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契特》是一部由瑞恩·墨菲执导,莎拉·保罗森 / 莎朗·斯通 / 辛西娅·尼克松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觉得太好看了
●从前的香蕉已经死了,现在是 钮祜禄•拉契特•蕉。
●我是没看懂…
●太精彩了,从下午一口气看到现在,完全无法从剧集抽离去干别的事情,五集多重人格黑人女的演技就值得这个五星了。
《拉契特》影评(一):救赎
有些人就是无法救赎的,弟弟、富婆的儿子、夏洛特。救赎一个人太难,哪怕牺牲自己也可能于事无补,毕竟做一个好人很难,而做一个坏人却十分简单。电影里很多人都背负着仇恨,痛苦,但也有一些人像正常人一样简单天真比如护士长,州长秘书,最后三人成为好朋友让人欣慰,可是拉契特还是摆脱不了弟弟的仇恨,期待下一部。
花了一个通宵8集看完了 哎 咋说呢 就一点都不恐怖 一点都不 我中途还哭了2次 一次是她和她爱人一起看木偶表演回忆小时候 一次是她爱人查出癌症晚期
虽然人物很多 但是深度有待提高 鉴于是美恐同一个导演 算是低配版的旅馆 完全比不上疯人院
香蕉姐演技一如既往的好 结局她跟她的同性恋人happy ending我还是很开心的 这俩真有火花
大部分人关注本剧是因为Ryan Murphy和他的班底,包括香蕉姐#莎拉·保罗森#,及看似具有恐怖悬疑气氛的海报和预告。但其实,此剧并非《美国恐怖故事》那类以血腥恐怖为主的剧集,更像是《Feud: Bette and Joan 》那样对女性角色的研究,探讨经典电影《飞越精神病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里冷酷、强势的精神病院护士米尔德里德·拉契特究竟是怎样养成的。
可以说这部与《贝茨旅馆》(Bates Motel)的意义相似。因为一部电影留下一个令人深刻、且着迷的反派角色,令人们想要知道他/她背后更多故事,于是一下写出好几季的剧集。《贝茨旅馆》一下拍了五季,而本剧目前也宣布有第二季了,可想而知,短时间内不会看到有任何与《飞越精神病院》的联系,但至少目前能了解拉契特是为何来到这个精神病院,又如何一步步完成她的目标:掌控全局。
显然她是一个懂得如何控制别人,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目的的人。从第一集开始,她就一步步布局,几乎可以说是从出场就已经带着“必胜”的自信和决心。虽然她采取的很多手段看似冒险,但又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偶尔也很会利用周围人,并善于随机应变。香蕉姐的演绎也游刃有余,又充满迷惑性。
本剧其实带有Ryan Murphy制作的电视剧主要特色,画面颜色鲜明,服装时尚精致,角色诡异,偶尔会出现令人惊讶的恐怖、性-爱、同-性-恋内容来吸引眼球。比较吸引我的主要是片中人们的穿着,特别是莎拉·保罗森的几套衣服都真的很亮眼,不仅符合时代特色,从颜色和剪裁样式来看都在突显强势女人的自信与威力。她与辛西娅·尼克松角色之间的女同内容也算有趣。即使没有太多露骨内容,就看她俩吃生蚝都觉得还满诱人的。
既然是精神病院,当然少不了各种古怪的角色,想要安排一些恐怖元素也很容易。除了开头的血腥杀戮外,时常会放一些看似没什么必要的直观血腥场面,比如解剖尸体,为的就是刺激观众神经,特别是男性观众。毕竟,这其实是一部关于女性的电影,主要塑造了莎拉·保罗森 、 朱迪·戴维斯、 辛西娅·尼克松及莎朗·斯通四个女性,如果不偶尔甩点恐怖或性-相关元素,很多男性观众可能中途就退了。
最终,要想完全了解护士拉契特的由来及她如何一步步变得更为癫狂和病态,很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及耐心。
如果回想一下,看过五季《贝茨旅馆》是否真的满足了你对《惊魂记》(Psycho)中精神病男主的好奇?是否觉得有必要?还是其实就像电影本身那样留下疑问,在一场惊愕中收场更好?如果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些病态角色背后的故事,《拉契特》可能值得一看。
