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的尽头》是一本由[加]查·斯·理查森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56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的时候想到《潜水钟与蝴蝶》。所有的回忆都是爱,在一切言辞的背后在字母的尽头。
●我们是通过情感和这世界相联,生命的尽头,是爱。另外,翻译太烂。
●故事本身的创意和最后的桥段不错,每一个场景也都讲述的很到位,但写作技巧用得有些明显,可看出生涩感和刻意感,语言有些故弄玄虚,故事上细节的交代不明确,一些情节不太合理,另外我总觉得作者写着写着力不从心然后选择了另一个不是本来要写的故事……
●无聊、
●#2012029#
●优雅的迎接死亡之旅。封面有各种赞美之词,可是,他们真的读出了人对死之将近的恐惧和迷茫吗?
《字母的尽头》读后感(一):她的结局必将和我的连在一起
《字母的尽头》,一本忧伤又温暖的小书。简洁的叙事,富有节制的描写与抒情,不以情节取胜的情感张力。看来是本神奇的小书。从A到Z,从童年到死亡,Z是结局,Z是爱人。突然想起巴金在《怀念萧姗》的最后说:“这是她的最后,但决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必将和我的连在一起”,之所以如此让人动容,难道是这样的生死浪漫,很难存在于现实。在《字母的尽头》最后,作者说:“这样的故事不太可能发生”。淡淡的,不太可能的,动容的,仿若一股茉莉的清幽。
《字母的尽头》读后感(二):死亡的尽头
有一天我们会孤单地走在最深的黑暗里,一直走到时间的尽头,所以我们需要在活着的时候,储存足够多的光明以及温暖的爱。
这本小小的书就在说这么一个死亡面前的故事。
其实故事非常俗套,一个被说烂了讲絮了的故事,如果明天我们就会死,我们会做点什么?但这本小书把这么千万人讲过的故事仍然讲得这么温暖、打动人心。这就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所能做到的事情。
死亡是一个特别的主题,任何东西放在死亡的背景下,都会被反衬出一种温暖而让人流连的光芒。仿佛那些走上舞台的凡人,当头顶的灯光点燃,他们就拥有了惊人的魔力,能让台下的观众走进一片虚无的精神世界。
但为什么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却活得惊人的一致,无趣、金钱、牌局、性、肥皂剧、没完没了的物质、别人眼里的成功。这些在死亡面前理论上都应该是不值一提的小东西,我们能轻而易举地活得高尚、纯洁、富有爱心、淡泊名利。但为什么事实却并不如此?
这就是这本小书里,甚至所有探讨死亡的书里想引起我们反思的问题。
如果你知道了你确切的死亡时间,你的生活会因此而改变吗?你会变得更好一点吗?
《字母的尽头》读后感(三):字母的尽头,是Zero。
选在傍晚时坐在江边,静静的阅读。薄暮冥冥,华灯未上,时间刚刚好,赶在了白昼的尽头。
一本整体都策划的比较好的书,虽然还是有许多瑕疵,但作为作者的处女作,我觉得已经是非常难得。吸引人的书名,多线路穿插的写作手法,以及有点90后的对话排版方式,看得出作者还是花了很多的心思。但这些放到连后现代写作手法都让人嗤之以鼻的今天,还是显得相形见绌,甚至会让人有点不耐烦。幸亏作者心诚,能把这对夫妇的爱情在无数细微之处娓娓道来,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写得如此浪漫且平静。没有太多的恐惧,没有太多的激动,这都源于生命需要安详的离去。
