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漂》是一部由大卫·博伊德 / 夏洛特·布伦斯特伦 / 布朗温·休斯 / 杰弗执导,希拉里·斯万克 / 乔西·查尔斯 / 特丽莎·贝特曼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璐的形象就是西方人对我们的印象。其身后背负集体的期望(这种集体荣誉感让王璐喘不过气),西方人对于这种意识形态的期望充满不解。
与之相反的的是西式家庭价值观,以家庭为主,以个体为主,而不是东方的集体荣誉感,当艾玛的丈夫中风的时候,她选择了回家,并没有因为此次火星任务对其国家的意义而继续执行她的职责。
虽然我历经层层选拔成了航天任务的头头,但是I don't give a F我老公生病了我女儿好想我我好痛苦我想回家煮面给他们吃。这部剧告诉我们,宇航员没什么了不起,美国家庭妇女和她的老公和她的朋友随随便便就能当最棒的那个,身体素质不过关的科学家也可以,只要英语过关谁都能上太空。不要以为太空很无聊,天天视讯电话打一打,网恋都能谈。
把观众当智障的太空家庭剧,还不如太空porn让人能代入。
1.五个国家联手,五个人合作,每个人的形象都很立体饱满。虽然是从一些刻板印象出发来创造戏剧冲突,但没有突兀的感觉,我觉得蛮真实的。而且是从他们在船上生活开始一一刻画,每个人的行为和他们的人生经历都有着联系。
2.王璐这条线让我感到惊喜,她身上的多种冲突:从小被重男轻女;和一个不爱的人结婚(结婚的时候可能还是爱的)生子;背负这祖国的荣耀和压力;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女生。。。。。。这些故事在和船员合作中一一揭露出来,而且这些也造就了她这个人现在的性格和行为处事方式。单单就这条故事线就很值得一看。
3.唯一不足的就是女主的家庭剧情太多了,每一集都有。如果把时长分一些给剩下四个人,那剩下四个人的故事会讲得更好。女主女儿在青春期这个一个设定实在是。。。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发生什么都合理,但是作为观众,没那么容易共情。而且看前面几集女主实在是太虎了,不知道怎么选上当指挥官的。。。。。
4.作为一个科幻片,我觉得里面涉及到科幻的部分很真实,至少对于一个外行人(我)来说,里面发生的细节感觉就是现在飞船上的技术。
《远漂》影评(四):尴尬到发笑,到底是科幻还是家庭drama?
昨天看到Netflix刚上线《远漂》,一口气看了三集,所以这篇文字是针对前三集的。以至于只看了前三集的内容,就觉得不得了想要来写一篇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先说一个题外话,据说Netflix近几年来突飞猛进,总能提供受观众热捧的影视内容的原因其中有一种说法是,本身作为流媒体平台有比较高的flexibility,另一方面,Netflix通过大数据计算出什么是时下观众想要看到的内容,什么是社会上热门的话题,于是拍出来自然会得到观众的青睐。
《远漂》就给我这样的感觉,一种靠数据写出来的剧本。作为一部科幻剧集,期间充斥了无数的家庭情感戏,把观众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科幻气氛中抽离,然后再来个家庭煽情。然后就是无数的生硬的“两年前”,“一个月前”这样的闪回镜头,有点搞不清楚导演到底想要什么。甚至在想,或许这就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drama。
首先让我大跌眼镜的一段剧情是,因为在星途中指挥官Emma的一次鲁莽行事,让她受到另外两名宇航员的质疑,与此同时,Emma的丈夫在家病倒住院了。于是乎,女主角甚至想要因此放弃任务,回到地球,照顾家庭。先不说这样不负责任不经大脑的人物动机和感情设置有多么不符合未来人类登录火星的大背景。接下来的一段台词才让我内心WTF。远在地面的某个director劝说女主要坚持任务,留在团队中,放弃的话,无异于让为此项目付出过的女性的努力付之一炬。结果女主生气了,说“don't talk about the feminist shit” (原句是怎样的我忘了,但意思就是:别给我整女权这一套)。这段内容不仅没有表现出女主人物的立体,反而让观众觉得她真的不太适合领导这个项目。我知道导演是想表现家庭之于女主是有多么重要,但是作为第一个登录火星人物的指挥官,说回地球就回地球?同理我想到了最近新片上映的诺兰被非议说掌握不好人物情感与性格的塑造,有相似情况的是诺兰的科幻题材《星际穿越》里,Cooper也时刻挂念远在地球的女儿Murphy,虽然也有动摇,但Cooper至少始终坚持在任务中。相比起来诺兰当然还是好很多,而《远漂》的女主这样意气用事,还好意思提feminism?
