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汪精卫》是一本由林思云著作,200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00-1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魂兮归来
●历史永远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怎样才能看到历史最真实的样子呢。
●单论遗祸,汪兆铭哪比得上张汉卿?汪被人唾骂,而张却被cp吹上天,就是因为挽救cp于危亡之际。前有918后有双12,故而连保存实力不抵抗的锅某党替他扣在常凯申身上。其实张汉卿就是饭桶一个,守不住基业,将东北送给日本人,后来救cp于生死存亡之际,真是蠢而又蠢,民族罪人!汪倒是个糊涂蛋,白面书生躲在防空洞摇旗呐喊便可,不必亲上战场,何苦呢。中国人历来讲究名节,前次行刺摄政王赌对了,这回和平运动栽了吧?你要是留在重庆,抗战结束后好好经营,指不定不会像常凯申那样丢了江山呢。
●说汪精卫是一无所取的十恶不赦之人自然过了,但也不可能不应该是一个没有瑕疵的所谓圣人,这本书主观性太强,难以信服
●因此书而对汪兆铭先生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希望自己日后学了日语后有时间可以结合两边材料多做些考据工作。
●#原条目被删#汪前期对TG的政策比后来所谓的“卖国”看起来遗祸更深……
●蓝鲸人为汪兆铭翻案再正常不过了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少年意气与 “汉奸”的简单粗暴,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突变的。要么是因为民众蠢,要么是因为民众懒。不过作者的主观态度略强烈
●真的是,一腔热情,情多于理。不喜。
《真实的汪精卫》读后感(一):抄写汪作两首
其一: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限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孱愁,愧戴却、头颅依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其二:
城楼百尺倚靠空苍,雁背正底翔;满地萧萧落叶,黄花留住斜阳。栏杆拍遍,心头块垒,眼底风光;为问青山绿水,能禁几度兴亡。
《真实的汪精卫》读后感(二):《真实的汪精卫》并不真实,请作者还历史一个真相!
我希望看到历史的真相,究竟当年发生了什么。该书是人物传记,应该尊重历史,该书的主角是汪精卫,其他人都成了绿叶,抹黑绿叶衬托鲜花这是言情小说,这是不尊重历史的,书中对汪精卫和陈璧君的爱情故事是轻描淡写的,是美化的。陈璧君是烈女,但也是相貌并不出彩。甚至可以说是丑。这有史料可以考证的,所以汪精卫最初是根本不喜欢陈璧君,但是书中扭曲了这个事实。其次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对张学良将军的抹黑,看到这里,我就决定不再看下去了,所以这本书我没看完。但是这本书《真实的汪精卫》愧对于真实二字,我认为作者已经背反了写作标题的初衷。
《真实的汪精卫》读后感(三):在参考资料上可能有点问题
这本书的整体脉络比较清晰,对很多历史事件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但是由于这本书的写作以日文资料为主,中文资料为辅,反面意见很少,正面赞扬过多,其中可资佐证的历史文献又寥寥无几(比方说那份极其重要的《重光堂密约》)。所以我认为它只提出了了一种可能,即汪本人对功名并不留恋,因此建立伪政权实是忍辱负重,救国救民之举。但是考虑到人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道理,经历了那么多宦海沉浮,他对于手握大权的好处应该心知肚明。如果有一个机会能借日本人之手排挤蒋介石,岂不很好。所以我觉得很难确认汪在那时没有贪权的动机。至于这个私心起了多大的作用,倒很难说。
《真实的汪精卫》读后感(四):玩政治的,就要做好为团队所累的准备
汪精卫也许真的是不恋权势。
他只有好名声而无权势的时候,实在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最美好的时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自己的势力,也就没有猪队友拖后腿。汪的好名声,恰恰是因为他没有私家军,也没有掌握经济命脉。
一旦他组建了南京政府,他自己倒是一片好心,可手下都是什么人呢?他本人打算顶着“汉奸”的帽子,为国民争取有限的和平,可别人呢?陈公博也许是和他一条船的,再剩下那群乌泱乌泱的下属,不过是群政治投机分子罢了。
当整个团队充斥着汉奸的时候,汪本心如何,已经不再重要了。他是这个汉奸团队的最高领导人和形象代言人,他就要为这个团队的错误负责。更甚者,他的决定都可能被整个团队左右。
一旦他建立了南京政府,他就属于南京政府。
《真实的汪精卫》读后感(五):历史哪有真实可言呢?
读一本书并不一定会对于你的生活有多大的帮助,但是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你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就像读完汪精卫这本书,让我对于历史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历史上对于汪精卫的评价是非常统一的,汉奸、卖国贼,但在林思云的笔下,汪是一个非常悲剧另类的民族英雄。暂且不说林的描述有多大的真实可靠性,但确实对于我一直不理解的汪精卫年轻时的那种“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气概和到最后成为汉奸的矛盾之处进行了补充和佐证,让我知道了也许这一切并不是矛盾的。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再说失败的人本身早已在胜利者胜利之前就已经去世,死人是不会说话的,况且是失败的死人,所以历史真的非常不可信,不管在哪儿历史真的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单从这一点上讲:历史恰恰是真实的谎言
前段时间读到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脑子里可以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而不去互相纠结打架。哈哈读完这本书让我脑子里有了两个汪精卫,我该信哪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