道。
变质的婚姻
一哭二闹都不行,那就上吊吧。
婉妲自杀未遂的消息很快传到阿尔多耳边,他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
最终,婉妲也想通了,不再联系他,一切仿佛重新回到平静。
但四年后,重回平静的生活又再度被打破。
起因是阿尔多鬼使神差地给婉妲写了一封信,说希望单独见见孩子。
婉妲同意了,他如愿见到了自己的孩子。
在咖啡厅里,妹妹指着哥哥问阿尔多:“是不是你教给他系鞋带的?”
这次互动,唤醒了阿尔多潜藏在内心的愧疚与牵绊,他觉得,自己和两个孩子比过去任何时候都亲近。
他曾经建立起的情感屏障就这样塌陷了。
他再也无法独善其身,他的生活开始变得复杂。
因为孩子的介入,阿尔多不得不减少和莉迪娅相处的时间。
而莉迪娅也慢慢成熟了,对于阿尔多的家事,她从不过问,只是默默把不开心往心里咽,不吵也不闹,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她毫无征兆地搬走了,只留下一句:我需要自己的空间,就像你也需要你的空间。
这段婚外情就此夭折,阿尔多只好重新回到了妻子和孩子身边。
然而复合后的生活并不好过,婉妲看似重新接受了他,但目的却不再单纯。
她带着一种仇恨、处心积虑与自我标榜,毕竟她有太多东西要重新找回来了。
她总在丈夫面前表演展示自己的年轻漂亮、优雅自由,总之比丈夫的情人更胜一筹。
生活再也无法变回原来的样子,因为她内心的苦无法抹去,所以只能寻找别的出口。
她变得很难说话,偏执强硬,她的痛苦化成了恼怒,整个人充满敌意。
阿尔多只得压抑着自己的不悦和窘迫,每天给妻子说很多恭维话。
他学会了该闭嘴的时候闭嘴,该退让的时候退让,他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表面和平,耐心等待这个被摧毁了自尊的女人变回正常。
夫妻俩就这样度过了一段看似平衡的复杂生活。
有一天,他们在河边散步,婉妲突然严肃地对阿尔多说:“我一点儿也想不起我们的事儿了”,“从我们刚刚认识开始到现在,一直到我死。”
阿尔多被这句话惊到了,就像瞬间触电了一般。
妻子这句话,道尽了这么多年的形婚的真相:
多年捆绑,把夫妻之间那点仅剩的温馨回忆都彻底消耗掉了。他们重新在一起的理由,是因为恨、是因为不得已,唯独不是因为彼此。
他们早已偏离了初衷太远太远。
他们最终走向了无尽的落寞,他们失去的,远比他们所得到的要多得多......
捆绑关系中,没有一个赢家
《鞋带》一经面世就斩获了“《纽约时报》年度关注好书”,目前已经被翻译为三十三种文字。
本书作者是梅尼科·斯塔尔诺,意大利著名的作家。
他不但是展示暮年生活的高手,还擅于用犀利深刻的笔触揭示婚姻家庭生活的错综复杂。
“揭示温情表面下的真相,挖掘那些并不美好的感情。”这或许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鞋带》最出色之处,在于它的写作角度。
作者通过妻子、丈夫,以及两个孩子的角度,还原了整个婚姻背叛的始末。
它真实地展现了像阿尔多与婉妲这样的捆绑式婚姻的悲剧。
很多婚姻看似“形影不离”,实则已经形同陌路。
其实,心理距离比物理距离更重要。
前段时间,李艾和老公的一段谈话被顶上热搜。李艾说,为了彼此舒适,夫妻婚后四年一直分房睡,但不影响感情。很多人听完都表示三观震裂。
其实这并不奇怪,正所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而那些把彼此无时无刻捆在一起家庭,看似功能齐全,却缺失了关系中最重要的粘合剂——爱。
抱着裂痕勉强在一起的两个人,注定会相互磨损,把一场本可以短暂的痛,变成一场绵长的伤害。
最终他们也会成为彼此最大的仇人,认为是对方毁了自己的一生。
这些因为恨或是因为彼此利用的结合,还会影响到孩子,他们会像《鞋带》中的哥哥和妹妹一样,心中永久残留着对婚姻的负面印象。
在捆绑关系中,注定没有一个赢家。
正如歌中所唱:“最后的疼爱是手放开。”
— THE END —
长按识别上方,关注【RSS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