但我觉得,有些好的角色之所以经典,正是因为神秘感,给观众更多的空间去想象,也许了解得越少越好。不过本剧不失为对40年代美国女性处境、精神病患者处境的一次观察和对人性的剖析。但单纯就女性角色来说,塑造得还是挺有趣的,每个角色都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不自觉想要知道她们的命运。
《拉契特》影评(四):SARAH PAULSON —— 压抑着的能量 终将会爆发
(写于剧集播出之前,可能提前很早,只是希望这次PAULSON能够拥有一部属于她自己的剧集)
想来有趣,年中就想过要给自己的观影记录做一个总结,可思前想后就到了年底,竟想着不如把这次总结“献给”Sarah Paulson好了。 因为截止我这篇文章下笔当日,刚好喜欢她五年了。
都说“出名要趁早”,但当观众在美恐2里看到她时,她也是个“奔四”的女演员了。我明白年龄对于一名女演员而言意味着什么,也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在得知她是“拉拉”的时候。
我不能想象她以这样的身份在美国影视工业之下会遭受怎样的待遇。而对于这样的事,SP本人似乎是毫不介意,“对自己诚实更重要”。比起当年托尼奖的“当场出柜”对她事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她更在乎的反而是爱人在获奖后没有说出她的名字。
“其实他们不在乎你是GAY 或不是...尤其是纽约”,“他们可能无法想象我在剧里跟一位男士接吻谈恋爱,那就等会儿让他们惊掉下巴吧!”
很多年我都为她不平。不是她前后N次的艾美奖陪跑,而是大众对于她“no talent”的评价。不得不承认,美恐2之前,她的知名度(GAY圈除外)确实不高。以至于当年美恐2结局后的见面会上,一众粉丝的尖叫让她略有些措手不及。她兢兢业业,这点无人能否认;但她真的“毫无才华”吗?这样类似的呼声在兰姨离开美恐之后第6/7季时达到了顶峰。当时有很多人拿出兰姨带着她去见导演瑞恩的新闻当“实锤”,说她是“开了小灶”。而她本人也多次谈及她和兰姨从05年起就亦母亦友的感情。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居然说她爬了兰姨的床,以色相换取了美恐1里面的灵媒角色...
再次提问:SP作为演员真的毫无才华吗?
在第一次见到Paulson点烟那一刻起,这位女演员的魅力在我心里就显露无疑。她是有野心的,有胜负欲的;而她抬头说台词的那一刻,抑扬顿挫,张力十足。有意思的是,她很多经典场景(比如后来的美罪)都跟香烟有关,但她本人却是不抽烟的,“一切为了剧本服务”。而台词功底,是她作为一名话剧表演者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有意思的是,Paulson本人是有点大舌头的。她自己偶尔会拿来开玩笑,说自己说话有点“funny”。(但之后有主持人再开她这类玩笑,她就显然有点不开心了)本身的先天条件不足,还身处百老汇舞台,想必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不断的“陪跑”或许让SP本人都对演美恐没了兴致,甚至让导演墨菲也知道了自己有点“亏待”她。那就另外来一部剧吧!“我有一部新剧,还没开始准备,但是我已经有女主角人选了,非她不可。”于是她便有了一次新的冲击艾美奖的机会——美国犯罪故事。
那时候墨菲还得拍摄美国恐怖故事第五季,虽然找了嘎嘎作为粉丝后盾,但仍然希望Paulson能够继续参演一个角色。于是问题就抛给Paulson了:我能不能两边同时开工呢?
从未来穿越回来的我真想告诉你:你太棒了!你知道你两边同时开工,还用这两个角色同时入围艾美奖吗?你知道你演的Marcia一举包揽那年大大小小的全部限定剧女主角奖项吗?你知道你是美国电视史上同年包揽5项电视剧大奖的第一人吗?你太棒了!
墨菲导演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我想不到她能做到,她是那样的有热情,有表演欲...”,是的,SP有表演欲,她热爱表演,她太珍惜机会了,因为她等了太久了!她等这一刻等了20多年!
