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的91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200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需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柔者能制刚,弱者能制强; 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 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偶然事件肯定有必然性,必然事件会通过偶然性爆发出来。 南怀瑾大师的适度轻松语气让人感到饱满的沉淀。 从大师讲庄子那套书里也好,论佛讲禅说历史也好,都有非老学究而是清晰陈述甚至诙谐的方式娓娓道来,能让人感到自己的狭小和曾经强势理论时的天真。但这个过程回头看时是非常让人愉悦的。因为一杯水,无论旁人怎么说,只有自己尝过方知冷暖。
●有容乃大
●内讼自省
●南怀瑾的几本经典中摘选出来的一些文字,除了可以当中学生作文素材,没啥干货。
●论语以前在我这里是无使用价值的话,本书却让我明白了这其中的人生道理,比如人失意容易忘形,贫穷容易愁,连人也不愿意见,一副讨厌相,这种性格缺陷在我这里有,我以前便注意到了,却不知怎样说明,作者却让我顿悟。作者说失意不要忘形、贫穷不要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13年11月25日至2014年1月15日阅读
南怀瑾先生的这本书,文字不多,引用的历史人物故事很多,但不烦索。先生用非常平实温和的文字道出了对人生的读解,字里行间细细讲述。很多道理是人们经常谈论的,先生归纳出了几个方面来阐述——成败、死亡、处事、勇气、进退。修身养性的一本好书,不是用激情说教鼓励,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品味。唯有平静的心境才能有更大收获。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读后感(二):成败看人性,是不能还是不为?
成败看人性,是不能还是不为?有的人可以忍一时屈辱,成就伟业,有人就算有机会东山再起,但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而选择结束生命。在诸多历史人物中以轻性命而成就大义的英雄太多了,生命可贵,但在人眼中生命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为大义而殉乃超乎凡身。有人处世淡泊,有人重名利,有人贫而乐逍遥,有人富而载忧愁,二种相反的境遇,态度不同,自然感受不同。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读后感(三):寒日读此书
我是在今年的冬天开始读这本书的。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此书阅毕。
这本书从南怀瑾先生的多部著作中剪裁出了最精华的部分,把先生对人生的感悟融于一个个历史典故和经典语录中。
我认为此书的要义是提醒读者,要“内讼自省”。他说“现在有自我反省的人吗?没有啊!”每一个读者都该在阅读中,与自己相对照,剖析自己的心灵,开辟一片净土。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读后感(四):平静的心灵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用了2天时间读了南老先生的《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文字不多,引用的历史人物故事多而不繁琐。先生用简单的文字道出了对人生的解读。很多道理是大家所悉知的,先生从成败、死亡、处事、进退、勇气来感悟人生。
先生没有用激情去说教鼓励,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回味。提醒读者,要“内讼自省”。一件东西,用秤称过才知道它的轻重,用尺量过,才知道它的长短。世间万物,也都是这个样子,要经过某些标准的衡量,才知道究竟。而一个人的心理,更应如此,经常反省衡量,才能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每一个读者都该在阅读中,与自己相对照,剖析自己的心灵,开辟一片净土。
生活化的语言带着我深刻领悟。就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是那句“不忮不求”,我应该平静一点,恬静一点,学着做到“果、达、艺”。我们要用理智平衡冲动的情感。
人的性格能修养到安心是最难的。当下这浮躁物欲的社会,平静的心灵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读后感(五):走近南怀瑾
走近南怀瑾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薄薄的小册子,不足百页。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文字之先,一分慈爱,两分女性的阴柔,七分智慧的光辉,装扮出一位可爱智慧的长者。
这是第一次读南怀瑾,以前都只在报刊杂志上一目十行地览阅他他的短章,或者他人的解读而已。
两天读完南怀瑾的小书,虽然记不住太多什么具体内容,却大致知道本书是从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大学微言》、《历史的经验》等著作萃取精华选编而成,分为“由成败看人性”、“由死亡看人性”、“由处世看人性”、“由勇气看人性”、“由进退看人性”五章,也就是说,从成败、死亡、处事、进退、勇气五个方面来分析人性,感悟人生。提倡内讼自省,认为个人在人生成败中地位至关重要。
读史使人智慧。南先生善于从古人古诗古语中昭示人性,指明方向。比如,用了很多论语的句子。有时不明确说破自己的观点,不刻意教化,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自然在。读罢此书,我深刻感觉到,斯世尚有许多我所读不懂的古语文,我所未曾参悟到的历史人物典故和道理。自知学问拙劣,汗颜不已。
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所以命运也因此各自不同。为了昭示明确的观点,南先生惯于用人物性格对比来说明人性优劣,比如,在第一章《由成败看人性》中,利用吕后刘盈当政的失败,和汉文帝刘恒和他的母亲薄姬的成功封帝封后,国家昌盛对比,看出人物性格优劣,及其对于人生成败的重要。
第三章《由处事看人性•只能穷不能愁》,从这里我感悟到,穷也许是外在的,而愁绝对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智者不以穷为耻,却耻于灵魂的贫瘠,耻于愁,以达观乐天为荣。
第三章《由处事看人性•有容乃大》,赞及宗悫不记恨庾业,以德报怨提拔他,和星云大师刘长乐的包容就是智慧的观点相互衬托。本书中,虽不打禅语,参禅的味道依然浓厚。
第五章《由进退看人性•功高震主》,从《庄子•论王篇》撷取楚昭王时卖羊肉的屠夫屠羊悦拒不领赏,及时抽身而退的故事,把他立为“功成,名遂,身退”的智者,没有太多赞叹,只提及曾国藩也以他为榜样,个人观点自然立在字里行间。
由此也可以说,人生于世,内讼自省,修心至关重要,心灵的博大宁静,是成功人生的制胜法宝。
20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