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舞台》是一本由[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著作,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1.00元,页数:7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很好的书
●为2页稿读了此书
●“有一次我和艾萨克谈到老年、疾病和死亡,他说如果你曾经很投入地生活过,那么疾病、年迈和死亡都不可怕。即使你不能活到老年,它仍然是有价值的。能够投入到生活中就会有快乐,投入到富有创造性并且有人与你分享爱的生活中,就更加快乐了。”——艾萨克,你是最棒的。
●阿西莫夫的第三部自传,前两部是中规中矩,按照时间序列撰写的回忆录,这本则是漫谈式的主题随笔,谈论阅读、写作、爱、友谊与死亡,印象最深刻的是论多产作家几篇,阿西莫夫一生著作涉及各大领域,出版了近500部作品,他告诉我们,如果你出版的作品足够多,就会削弱单本作品的重要性,同时带来稳定的被动收入,而多产的关键在于自信,如果对自己的表达产生怀疑,永远不可能多产。其次是长时间工作,一天写十二个小时,在不写作的时候也要思考跟写作有关的事情。在创作虚构作品的间隙,去写点非虚构的科普书。自传中还讲了不少科幻大佬,像罗伯特·海因莱因、阿瑟·克拉克、丹尼尔·凯斯等人的段子,可以说非常欢乐。最喜欢阿西莫夫自己的电视采访。 Q:“如果医生说你只能活六个月了,你会做什么?”A:“加快打字速度。”
●买了可惜了,没必要看,整个书只有一个感受就是阿西莫夫记忆力超群,其它的就没得到什么。
●follow your heart
●谢谢你
●之前一直是笑着的,看到结尾他妻子写的后记终于忍不住。2013.05.08
●您太可爱了
《人生舞台》读后感(一):一个作家中的作家
今年放寒假前一周堵完了这本厚厚的自传,文笔有趣。用笔耕不辍来形容作者非常恰当,以写作贯穿一生,谢了各种忧愁与烦恼。今年放寒假前一周堵完了这本厚厚的自传,文笔有趣。用笔耕不辍来形容作者非常恰当,以写作贯穿一生,谢了各种忧愁与烦恼。
《人生舞台》读后感(二):简评
虽然阿西莫夫的写作都是使用一种比较口语化的方式,但确总能真确地感觉到作者的存在。有时候,朴实的文风可能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味,但读者可以从这种文字之中直接感悟到作者的心情。可能是年纪大的人都喜欢用比较朴实的文字吧,我以前看到的一些老作家自叙历史时,写的就是大白话。可是,当你慢慢回味的时候,这种语言反倒让你印象深刻,经久不忘。在这本书里面,阿西莫夫对自己的缺点直言不讳,对自己的优点也骄傲大声地说了出来,如此率直的作家还真少见。这本自传不同于一般自传的写作模式,它没有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序,其实,它并没有固定的排序方式。自传都是由很多篇独立的文章构成。这些文章篇幅不长,但是却细述了作者的童年,家庭,婚姻,写作等诸多方面。读这本自传,你丝毫不会有任何疲累和厌倦,相反你会非常轻松和享受,你会感觉到这位伟大的科幻作家竟会如此的可爱和迷人,他距离我们是如此之近,他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不过,跟阿西莫夫的小说比起来,自传就没那么好看了。
《人生舞台》读后感(三):阿西莫夫自传
目前为止,《人生舞台》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人物传记。正如阿西莫夫所说:“通过这种写法,你会真正了解我,说不定,你还会喜欢上我”。仿佛他的每一部创作、每一个决定、每一次沟通,我都与其同在一样,真真切切地“经历着”他的一生。话语间、交流间着实也有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最后当读到“医院”篇时,我不想再读了......因为我知道他即将离我而去了,像要失去亲人一样,心里无比难过!可我还是忍住了,陪他“走”完最后一段路!
“如果你曾经很投入地生活过,那么疾病、年迈和死亡都不可怕。即使你不能活到老年,它仍然是有价值的。能够投入到生活中去就会有快乐,投入到富有创造性并且有人与你分享爱的生活中,就更加快乐了。”
阿西莫夫是自恋的,但自恋的恰如其分;阿西莫夫是单调的,但单调的独乐乐;阿西莫夫是幸福的,但幸福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他的爱人、亲人、朋友、同事,一切能与其分享的人。当然这里也包括你和我,不,应该说特别是你和我这样的读者,因为阿西莫夫的一生奉献给了写作,或许说创作更为贴切。
《人生舞台》读后感(四):刚看到300页,但是已经形成了,睡前不读睡不着的习惯
一共七百多页的自传,读起来毫不吃力,虽然海因莱因和克拉克的作品我只分别读过一本,阿西莫夫的短篇也读了一些,但是这是一本我迄今为止读的最带劲儿的自传,而且是我很感兴趣,但是知之甚少的科幻大师啊,⊙﹏⊙b汗。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买了罗曼罗曼和茨威格写的传记,但是阿西莫夫的文字彻底征服了我。
不是华丽丽的拜伦,不是白开水沈从文,不是眼花缭乱乔瑜,不是油嘴滑舌王朔,不是引经据典钱钟书,是像平板玻璃的阿西莫夫。
除了真实,还是真实,除了诚实还是诚实。
从不掉书袋,从不掩饰,从不。
我在读的时候常常会想,这个人怎么和我想得一样,这个人怎么和我一样?怎么又一样?只是觉得相见恨晚。
就像阿西莫夫在书中引用的“平板玻璃理论”,他的文字就是平板玻璃,自然地流淌进读者的心里,喵……就是这样。
看完准备写详细的书评,之前的摘录都在纸上……
《人生舞台》读后感(五):如何一生著述近500本书?
