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说唐》是一本由蒙曼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隆基,李三郎,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小名阿瞒,我的史圈本命。那句山河万古壮,今夕尽成空 真的,哎……_(:з)∠)_
●好
●好喜欢蒙曼老师讲诗歌和历史!!!自从《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就成为蒙曼老师的小迷妹~忍不住又看了几本蒙曼老师讲历史店书籍
●好几了
●唐玄宗,一个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 作为皇帝,他事业风流,爱情风流。 只可惜,50年的太平天子,最终没获得完美的结局。 但谁又能一生无错?何况他又是天子。 从政50年,我看着他从明智到昏聩,从辉煌到凄凉。 只能叹“三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mp3听完。唐史扫盲。
《蒙曼说唐》读后感(一):小小想法
首先承认一点,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理科生,对于历史这方面真真是不懂,如若有什么不正确的见解,还请各位别介意。初读这本书时,对于唐玄宗童年的悲惨感到无比的心酸。毕竟生在皇室贵族,竟没有那种养尊处优的待遇,反而时常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否则便会因此而随时失去身边的人。但或许也正是这种处境,才成就了他之后的成功。
《蒙曼说唐》读后感(二):兴也玄宗,衰也玄宗
算是对唐朝开元天宝年间有了些许了解。蒙曼老师的讲解是一如既往的好。不过既然这算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代,可见人治的社会是多么的不靠谱,帝王的贤明与否,直接影响子民百姓。李隆基的一生让人不禁唏嘘。一个人应该时刻保持对自我的清晰认识。对自己责任的清晰认识。这样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都能坦然以对。--2017年4月29日于北京
《蒙曼说唐》读后感(三):蒙曼说唐:长恨歌
《蒙曼说唐:长恨歌》(蒙曼著·陕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百家讲坛捧红了易中天、于丹,蒙曼也借势“百家讲坛”而走红。读完《蒙曼说唐:长恨歌》觉得有些意思,相比一般的历史书,蒙曼的说唐可读性还是很强的,但与传统演义不同,蒙曼在史实上很少有虚构的地方。不过,上下两册的《蒙曼说唐:长恨歌》读下来,也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此书的可读性在于它的戏剧冲突非常强烈,但恰恰是这种“戏剧冲突”掩盖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它把一部立体的历史演变成权力的斗争史和戏剧化的帝王将相风云录,至于其它方面,不是一笔带过,就是被省略了。可以说蒙曼成也百家讲坛败也百家讲坛。说历史,没有戏剧冲突的铺垫,几乎就不会有观众的喝彩。但历史固然有戏剧冲突,却也有平淡如水的一面。蒙曼把一个复杂的大唐变成了一个小舞台,我们只看见帝王将相走马灯式的来来往往,而百姓大众却在历史舞台之外。
《蒙曼说唐》读后感(四):重新认识唐史
不是很厚的图书,起初想来也不会学到多少东西。然而细细品来,收获不小。
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起初竟被皇帝唐玄宗所宠爱,只是与太子不和,想怀有叛乱的思想很早就存在。想想老迈的唐玄宗死后,江山换了,还能活得那么滋润么?于是在丞相杨世忠多次暗中捣鬼之后,被逼反,提前开始了一场大内乱。
这场不可避免的内乱就此爆发,之前曾有无数次的机会可以挽救,只可惜老迈的唐玄宗放任不管。到头来,心爱的女人杨贵妃被杀,自己被架空为老皇帝。在冷宫中唐玄宗必定抱有惋惜之心,只是太晚啦。
安史之乱中,匆匆上阵的大将高仙芝和封常清,曾在《盛唐领土争夺战》中了解到他们英雄的战斗,只可惜在激烈地战场上没有倒下,却被抱有嫉恨之心的太监边令诚(《盛唐领土争夺战》有过描述)设计杀害。看到这儿,心都碎了,活该唐的毁灭,两军战前杀良将忠臣,怒其不争。
之前的唐玄宗经过叛乱,最终成为皇帝,对自己的助手丞相有着清晰的认识,众多名士文人先后短暂登场,如张九龄、韩休等等(忽然想起了刚刚挖到的韩休墓葬),打造出伟大的盛唐。之后就放手不管朝廷,丞相一任就是19年,让奸臣当道,贤臣被杀。
书中大诗人李白也短暂出场,唐玄宗同样有着热情地对待,只是没有给权于李白,大才子最终只得被迫离开,空有一腔热血。
当看到杨贵妃的三个姐姐,自然就想起了那副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再继续,二姐虢国夫人原来竟是个荡妇呀,和当时还未进入朝廷做官的杨世忠就厮混在一起。哇,还有这个背景在里面呀。
挺不错的图书,让我了解到不少的知识,加深了对相应名人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再说点安史之乱的故事,就更好了。
《蒙曼说唐》读后感(五):《长恨歌·上》玄宗盛世
先是在喜马拉雅听蒙曼老师的《大隋风云》,引人入胜,受益匪浅,被蒙曼老师的魅力折服,条理清楚,文采飞扬,生动有趣,浅显易懂,随后听《长恨歌》,庆幸有书拜读,了解到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开创盛世华章,同时也了解到一个风流多情的帝王演绎千古爱情。
长恨歌上部讲述三部分:玄宗出世、开元盛世、盛世危情。
u 玄宗出世
武则天为图称帝,几近屠尽李唐子孙,父系的凋零,母党的四丧,让李隆基的出身处于生死忧患的地步,饱受生活艰苦,也正是艰难的困境让少年李隆基迅速成长,并因祸得福结交各路英雄为发动政变打下基础。
唐隆元年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妄想称帝的韦后一脉,为唐朝拨乱反正,也为自己登上皇位创造条件,先天二年,发动先天政变“击败以谋略著称箱独揽政权的姑姑太平公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从此,李隆基带着政变经验,谋略雄心开始了他重振皇权开创盛世的步伐。
u 开元盛世
中国自古讲君为元首,臣作股肱,大权在握踌躇满志的李隆基打算恢复太宗贞观之治‘的光辉,必须选择辅弼大臣共同打造大业。
姚崇拜相,提出“十时要说“推行新政,稳定局势,帮李隆基短时间内摆脱政治困境,青史留名成就”救时宰相‘。宋璟守正,坚守正道,直言纳谏,不树私恩,严于律己,萧规曹随般执行姚崇的政治方针,使玄宗的朝政走向正轨。君明臣贤,张说复出,行政改革,大兴文治,皇朝政局稳定,文教兴盛,封禅大典,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在皇帝贤明,识才用才,大臣才华横溢,无私贡献,最终呈现了开元盛世的伟大画卷。
u 盛世危情
成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即让人欣慰,也让人自负,,随着开元封禅大典的成功举行,玄宗皇帝开始自负膨胀,开始废黜皇后,诛杀皇子,厌倦贤相,伟大的盛世开始进入危情。
张说下台,惠妃崛起,阴谋之术使皇帝废黜当初对皇帝政变有功的王皇后。宠臣和宦官内斗,宰相相互争斗,宰相能力日趋平庸,朝廷之上乌烟瘴气,行政专家李林甫扳倒文坛领袖张九龄,至此开元最后一名贤相离去,没有宰相百花齐放的美好局面,开元时代终以李林甫拜相和玄宗一日杀三子暗淡收场。
总的来说,唐玄宗君臣锐意进取,励精图治才会出现古代封建社会的盛世巅峰,上部了解了一代帝王的成长成就之路,继续《长恨歌·下》,领略风流文艺帝王的千古爱情以及导致大唐帝国没落的安史之乱。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