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善解童贞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9-17 20: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善解童贞读后感100字

  《善解童贞》是一本由胡萍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18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善解童贞》精选点评

  ●解决了很多疑问,很多育儿理念横向比较不然可能误入歧途十年

  ●作为一个老师,将来的母亲普及这些知识,真的很重要

  ●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高评分!一下买了两本,干货特少,后面几章节感觉都是宣传自己培训课程,给孩子如何培养审美和对孩子如何系统全面进行教育的知识好少!不值得购买

  ●贝贝表现:2010-05-19 1、模仿男孩儿站着、挺着肚子假装尿尿 2、近段时间,有点儿迷恋咪咪,说“我最最喜欢的咪咪呀”,喜欢摸,还要吃。

  ●很好,留存备用。记录要点:1、6岁前坚持的五原则(有问才答、有问必答、适时适度传递健康的性价值观、尽量减少和避免与旧文化冲突)2、宽容对待孩子的手淫行为;3、在一定年龄引导孩子,制定规则;4、教育孩子自我防范

  ●借鉴下,有些地方不对比如说同性部分的,这是大脑天生的,和后天没关系

  ●对于性我们知道的太少,对于性教育是一片空白,对于人父人母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性关怀,,书中的 浅显介绍讲解,以及特殊案例分析可以给广大父母提供一个参考平台,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操作上还需要父母用心关注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最适合的帮助。

  ●这是很好的一本关于儿童性教育的书,读过之后,才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知识的匮乏。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大都来看看吧!

  ●距离本书出版已过去十年,书上的错误示范仍然比比皆是心有余悸

  ●准爸妈的必读书,和孩子一起成长!

  《善解童贞》读后感(一):读善解童贞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眼含热泪读完这本书。书中的内容让我看到了别人不曾看到的童真世界——原来

  性关怀是从0岁开始的。我深深领会到: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对孩子性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更需要父

  母的智慧与知识。通过书中对0-6岁儿童性发展规律剖析,帮助年轻家长理解孩子性发展中出现的种种

  性活动,并给了家长具体方法引领年轻家长科学认识解读孩子的性发展,保护孩子远离性伤害

  《善解童贞》读后感(二):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几个月前因为一个2岁孩子的“磨腿综合症”我上网找了很多资料,没有什么结果

  隐隐觉得似乎应该是孩子的正常发展阶段,就如同佛洛依德说的性器期。可是家长和老师焦虑却让我难以确定

  最近因为一个4岁孩子的“夹腿”让我再次搜了起来,偶然看到的一篇关于胡萍的专访,让我看到了些希望,继续发现了这本书,于是茅塞顿开。

  其实,看到“手淫”这个字眼,很难把它与天真无邪的孩子联系在一起。我们第一反应肯定是:这可不行!这孩子这么小就这样,那长大了怎么行!延续千年的观念和道德让我们很轻易的就把孩子的探索行为和道德挂钩——事实上那是成人的理解而已。至于孩子,他只是在探寻、在感受他的身体,就像吃手、抓握一样!

  反倒是家长们的焦虑反应让孩子产生了罪恶、自责、好奇等纠结在一起的复杂理。一面是生理的驱力,一面是家长的焦虑,那么幼小的心灵如何衡量......

  我们也是那样带着种种关于出生、性和成长的问号长大的,我庆幸自己在大学接触了医学基础和心理学的教育,一些问号得到了解答,也知道如何去哪里找答案。可是和朋友聊天偶尔会当笑话讲起男生是从A片中学习性知识,女生则多是言情故事.......

  性是本能,无论你想如何回避都逃不过她的吸引。我们欠缺的不能再让孩子得不到~

  更何况以爱为基础的性是多么美好呀!~相信很多宝贝就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的!~

  所以放下我们的道德标尺,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这本书,相信对我们自己也会有所助益~

  这让我再次想起一句经典: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成人出了问题!~

  《善解童贞》读后感(三):还佛洛依德呢

  善解童贞算是在各种育儿书籍里面一本比较另类的书,主要讲的是孩子们的性教育。

  印象里面,性教育应该一直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才会开始,至少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这样的。再小的时候的事情,就记不得那么多了。所以,当首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很有疑惑,有意义吗?看完书以后,感觉就像书中说的,人的性发育应该是从0岁就开始了。我们之所以认为孩子是直到青春期才开始发育,是源自我们的无知。这方面,当前的国人,当前的社会,实在太缺乏了。

  性教育对我们每一个来说,都应该是个难点。难处在于,性教育无法脱离开社会文化。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和此时此地的文化历史衔接起来的问题。在科技上我们可以全盘学习欧美发达国家,但是在性教育上却必须与当前国情接轨。任何意欲与当前文化相抗衡的人,都会死的很惨。而中国文化中,历来是谈性色变,讲究的是存天理,灭人欲。而发展到当下的社会,我们没有办法全盘照搬欧美国家的方法,却也无法接受传统的那些陈规陋习。怎样面对这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每个父母都成了一个难点。

