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的华丽》是一本由朱天文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姐妹里,还是朱天心的短篇功力最佳。朱天文能华丽到腐败气息四散,长短句文言口语的交杂实验非常精彩,当然,画面感总是很强,戛然而止式的意犹未尽。更喜欢她的长篇,推荐《荒人手记》,那种汉语实验真正震撼人心。
●但凡是小说,都会触碰到男人和女人。而与之共存共灭的即是他们的情感。朱天文写得精彩,将那些陈旧的浸泡在时光里的回忆都看淡,然后用穿丝引线的方式细心雕琢。《肉身菩萨》里面我对感情存在的不确定性,有如游离在浮世之间的一株水草,让人共鸣至极;《尼罗河》写的决绝而绝望;《红玫瑰呼叫你》即是把男人的无助和内心里最柔弱的一面铺展开来,叫人看了个清楚;而《世纪末的华丽》米亚不需要感情的滋养,如同阳光给人的惰性。起初,我是以为感情是我们维系自由的必经之路,殊不知,对待生活。感情只是一剂调味。要活的丰盛,就要撑得住艰辛,耐得住寂寞。朱天文,用属于那个时代的笔触叫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看。情绪是够的,对人对事失望也总是有的。她用华丽的文字堆砌了这些个梦,不期盼,不华彩。就是一场旧事的记忆。可尘封,可悼念。切不要追悔莫及
●这个小说集怎么写的如此苍老和晦涩难懂,同名那篇小说堪称描写肉体关系最为激烈的小说,却从来没有正面提及身体
●朱天文文字之绵密需要逐字逐句斟酌揣摩,亦因此看到深处刺到痛处。很多人都说《世纪末的华丽》是全书中最好的一篇,我却偏爱《带我去吧,月光》。佳玮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的爱情故事,还有佳玮妈妈年青时的爱情故事的延续,都比其他的故事更为温暖和平凡。甚至一家三口的早餐,而其中生活中细细的观察,似乎正是一个小说家必不可少的眼力。故事里甚至带了一点点台湾对故土的乡情。它好在没有那么浓烈,没有美得那么薄情,精致得让人畏惧。
●《带我走吧 月光》读的惊心动魄。。。有张爱玲的冷冽却似更冷冽。。。
●偶有一两篇尚可~
●朱天文的叙述非常碎
●长大只是老去,不再有改进的意思,只是倾听自己体内咔嚓咔嚓钙化的声音,一切该发生的已经发生,未来的世界是可预见的窄小,剩下的是重复、枯萎。可怕的是世界并不与我们共同老去,它会继续翻新,有大量美丽的青春在不断涌出,弃我们于角落独自衰老,过气。
《世纪末的华丽》读后感(一):看不下去了
好吧我承认看不来这个风格,过于细碎又有时显得散乱。
看之前还以为是和王安忆一个风格的。
看柴师傅和世纪末的华丽还是安逸的,情感细腻,描写随性,看到尼罗河女儿感觉第一页像初中的少女杂志,实难接受,遂决定放弃有种有些疲劳的阅读。
还是留待各位文艺青年研究吧。
《世纪末的华丽》读后感(二):一个又一个的心灵独白
听朱天文的名字久,这是我第一次读她的书。挑了最薄地一本。
她能够进入人的脑子中,就是一瞬间每一个人跳跃的思维。
也许是这思维的太真实,尤其是《带我去吧,月光》一篇,爱一个人时的卑微,真实地让我晕眩。
一个小小的最初体会:真的太很,美的不够。
《世纪末的华丽》读后感(三):远观还是近处
我对于有才华的女子一向有种莫名的情愫的,有时候甚至可以从我的态度看出我的卑鄙。比如安妮宝贝,许多时候我偷看她,模仿她,却对于她文字堆砌之外的那种玩世不恭感到憎恶。因为我讨厌女子那莫名其妙的冷漠和绝情。与这样女子一伙的是一针见血般冰凉的张爱玲和小女人般尖酸睿智的亦舒。 也许这些女子内心的细腻是来源她们那略带凄......
《世纪末的华丽》读后感(四):新一年第一本书
去年就把这本书买回家了。源于这本书的作者是朱天文。之前在一本杂志上看过对朱天心、朱天文两姐妹的介绍,所以开始感兴趣。但可能是年代比较久,八几年的文字,再加上可能是对台湾文化背景不太了解,所以觉得有些晦涩,所以一直搁置在书柜里。新的一年,决定把它啃完。
:实际上,我的第一本书是《佛祖在一号线》
《世纪末的华丽》读后感(五):青春不是白白逝去的
翻开这本书,发现是9年前买的,看序这书写的是逝去的青春,真是惭愧和讽刺,还没有看,青春已经过去了9年。
朱天文的文笔真是细腻,整书都是隐喻和描写。不仔仔细细看,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慢慢品味一回头,猛然发现,她说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呀。
看过一半后,暗自庆幸,是冥冥中的安排吧,9年前看,未必读得懂,这些年的经历和成长,明白了书中很多事情和意味。
虽然青春渐行渐远,庆幸我还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