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的精神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9-04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的精神的读后感大全

  《中的精神》是一本由吴清源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的精神》精选点评

  ●围棋,一个影响世界运动,大智慧寓于其中。在围棋上中和棋盘棋子效率一手即为最佳着手。

  ●《对酒》白居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草读。

  ●奇人一生,徘徊中日,其实非常值得探究可惜这本书太浅了。但文字读得倒是舒服,他说一切贵在中和,我是很同意的。

  ●《名人

  ●14年老先生离世时,到一篇有关他的专题报道知道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围绕围棋和中日关系。大历史下的小人物,又通过其一生反映着中日关系的变迁

  ●吴少年年少时候照片就能看出脑子不是凡人

  ●“中和”与其说是对围棋的理想,倒不如说这是吴清源先生奉的人生哲学。在多次变更国籍以及和木谷实的“升降十番棋”这些事情上(p90)虽然吴先生非常努力的想把事情经过告诉大,可先生真是不善于替自己辩解。追随玺光尊这件事也只是淡淡地说“如今想起来,那四年就算是一种修行吧” (p116)。

  ●我不相信这本书是大师自己写的!!!

  ●封面很有特色内容简单有数处排版错误陈平原:写在纸面上的自传回忆录,不等于真实的人生;有所修饰,有所隐瞒,是很自然的事。只要不无中生有,或颠倒黑白,都在可以理解范围内。卢梭撰《忏悔录》,以“说真话名扬天下后世学者发现,卢梭的自述忏悔,“只暴露一些可爱的缺点罢了”。不见得叙述者有意作假,或刻意隐瞒不利于自己的事实,而是在长期的岁月中,当事人选择性地遗了某些场面,而凸显了另外一些。(这段话可为读传记者戒)P180,自1942年以来,有43年没有回中国了(特指大陆

  《中的精神》读后感(一):笔记

  这书是从淘宝上淘来的,装帧应刷都不错的,只前面的序言里有一些错字

  其实我觉得吴大概是那种最纯粹的人,近乎完人的人。

  一个人能在一个领域取得卓尔不群成就本来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支撑着这个故事的,是那些关于才华,求学,生存,战争国家情节。故事的诉述都来得很平淡,但批注一定是传奇

  《中的精神》读后感(二):有内容的人,缺内容的书

  吴清源少年天才,又得伯乐相中,东渡日本,一路披荆斩棘,真是围棋史上了不得人物

  在书里有一段话:“阴阳思想最高境界是阴和阳的中和,所以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那就是中和的意思。 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平衡去下——这就是‘六和之棋’。 ”他对中的精神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胜负的在意,这就是高处。吴清源说自己每天都读《易经》,果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熏染最深。

  如吴清源这般丰富的人,这本传记实在是太浅了,基本上就叙述了什么时候跟什么人在一起做什么事,缺少更深度的阐述,只能当做对他一生经历的简单回顾。

  难得看到一本书,居然有那么多篇序,有点画蛇添足。

  《中的精神》读后感(三):中的精神

  《中的精神》,吴清源著,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第2版。

  金庸说最佩服两个人:古人范蠡,今人吴清源。当然,这两人及这两人与他人间不具可比性。但套用一句公文中常用的话,吴清源至少是值得佩服的人之一。

  以一人之力,将所有日本高手打得降级。特别是联系到日本,多数人都会联想到武士决斗,将对手一个个打下擂台。这也是聂卫平为何三届中日擂台赛后便被授予棋圣的原因吧。

  围棋至简至博,黑白二色便演绎出无数变化,其间当真有仙佛魔鬼。其中既争胜负,又要平常,非绝顶高手不可为。想想与武学类似了。

  作为自传,本书似太单薄了些。蜻蜓点水,如十番棋也不过一两句带过。但想想吴清源近九旬回望,一切繁华皆如过眼云烟,再辉煌也自平淡了。这不是中的精神所在么?