我承认这篇文章标题党了,因为阿西莫夫的传奇是不可复制的。
阿西莫夫到底有多么传奇呢?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他一生出版近500部著作,涉及科幻、探案、科学、随笔等多个领域,曾获得科幻界最高荣誉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他的作品《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而他本人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教育家”以及“这个时代的伟大阐释者”。
这本自传和一般的自传写作方式不同,并不是严格按照年份排列,而是通过许多个小主题串联起他的所有经历。他到底是因何谱写如此辉煌却又不朽的一生呢?我从这本厚达700页的自传中寻找答案。
【智商超群&记忆超凡】
他智商超群,居于人类智商的前2%,曾为门萨学会会员,后曾担任副会长。同时记忆超凡,博览群书,堪称行走的百科全书。他识字之后阅读能力进步很快,学校的课本只够看几天,基本学期开始第一周就看完了所有的课本。6岁时没东西读就开始去图书馆,不设置范围的大量阅读,涵盖大概20多个方向。
【长时间专注写作】
阿西莫夫开始写作时11岁,从模仿开始。后来正式开始写作后,每天凌晨5点起床,总是尽早地开始写作,并工作尽可能长的时间。通常8小时,有时10小时,有时12小时。天天如此,节假无休,哪怕是重病住院也从不间断,比如《人生舞台》这本巨著就是住院时写下的初稿。有一次电视台采访阿西莫夫:“假设医生说你只能活六个月了,你会做什么。”阿西莫夫说:“我会加快打字速度。”
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才让他完成了超人的工作量。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他热爱写作,胜于任何其他事情,连续12小时地工作也从来不会觉得累。可能做一名作家并不一定需要热情,甚至是一名伟大的作家也不一定要有热情,但是对多产作家来说,热情必不可少。多产作家还必须专心致志,必须在所有的时间里,不是写作就是思考怎么写作,根本没有时间去做任何别的事情。
【朴实简洁的写作风格】
即使阿西莫夫能够随心所欲地背诵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轻易写出文笔华美的作品,却不会在作品中堆砌辞藻,雕琢语句,而是尽可能用一种简单的甚至口语化的风格来让作品通达晓畅。阿西莫夫认为:“作品的理想状态是阅读这种作品甚至不觉得是在阅读,理念、事件只是从作者的心头流淌到读者的心田。”当然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用朴实简洁的风格写起来更快,更少出差错。简明扼要,不装腔作势,不咬文嚼字,还能表达准确,也是一件看起来简单,实际很难的事情。
【充分利用暗时间】
阿西莫夫有一个很厉害的本领是能够在任何时候开始写作,如果有15分钟没事做的话,就足够写1-2页东西了。(而现在的我们选择——刷手机。)他写作之前,不需要浪费很长时间整理思路,而是随时随地可以开始写作。因为并不是只有写作的时候才写作,在很多其他的时间里,阿西莫夫都在写作,吃饭的时候,洗澡的时候,大脑都在无意识地工作。有时候可以听见脑子里闪过的片段或者对话,都与正在写作或者将要写作的东西有关。在某种意义上说,一切都已经被事先写好了,他只需要坐下来,以每分钟100词的速度,把脑子里的内容全部打出来就好,就算中间停下来也没有影响,中断后也可以立即回到写作状态上。
【如何避免写作障碍症】
如果一次只写一本书,经常会遇到写作障碍症,没有办法避免,尤其是写最难的科幻小说时,有时十分厌烦,无法再写出一个词。如果头脑空空毫无头绪,阿西莫夫不会像通常情况下的作家那样,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呆呆地坐在那里盯着空白稿纸很久。他会把小说搁在一边,去写手边其他十几份东西中的一种,评论、短篇或者非小说类的书,等状态恢复之后再回到小说上来,就可以轻松地写下去了。
【不同寻常的修改之道】
每部作品的第一稿写完,阿西莫夫修改的地方一般不超过整个著作的5%。他很清楚地知道如何把每一部分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不需要列出提纲,甚至最错综复杂的情节或者解说都能娓娓道来。一切都在合适的位置上,常人无法望其项背。
而与之相反,在《与书偕隐》这本书中提及:“对写下皇皇巨著的雨果,巴尔扎克,普鲁斯特来说,他们的手稿即使找人抄写也不容易,更别提修改。从草稿我们可以看出,越是大作家,越是天才,修改越多。雨果稿纸一半空白用作修改,修改的比原来落笔还要挤塞。巴尔扎克的草稿剪贴的像拼图游戏,修改的像城市交通地图。当然也有作家宁可毁掉手稿,不让它们落到外人手里。”
【最后】
阿西莫夫写下的近500本著作,家中无法放下所有版本,只能留下英文版,其余移交波士顿大学的特藏馆。即使他撕下自己的文章专门装订,后期也近350册,以至于需要将不重要的装订本送去特藏馆。在写作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认为自己的老手稿、出稿、第二稿、长条校样都是垃圾,每隔一阵子就会把一吨左右(这个数字可能有水分)塞满办公室的材料收集起来集中进行焚烧。在波士顿大学的强烈要求下,收藏了阿西莫夫后来所有的每本书,每个版本,每份刊载故事,每本随笔杂志,所有的通信手稿,供各位读者学习。
即使身为天才,阿西莫夫都这么努力,那你的心血又塞满过多少次垃圾桶呢?
分享我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