还有谁记得她曾经有点大舌头?为了咬准音节,甚至导致了现在的说话习惯(你从此不用担心S跟TH的发音,照着蕉老师学就好了谢谢);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她究竟付出了多少。而她本人也深知喧哗掌声都只是一时的,她必须要抓住机会,“这些都是转瞬即逝的,现在我的机会之窗开了条缝,但我得一鼓作气把窗推得更开”。
于是她换了新东家,开始向电影迈进。一方面是限定剧竞争很大,另一方面是她已经全满贯了,需要攀登新的高峰。说实话,我起初对她现在的事业定向有些许担心。其一,她这样频繁地在电影中“刷脸”有用吗?;其二,这样的“打酱油”合作方式,真的会让她有学习到了什么?其三,墨菲导演换了新东家,这会影响她的在电视剧领域的事业吗?
我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地做了回事业亲妈粉。我总会担心她“学不到东西”,担心她止步不前,担心她的机会转瞬即逝... 后来美恐8 给了我希望,不是剧集本身,而是她亲自执导的第六集。
虽然看得出无论是从镜头运用,对称构图(尤其是第一季的斜拍)还是节奏把握,都深得了墨菲真传。但SP有她自己的小心思,比如旋转楼梯场景,灵媒出场,都是小心思的体现;另外,她还有她自己的女性意识在内,这一块就集中于“兰姨之死”的场景。有些时候就是这样,你很难区分哪些是主观镜头,哪些是客观的,因为当她用摄像机拍着兰姨站在透着些许光的窗帘前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对了,还有Paulson钟情的烟雾。
aulson也算对得起她那9小时导演培训课程了。后来她在采访里说她偷师了斯皮尔伯格(《华盛顿邮报》),我突然觉得这酱油打得蛮值,竟让我看到她未来有做导演的可能性。之前墨菲想让她指导宿敌中的一集,但她觉得没准备好就婉拒了。一如既往地头脑清晰着。
我还想聊聊她是如何“红遍全网”的。她现在在网上算是“红人”,可走红的原因并不是那么喜闻乐见,是源自于她那张美恐5结局时候“玩手机”的表情包。此后观众们发现了她的“逗比”才华(其实一直都有,只是很FLOP没人CARE罢了),纷纷贡献出了自己的“funny clips”剪辑,一下子,SP的逗比属性在全网络甚至是国内微博上都暴露无疑了。加上她也确实是太有意思,后来在艾伦秀,鸡毛秀等综艺上都大秀才艺,RAP,模仿,段子张口就来。着实让她跟她的“美恐”角色们相映成辉。一时间在网上成为大众笑谈,“她演这么多苦情角色,是导演为了抑制住她的逗比本性吧?!”在O8(瞒天过海美人计)的一众宣传中也是显露了自己的逗比属性,后期还胆大地去扯凯特的头发,玩得不亦乐乎,完全忘记自己是如何如何“敬仰”过凯特了。(这么作,小心凯特把你的艾美抢走了!)
外网粉丝倒是给力,借力宣传了一下SP的新剧和新片,博得一些关注。国内的粉丝(路人粉)基本就“哈哈哈哈哈哈”完事了。但不可否认,这的确给她带来了很多的关注。自从17年,准确来说是18年,SP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参演商业片的甜头她也算是尝到了。但若如她所说要“攀登新高峰”,恐怕她得再好好努力一番。毕竟好莱坞已经有好几个文艺片演员因为商业片被“毁”了。另外,我真的不希望大家一提到香蕉姐,就只想到她胆子小。
如果学习外网粉丝给给安利,我会选择美罪,因为MARCIA太好了;其次我会选择《日落大道60》。(这部剧破烂熊字幕组有翻译)SP是这部群像剧里的亮点,也是她本人演绎生涯的亮点:她在里面饰演了一名反同并且不知道如何搞笑的搞笑艺人。是不是很想看了? 再者,我应该还是不可避免地安利“美恐”。但我真心想对那群宣扬“没有兰姨的美恐是垃圾”的人说一句:fuck you!