如果一个人真的将离去,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是他的尽头。从故事看来,还有就是两个人的爱情,30天不到的时间,有的是相互的回忆,以前未了的心愿,还有那曾经一次次的荷尔蒙肾上腺的刺激。随着医生的一纸判书,原来平静而又有规律的生活即将结束,双方都受到无比的打击,而扎普显然更加的手足无措,她发现自己无法想象失去逐日消瘦的丈夫后的生活。一路上她希望能抚慰安布罗斯,但发现他最希望得到的与她无关时,她变得很失落,而后她才明白,其实丈夫就是想和他的最爱去追寻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那些东西,她需要做的就是静静且紧紧的依附在他身旁,和他去分享而已,因为他和他的爱情一直都围绕在其心间。直到他结束的那一刻二者的爱情才灰飞烟灭。
爱情的男女双方就像正负磁极,少了一方就无法产生吸引。丈夫的离去,使得生活的源动力之一爱情消失了,生活也随之失去了平衡。 而两人的行走就仿佛是让双方回到最初,回到原点,如迅速的倒带,点点过往的片段,止于空白的磁条。在安布罗斯与扎普相互蜷缩在一起时,他们的爱情终于走到了尽头。
《字母的尽头》读后感(四):《字母的尽头》:起点是我,终点是你
五十岁的男主角Ambrose Zephyr安布罗斯•泽弗尔被医生告知身患绝症,生命只剩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劈雷,打乱了几十年的平静生活,以至于从前每天都遇到的清晨遛狗的老人,披着睡衣出门取报纸的邻居,自家台阶上的流浪猫,都不再寻常。
从小对字母特别痴迷的安布罗斯在第二天早晨醒来从床底下拽出旅行箱,开始按照字母表的顺序的列一张旅行目的地清单,A代表Amsterdam阿姆斯特丹,B代表Berlin柏林, C代表Chartres沙特尔(法国北部城市)…
到目前为止,情节有些俗套。但在出版业有着深厚资历的作者C. S. Richardson查•斯•理查森看过太多类似的故事,也不打算向悲情泛滥的图书市场再贡献一本催泪弹。
最初的日子里,安布罗斯带着妻子Zappora Ashkenazi (“Zipper”) 扎普马不停蹄的走访字母表上的城市。那里有他一直想看的画展,有他和父母一起旅行的痕迹,有他和扎普蜜月时散布的海滩,有年轻的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书店。他很怕自己没有时间完成这最后的心愿,可没有发觉身边的妻子比他还要恐慌。
安布罗斯不擅言谈,喜欢的东西就是喜欢,不喜欢也没什么理由。自从踏上离开伦敦的轮渡,夫妇两个人从不讨论死亡。虽然这个现实就要让他们彼此永久的分离。其实扎普多么希望安布罗斯能停下脚步,跟她说说心中的恐惧和绝望,哪怕是两个人彼此拥抱着痛快地哭一场也好。终于在Istanbul伊斯坦布尔古老的土耳其浴室门口,扎普一股脑说出了心中的愤怒。
于是,安布罗斯说我们回家吧。L代表London伦敦,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扎普陪着安布罗斯跟朋友们告别,去办公室清理自己的桌子,到裁缝店把那身穿了太久的亚马西服补一补,直到某天,蜷缩在虚弱的安布罗斯身边睡着了扎普醒来时发现,空气特别地凉。
扎普披上安布罗斯的西服,推开家门,台阶上那只流浪猫还在虎视眈眈清晨觅食的鸟儿,路过的遛狗老人向她脱帽致敬,取报纸的邻居忘了套上睡衣…
安布罗斯完成了A to Z的旅程,A 是Ambrose Zephyr安布罗斯•泽弗尔,Z是Zappora Ashkenazi 扎普。
和安布罗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支撑生命的是梦想,那些遥不可及的地方,那些可能会遇见的人,那些还未完成的愿望。殊不知生活中细密的纹理和身边的人才是真实的存在。你被想念的,也许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旅行,而是清晨为爱人泡的那杯热气腾腾的茶,穿得出了褶皱的西服和眯起眼睛望着远方时候的表情。
像书的题记Elizabeth Bishop 诗句中反问的一样
Think of the long trip home
hould we have stayed at home and thought of here?
Where should we be today?