  年初和子夫人去世,吴老已算是百岁老人了。当得上世纪传奇了吧。

  《中的精神》读后感(四):淡极始知花更艳

  读吴清源的自传,好像没有一件事惊心动魄。

  战争开始了,战争结束了;生病了,一年多的修养康复了;房子被烧光了,衣食都很拮据,需要妻子把冬天的衣服拆了里子夏天继续穿;几年比赛的巨额奖金被教主占用,还要再另攒钱付高额的所得税和滞纳金,付就付了,当修行,也不去追回;17年连胜十番棋,一朝出车祸,开始连败,他的老师因为晚年下棋输了自杀,他却一个痛苦的文字也找不到;国籍被强制改了,国籍又改回来了。。。。。。

  吴清源说,其实有过许多痛苦的时刻,每当那时他就会背诵乐天的诗。

  是那首我也无比喜欢、常萦绕耳边的诗——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对生命“刹那生灭”的本质有着清醒认识,这就是淡然从容的出处。

  川端康成在第一次见到吴清源时,就送他一个字“无”。不愧是大师,犀燃烛照,洞若观火,一目了然,一针见血。

  是的,吴清源从不把胜负放在心上。 但从年轻时起,他就参加慈善教团,奉行教义终身。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他是出家人。

  这样的吴清源,任是无情也动人。

  小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30207787/

  《中的精神》读后感(五):中和的精神,六合的围棋

  吴清源,对于围棋好者来说,这个名字无异于是神的代名词,每次看到这个名字,我都不自觉的肃然起敬。接触围棋也有20多年了,虽然棋没下多少,也没长多少,可对围棋的发展历史,中、日、韩三国的棋手,围棋的现状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凡围棋的新闻我都是要看的,对于比较精彩的对局也会大略复盘一下。

  吴先生(请允许我如此称呼)的生平与事迹,在我接触围棋的这些年里,也陆陆续续的有所了解,了解越多,对吴先生便越是敬佩。他与木谷实先生是新布局的开创者,可以说是现代围棋的奠基人,他只身前往日本,17年中,与当时所有高手的十番棋升降赛中全部取得了胜利,成为当时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不得不说,这是十分令人敬佩的。可他真正让我尊敬的,或者说真正让我能称其为“大师”甚或“棋圣”的,是他对围棋的执着和终其一生对围棋“道”的追求。

  买这本书是个巧合,记得当时要买学习用的书,可以享受满减的优惠,可还差了些,找书凑单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一看是吴先生的自传,立马就买了,当时大概是11年、12年左右的事了,先生还健在。但当时忙于学习考试,无暇拜读,便与其他棋谱、围棋专著放到了一起。近日收拾书橱,整理到围棋类时,意外发现了还有一本塑封的书,拿下来一看,竟是先生的自传。先生已仙去2年半了,想起来不胜唏嘘。抚摸着书的封面,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拆开一探究竟。

  两天读完了先生的自传,大抵与先前的了解相同,只是一些细节,还是先生说的详细。尤其是先生自己的想法,通过书中的叙述,让人更加深入的了解先生罢。

  先生自幼学的是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先生一生从未间断过研究中国的古籍,我想先生还是想从中国儒家思想中“悟道”罢。儒家讲“阴阳中和”,先生的棋晚年也追求这种“中和”,先生的研究,21世纪的围棋应为“六合之棋”,即要保持全盘整体的平衡,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的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

  另,基于这种思想,先生认为21世纪应该是世界共荣的世纪,我们纵观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确实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发展的,中国促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世界共同发展的典范,是真正促进全球化的举措(本文写于2017年5月12日,两天后一带一路峰会将在中国召开)。

  这样看来,先生是有大智慧的人,不仅在于围棋,“中和”的精神也不仅限于围棋。先生为世界围棋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当秉承先生的遗志,发扬“中和”的精神,不论是围棋事业,还是世界和平的发展,都应如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的精神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