聊回她的粉丝,可以说是粉丝界的“奇葩”。天天在网上喊某人mom也是够够的了。后来SP本人也忍不住了,“我有个事情很好奇,为什么你们总喜欢叫我妈妈?”。Sorry, Mom. 放心,他们红毯上也会这么喊你的。
再聊聊她喜欢的那些人?兰姨,雪儿这些不谈了吧。她很久前跟妹妹聊过嘎嘎,以前觉得自己很不喜欢她,因为她太古怪了,但后来又爱上了她。这太有意思了,我又想穿越回去告诉她:你以后会跟她合作美恐5并且变成好朋友你知道不?仔细一想,她真的是追星的人生赢家,前女友之前就是自己的戏剧偶像;兰姨是偶像,合作了一系列的剧集;喜欢嘎嘎,合作了美恐;然后拿下大魔王,咩姨,梅姨,蕾哈娜等等自己喜欢的演员和歌手。后来又拿下荷兰奶奶,她儿时的偶像。某种程度上来说算个追星界的人生赢家。每每看到外网粉丝搞她们的CP,总会看到有人评论“SP跟某某某,真不知道自己该羡慕谁了”。
“我快四十的时候确实有过年龄危机”,现在的她似乎放开了。因为她有爱情,有她珍惜的事业,有朋友。我一直坚信她会履行她的承诺,抓住她最想要的东西。我知道她太想要表演了,她说过“我不喜欢他们把我晾在那里,让我演起来吧!”,她的表演欲已经压抑了太多年。从18岁入圈,到38岁成名,谁知道她还隐藏着怎样的能量呢?
其实她一直不自信,因为自己不是那种“能上杂志封面的人”。可能是源自于自己“被导演拒绝多次”的不自信,而其中一个被拒绝的原因,是“你的头发颜色不是金色”哪怕排除掉GAY的身份和年龄的限制,好莱坞工业对女性的刻薄也仍然会击垮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演员。何况,她没有一张所谓的“主角脸”。这或许是她闯荡好莱坞电影行业的最大难题。可是16年之前谁会想到她能演美罪呢?这世间演员千千万,有多少生下来就是天生的好胚子,又有多少得靠努力才有现在的地位?我真心恳求这位女士能自信一些,这比什么都重要。
3年前她接受采访时说特别希望“演一个坏人”,后来墨菲在美恐7里只是让她客串了一把变态,那时候我就感觉她全身积攒的能量着实需要爆发了!那就再演一次!期待着明年(应该?)的新剧,看看她会如何演绎这名十分“变态”的女护士吧!我相信你压抑着的能量,终将会爆发!
最后,节选一段她在今年发表的演讲,也感谢中文站的翻译,有你们的支持,她才能走得更远。
I spent a lot of time early in my career, on the bench, rarely asked to jump on the field.
我早期的职业生涯里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作为替补存在,很少有上场的机会。
I spent countless hours wondering if I would ever be given the opportunities and if so would I be ready
无数次我在想我究竟还能不能得到机会了。
or would I be so worn down by the rejections that I will be wavering unsteady if ever be called upon.
如果机会来临了,我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了,抑或我早已被之前太多次的拒绝压垮了,以至于真正上场时我会变得局促不安。
It’s not that I didn’t work as a younger actress, I did.
我并不是在年轻的时候没努力工作过, 我努力了。
I had enough work to keep my unions insurance, but the job that fed my soul were few and far between,
我完成了足够多的工作来缴纳我的工会保险,但真正满足我的灵魂的需求的工作却很少。
leaving me feeling unmoored and wondering if anyone would ever see that SOS signal from my dinghy bobbing on the sea.
这让我感到焦虑不安,我如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上无助飘摇,不知道是否会有人收到我的求救信号。
Enter the coastguard, AKA Ryan Murphy.
就在这时,我的海岸警卫员—瑞恩·墨菲,出现了。
Ryan is single-handedly responsible for making my dreams come true.
墨菲以一己之力让我的梦想成真。
Dreams I didn’t even know I had.
我都不知道我还有这种梦想。
I didn’t know I dreamed of playing someone with two heads
我不知道我想演一个有两个头的人
or that I was desperate to play a blind witch who had wild sex with boa constrictors while twenty garden variety snakes slithered around.
也没想过演一个和蟒蛇有着狂野性爱的盲人女巫,同时身边还有着二十条不同种类的蛇在滑⾏。
I....I didn’t realized I dreamed of donning chia pet wig and some easy spirit shoes while chain smoking and spotting a very famous mole.
我并没意识到我渴望戴上爆炸头假发,穿上平底便鞋,同时烟不离手,抽个没完,还点上了那颗有名的痣。
What I did know is that I dreamt of getting on the field, to play.
我只知道,我想要上场,去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