随便截图的,将就看看再一次wtf另外回到最开始说的大数据计算的内容和标题中提到的diverse and colourful。据说美国netflix投入了$100million(具体多少就懒得算了)来提高影视作品中少数族裔的荧幕形象,使其电视电影更加多元(diverse)。因为影视作品的曝光和可视(visibility and representation)也可以提高现实社会中少数族裔的平等。
或许正是因此,《远漂》就诞生了。由女主角Emma,一个白人女性担任指挥官,率领着一群少数族裔或people of colour就远赴火星探索计划。除了Emma外,这个团队有一个女性宇航员,来自中国的王璐,以及来自俄罗斯,印度和加纳的男性宇航员。肤色和性别的多元基本上都集齐了。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我感受到这样的设置并不是多元化。与其说是diverse,不如说这是肤浅的colourful。把几个肤色和性别凑在一起,就能表现对少数族裔的平等了吗?不能。
因为这部《远漂》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刻板印象。比如来自中国的宇航员王璐,一开始在行前记者会上表现了王璐的家国主义,算是好好内涵了一把。但和女主动不动就回地球的行为作对比,王璐才算称得上是执行登陆火星的称职宇航员吧。然后导演刻意地设置了王璐这一角色为一个potential lesbian,因为来自中国,这一身份被打压。然而,王璐和自己心动的同性partner的爱情线居然是靠学英语开始的,然后两个人还在家里练习书法。这样的剧情不得不说真的太刻板印象了。不是说书法不好,而是在西方看来,中国人可以展开的剧情线就只能是一些学英语,练书法,泡功夫茶这样的东西,感觉像在看一个文化宣传类ppt,非常直白而肤浅。然后陈梅送给王璐的礼物居然是一个可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戒指,不知道这是浪漫还是尴尬。这种所谓的加入性少数群体,亚裔或者黑人角色,但是剧情内容,人物的情感性格都只是流于表面,利用西方人认知的刻板印象来刻画少数群体,这不是真的diversity,依然还是白人至上主义。
姬佬一起练书法另外还让我第二次WTF的剧情是:王璐和陈梅的potential romance被发现后,白人女主Emma为了安慰王璐,居然说“陈梅的英语比我见过的大多数美国人都要好”,I was like wtf??这依然是白人至上主义,把会说英语的亚裔当做他者,潜台词就是:你一个亚洲人英语怎么可能比美国人都还好?因为潜意识里,英语是白人的,亚裔说的英语一定是不正宗的带口音的,女主的这句话可不是一句褒奖。尤其是对于很多二代移民来说,明明母语就是英语,却要被莫名其妙被“夸奖”一句:“你英语真好。”
总的来说,看完前三集,可能之后有空还会继续看,但总体感觉是,科幻又不够科幻,感情线奇怪生硬,充满刻板印象。仿佛觉得是一个高中生写的剧本。这部剧像一个PPT一样罗列出一点两点三点的内容,把几个登陆火星,亚裔LGBTQ,People of Colour几个热点主题凑合在一起。这是白人的diversity,而不是普世的diversity。让我失望的是,这些科幻剧都开始表现未来的东西了,人类都要登录火星了,却还在纠结这些种族,肤色和sexuality的问题,可不可以给未来多点想象啊。
最后想说,请Netflix不要再通过大数据拍片了,多少除了热门的数据外,再多点深入的探讨吧。影视作品不只要表现欲,更要有求知欲和探索欲。
【更新一下看第四集的感受】如下: Seriously who cares about your family shit?
【看完五六七集】:改了下标题,原标是尴尬到发笑,白人至上的diversity或者colourful。因为这真的太家长里短了。女主居然又说了句:I wanna go back。我知道导演编剧可能想要表现人类面对火星,这个物种特有的充沛的情感和羁绊,但是拍出来真的很多余。我很困惑到底要讲什么。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