  本书的理论原型是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这个我个人持保留态度。精神分析法甚至都不能算是科学——它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在当今的心理学界都不被广泛认同。但是书中提出的众多知识点还是让人非常有启发的。对于孩子的性教育来说,核心观点有以下几个:

不可回避。性教育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遮遮掩掩,神神秘秘,只会让孩子疑惑、困惑,但是问题依旧存在。回避可能造成更糟糕的结果,孩子无法从父母这里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就会从别的渠道去了解,这种不可控是很可怕的; 不可大惊小怪。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态度有时候会比知识更重要。面对孩子的好奇,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平静,是淡然。大惊小怪会让孩子产生感到困惑,或者对性产生神秘感,不利于孩子性心理发育; 不可超前。就像所有的教育一样,我们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律。面对孩子,我们要有耐心,一点一点的等待孩子发育到了相应的阶段,在给予相应的知识。这个知识给予不可以太超前,否则会让孩子的性心理提前被唤醒,对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

  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来读读这本书,相信对当下的中国会很有裨益。但是,怎么在朋友圈里面推荐这本书是个难题,呃,还是那句老话,当今中国,谈性色变啊……

  《善解童贞》读后感(四):中国早教的软肋(家长必读)

  ——文/阳宝

  在中国,谈起性教育,都觉得是一件令人羞涩的话题,于是我们的长辈几乎从来都不会主动提及这种教育,而我们更是对此难以启齿,导致我们这一代在性方面的知识极其匮乏,特别是与当今这种越来越开放的速食年代相比,不论是男性或女性,不正确或不完整的性知识或多或少让人们深陷迷茫,不知所措。

  还好,现在有了胡萍老师,在她孜孜不倦、默默奉献地高尚精神下,诞生了一本又一本关于儿童性教育的读本,而这些读本里的内容正是那些曾经困惑我们却又觉得 “不好意思”的话题,也正因为我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始终没有从妈妈那边得到什么很全面的知识,缺失这方面的认知,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顿时觉得轻松而雀跃。

  胡萍老说指出,性关怀要从0岁开始,还好,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孩子才刚刚1岁多,而对于孩子的研究我也才刚刚开始,这方面知识的补充又恰恰填满了孩子早期教育的方方面面。我很赞同胡萍老师对于孩子成长全方面的关注,当然她是职业的,并且是无私的。在中国,特别需要这样的专家来指导我们,我们也亟需学习。也希望新一代的爸爸妈妈们,可以收藏这本书,在孩子遇到种种在成人看来有失伦理的问题时,你是否正视过这正是孩子的成长所需,这正是孩子这阶段应该发生的正常表现。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异类,觉得他不太像话或是有失礼节?!

  近几年来,对于婴幼儿和儿童的早期教育,不论是来自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投入可以不惜一切,可以倾家荡产。但这样的结果或许能够得到期许,也或许连本儿都收不回来。为什么?都是爱,但爱的方式不同;都是爱,爱的结果却不一样。

  原先,我也是对刚出生的孩子抱着很大的期寄,觉得孩子就是一面雪雪白的空白画板,我们可以在这块画板中添加很多关于孩子未来的美好愿望:我想让孩子学习一下美术,这样有利于他对艺术的独特视角;我想让孩子学习一下乐器,这样有利于他能有一技之长或是获得感情的宣泄凭借;我想让孩子学习一下英语,这样有利于他日后的语言学习和交流;我想让孩子学习一下杜曼闪卡,这样有利于他提高数字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我想让孩子学习一下识字,这样有利于他为将来的早期阅读打下基础;我还想让他学习一下体育锻炼,牢牢打好身体基础……我想让孩子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了,恨不得把能开发出来的所有潜能和超能力都播撒在他小小的身体里面,让平凡的他拥有不平凡的人生,把曾经我们的遗憾通通弥补到他的身上来,在他的身上发扬光大!

  于是,我不停的看育儿书,学习这种那种关于早期育儿的读本,参与不同类别派别的育儿讲座。有一天,我读着读着,我开始只是希望我的孩子有一种健康而强壮的身体,有一颗积极向上、乐观感恩的心灵,当妈妈的就足够了;或者是说,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平凡的人生也挺不错的。我能做的,不是给孩子描述什么蓝图,而只是在一旁静静陪伴和等待孩子的成长,在他的这段不可逆的成长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发掘孩子在各方面的经历和所获,在我看来,我每天在blog里记录的那些点点滴滴,都足够让我觉得孩子在不断成长中的奇妙了。我慢慢知道,凡事有得必有失,你得到的跟你失去的永远成正比,如何平衡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早慧”与其他有可能伴随的不良性格,也是很多曾经为孩子引以自豪过的家长们所纠结的问题。

  所以,我更加推荐妈妈们看这种基础教育的读本,性教育便是基础教育之一,而不一定得看技能培训(潜能开发)的读本。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如何正确引导才是家长必须要做的事情。至于技能培训,我个人认为是可选项,但并非必选项,能掌握自我生活基础和技巧的孩子,再多一些特长技能是最好不过,但如果没有接受过什么早教开发,什么潜能培训的,家长们千万别自责,因为平凡的我们能培养出一个“好”孩子就挺不容易的了,何必一定让他“出色”呢?