《字母的尽头》读后感(五):爱别离——读《字母的尽头》
“这样的故事是不太可能发生的。”这是《字母的尽头》的开篇,也是它的结尾。像是人生的一道圆,起笔向左划出,收笔在起点处合拢,点点滴滴,不在如何结束,而是经历怎样的过程。
这是一本天上淌着细润微雨的书,读书的人时或悄然默立,站在五月围栏的铜像前,侧耳倾听远古传来的低语,时或无所用心的漫步,行走在巴黎那间古籍书店前的小街上,听任回忆将自己周身上下完全的淹没。
这是一本关于字母的书,从A到Z,一个不落,每个字母代表一个非同寻常的意义。A:阿姆斯特丹的一幅画像;B:勃兰登堡门;C:沙特尔的一间教堂;D:多维尔海滩;E:巴黎的埃菲尔铁塔;F:佛罗伦萨艺术广场;G:埃及胡夫大金字塔;H:以色列的海法;I:伊斯坦布尔;K:朋友;J:裁缝,可以理解为渗透进生活中的某些东西;L:与事业的告别;然后是MNOPQRSTU,代表梦想中的许多个地方……;V:威尼斯、叹息桥;Z:“纸条上,桑给巴尔被划掉了。在空白的地方,写的是扎普的名字。字母Z花哨得恰如其分,笔力很刚劲。”扎普是男主人公的妻子。
这个叫安布罗斯.泽弗尔的男人在五十岁生日那天,被查出无名疾病,前后活不过一个月,医生建议他安排余生。
他的余生就是与妻子经历这些字母,从A到Z,在淡淡的忧伤中回忆,像一首优雅的圆舞曲,在领舞人美妙的舞姿中,体验回旋在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既是深刻的悲伤,又是对甜蜜的回味,爱渗入每一个音符间,即便是不懂爱的人,也会被这首情意真挚的乐曲征服。
这本书买回来一个多月了,才于昨日从新书堆中拿出来,没想到它是这样的书。这个周日哪儿都没有去。有几次放下书,眼睛放在别处,什么也没有望。
文中有这样一段句子:
“骆驼转过头了,咧嘴笑了。
泽弗尔少爷,您为什么如此悲伤?
男孩子皱了皱眉毛。
是因为死亡么?是啊是啊,死亡总是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徘徊。它让我们悲伤,这是很悲伤的事情。但是,我知道个故事。
从前有只骆驼,出生在东方某个不知名的干涸河床上的一棵棕榈树荫下。是在西奈山吧。
骆驼十岁的时候,已经熟稔了从亚历山大到的黎波里塔尼亚的贸易路线。二十岁的时候,他加入了利润丰厚的阿斯旺旅游线,彬彬有礼地跪下,让紧张兮兮的日本女人爬上他的背拍照。三十岁的时候,他停止上劳作,膝盖已经软弱无力了。四十岁到了,他的骆驼生涯走向了安祥的完结。在伯夸什骆驼市场上打量着年轻的同胞们。
他的内脏被取出,他的皮被剥下。他让他的主人、主人的家人、主人的表亲们、主人的邻居们饱餐了七日。
他的皮在市集上卖出了个好价钱,买主是个家具商,知道很多人的屁股将会坐上这样一块值钱的好皮子。
你可能会问,在他当骆驼之前是什么样呢?是啊是啊,泽弗尔少爷。这只骆驼之前是人。就像您今后那样,是个成功、丰衣足食的男人,有个聪明美丽正直的女人爱着他。他们结为夫妇,在苏伊士和亚喀巴之间的公路边过着朴素的生活,幸福又快乐。
男人每日都想念着他的妻子。即使是现在,即使他只是你画中的一只骆驼,只是大屁股下面的一张舒适椅子,他还是每天都看见她。他伴着她入睡。
你会问,这为什么呀?没有什么为什么,泽弗尔少爷。这只是一个故事,生生不息。死亡常在。爱火不灭。一切就是这么简单。很多年以后,即使你也会回来的。也许是画家画笔上的一抹赭石色。也许是伦敦小公园里的一只温和的流浪猫。你会爱上那些被你追逐的鸟儿。”
这是即将带离爱人的车站前一个温情脉脉的挥手。
这是挂在唇边的一抹含泪道别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