  《善解童贞》读后感(五):房间里的大象

  作者说,给书取名的时候她很为难,因为内容是儿童性教育——现在这样一个“谈性变色”的环境,直接把内容反映在书名中,好像有些太突兀,让人难以接受。

  可是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你不接受,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不知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反正我是从大桥底下捡来的——我妈说:“大桥底下有个卖大碗茶的女人,那才是你亲妈。”

  当然,也有很多小孩儿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现在情况好一点,很多小孩是充话费送的。

  如果有孩子问起关于性的问题,一些父母会一巴掌扇过去:“等你大了就知道了!现在不许问这些!” ——大了怎么知道?靠看片儿吗?

  很多问题,不是一巴掌扇过去就能解决的。

  我一直觉得,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父母那里,要么是基因不好,要么是方法不对。

  基因我们改变不了,只有靠努力学习来补偿。对于我这样没有天分的人来说,真的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成为比较合格的妈妈。

  回到《善解童贞》这本书。

  为什么这几天我像精神病一样拼命跟所有朋友推荐这本书呢?

  三个理由。

  一是内容全面。关于婴幼儿和儿童的身体、心理发育,生娃前后我读了《西尔斯育儿指南》、《美国医学会育儿指南》和《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等一系列书籍,这些书对孩子生殖器官的发育有所涉及,但比较零散,不够全面系统,而对于儿童的性心理发育几乎完全没有提及。

  《善解童贞》系列包括五本,分别是《0-6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关怀》、《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孩子的情欲世界》、《孩子的爱情》和《防范性侵害》。全面细致地讲解了婴幼儿和儿童的生殖系统发育和性心理发育特点,能够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的性活动、正确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了解儿童性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会孩子防范性伤害。

  把第一本的目录拿出来一起感受一下——“1.尊重+帮助=关怀”、“2.吸吮”、“3.离乳”、“4.与孩子分房间睡觉”、“5.孩子的排便问题”、“6.孩子对身体的探索”、“7.幼儿时期的性游戏”、“8.性别意识与角色的发展”、“9生殖器的卫生与健康”。

  是不是很全面?有没有很系统?

  相信每位父母都能够在里面找到跟自家娃有关的内容。

  二是事例具体。作者本身是一位妈妈,在研究儿童性问题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家长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孩子为什么要吸吮手指”、“怎样适时与孩子分房睡觉”、“孩子为什么会忽然开始憋尿”……这些都是我遇到过的问题啊!当时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没能够恰当应对。

  比如有一次,娃在超市的收银台旁边,指着货架上的套套问:“妈妈,这是什么?”因为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我老脸一红,犹豫了一下,用另一层货架上摆着的她喜欢吃的糖胡乱吸引开了娃的注意力。

  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我一定不会这么狼狈,因为书里很细致地用不同爸妈的观点讨论了这个问题。如果娃再问起来,虽然不一定完全按照书中的内容回答,但它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

  三是它很贴心地照顾到传统习惯和大众思维。以前读到《和孩子谈谈性》这本书,里面讲到跟孩子说起生殖器官的名称时,一定要用正确的、生理学上的词……可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啊!一是确实有点不习惯说出口,二是担心,如果以后娃不小心在别人面前讲起来,大概会让人很尴尬。

  《善解童贞》里面特地提出,在回答孩子关于生殖器官的问题时,要尽量减少和避免与传统文化、大众文化的冲突:“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性文化中,孩子间谈论生殖器的时候用‘鸡鸡’‘牛牛’等俗称来代替,是能够被众人所接受的,但如果说成‘阴茎’‘生殖器’,将被视为另类,不被大众所接受,而且会令父母感到非常尴尬。……另外,对于生殖器的一些结构名称,我们可以用替代的名称与孩子交流,例如把阴道称呼为‘生命通道’。这样,孩子在与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就会模仿这种说法,从而减少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很贴心有木有!很实用有木有!让性教育变得简单易行可操作有木有!

  真的不要跟我提什么:“我从来没接受过性教育还不是好好生养了好几个娃。”那只能说明您生殖能力正常。可是性并不仅仅等于生殖啊,它还涉及生理、心理、审美、价值观、婚姻、社会等一系列知识好吗?我们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低好吗?

  房间里有只大象,我们还想继续假装看不见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善解童贞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