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与动物对话》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8-29 20: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与动物对话》的读后感大全

  《与动物对话》是一本由[美]克雷格•查尔兹著作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281图书,本书定价:28.80元,页数:2010-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与动物对话》精选点评

  ●译名封皮很俗,内容惊艳

  ●适合静下来读

  ●生命与生命的相遇,谁也不比谁高贵卑微文字方面,前半本总感觉不太通顺,后面就好多了。

  ●这一本居然是科普书……

  ●还是不错的,里面有些文章写得可察可感,但文章真的毫无美感可言,流水账式的叙述,加上作者大肆干涩描写未曾谋面的北美风光,我终于体会到了异乡人难以无法染指的悲哀,所以我怀着满腔想享受与动物对话的渴望在本书中挣扎,最后只能希冀辈子做个米国人了。

  ●好些地方的笑起来,好久没碰到过让人笑得开心的书了。

  ●作者的这些不同凡响经历就已经值得四星 大自然是很美,可是又有多少人有这个勇气去面对这份美丽

  ●作者的经历真非一般人可比,在下几十度的自然保护区多次与野生动狭路相逢,其中不乏大型食肉动物,这种场景可怕,看着都为作者捏把汗。文笔动人干货足,让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代入感

  ●优美的文字,俏皮贴切的比拟,物我转换的瞬息联想,身临其境之际,让人油然生出些许动物关爱情怀,当然山川风貌地理环境白描以及颇具惊奇的野外探险,也刻画的极好,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科普文学大作,自然社会人士更值得一看……

  ●读这本书令人惶恐。书背上的推荐说使人感觉到人类渺小,我看还远没达到那种感觉。甚至有那么一会儿我都怀疑所谓人性,都是我们的矫揉造作之物。

  《与动物对话》读后感(一):被翻译毁了

  故事不错,但是翻的有些问题,不少低级错误。对语言耐受力不高的人最好别看了。。。 给三星吧。

  还有个比较郁闷的就是封面好一个大猫,里边讲猫科动物的却很少。

  反正我觉得有条件还是看原版比较好。

  不知道豆瓣书评到底要多少字呢?

  《与动物对话》读后感(二):很多年以来记忆深刻之书

  在6月躁动不安的夜晚打开《与动物对话》,听见克雷格·查尔兹用安静沉稳深情并且诗意的语言诉说道:“动物的生活臆想之外。远远超出了科学论文营地篝火旁故事的范围。它像呼吸一样真实。它像孩子的语言一样意义重大。”我被克雷格·查尔兹勾走,向怀俄明州西部的山林、索诺拉沙漠、马蝇峰和达拉斯溪之间的草地,或者温哥华和华盛顿州之间的深海。   克雷格·查尔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自然之子。据说,他的母亲热爱野外探险,父亲喜欢威士忌、枪和梭罗少年时代,他就开始了野外探险生涯。从他这本野外动物手记性质的文集《与动物对话》中,看出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探险者。他走进野生动物的王国,不是为了旅游、取乐,乃至丧心病狂地伺机寝其皮食其肉,而是与它们为伍,做它们中毛乎乎或者鳞闪闪的一员。若非对大自然、对野生动物、对一切生命饱含意和尊重,我想不可能写得出这样多情的句子:“我回到凹壁里的阴凉处,睡在那只熊曾经睡过的地方。太阳下山时我再次起来。我吻了吻潮湿的岩壁,继而转向北方……”(《熊》)。   《与动物对话》记录了克雷格·查尔兹与数十种野生动物偶然相遇的故事,里面充满原始的野性的气息。这些偶遇包括在科罗拉多河里邂逅毒液可瞬间致人于死地的响尾蛇,在墨西哥北部的丛林里邂逅美洲豹,在犹他州东南部的沙漠盆地里邂逅渡鸦并遭其群体用石头围殴等。克雷格·查尔兹说,他与这些野生动物的每次偶遇,当时的场面都是“不期而遇,呼吸骤然停止”。我读他这些作品,每每猎奇心得到强烈满足,时刻都处在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   克雷格·查尔兹不仅是一个自然主义者、探险,他还是一名优秀的作家。《与动物对话》里的篇章,每一篇是精致纯美、质地优良、思想深邃的散文(韩玲准确优美的译笔当然亦有贡献)。语言朴实、机警而又富有诗歌的节奏感。他对文章的架构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心布局,非文字高手不能为之。“动物们在窥视。它们正躲在树木中,有的头扭到背后看过来,有的从树枝的缝隙间偷偷瞧着。我们在树下前行,靴底踩得干树枝啪啪直响,柔软、肥厚的蘑菇也踩瘪了下去。”(《动物》)读这样的句子,一个人的心会慢慢地安宁下来,像受到动物皮毛温软的安抚。   不少野生动物离我们越来越远,地球上所有的地方,几乎被人———这种被以智慧、残忍、贪得无厌著称的褪毛动物———以各种正当的名义驱赶和猎杀。读克雷格·查尔兹的《与动物对话》,我突然产生一个疑问:“到底是我们抛弃了野生动物,还是野生动物抛弃了我们?”

  《与动物对话》读后感(三):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

  70年代的朋友们应该会熟悉这句台词。这是《布雷斯塔警长》里对警长的描述。小时候看这部动画片,会惊诧动物竟然拥有那么多人所不能。后来见过一段视频,讲猩猩的某种智慧,才明有些能力人类也曾拥有,只是后来因为不需要而退化了。这算不算某种形式的“节能”?

  回到这本书。这本书是紧接着《万物有灵且美》看的。《万》是本轻松的读物,我坐了几趟地铁就看完了。看的时候,刚好是冬天,我戴的围巾会遮住脸,恰好容我躲在围巾里偷笑——有些情节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接着这股对动物的热情劲儿,我马上开始看《与动物对话》,结果思维的齿轮一下子卡壳了,跟不上作者的节奏。不是他快,是慢。我发觉,坐地铁看这书有点对不起作者——书写得非常安静,而地铁的拥挤和嘈杂会让我难以静心去体会其描述的美。我不得不看得慢一些,于是这本书成为我的地铁阅读史上看得最久的一本书。

  讲讲书里的动物们吧!

  最棒的追踪是作者滑雪跟踪一只郊狼。他紧跟着郊狼的足迹,在它停留的地方停留,在它跳跃的地方跳跃,在它眺望的地方眺望……他追寻着郊狼,我则追寻着他。他体会着郊狼的感受,而我体会着他的感受。他描绘得是那么真切,我的视线似乎可以直接越过他到达那只奔跑的郊狼身上。我能嗅到雪的凉意,以及风中残余的郊狼的气息。这真的是非常棒的体验之旅。

  最酷的动物是什么?我把选票投给叉角羚。“叉角羚是唯一一种属种只归它自己的动物。”这可太酷了!我喜欢独一无二的感觉。猎豹曾经是叉角羚的天敌,两种动物有着非常接近的奔跑速度。12万年前,猎豹在叉角羚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消失了。有趣的是,叉角羚依然保留了速度:“叉角羚之所以能有异乎寻常的奔跑速度,是因为它们的记忆中印刻着从前的猎豹。”我想,那些奔跑的猎豹一定会出现在叉角羚的梦里。

  最不可思议的动物是什么?渡鸦,鸟类中智商最高的族群。书中记录了一群渡鸦为被它们厮杀的猫头鹰举行的一场仪式,并对闯入的人类投石攻击。天知道它们还会做些什么。

  在作者的笔下,那些原本令我畏惧的动物都有了亲近的可能。与之相反的是,我开始害怕看起来笨拙的豪猪!我不想描绘我恐惧的缘由,一想到它我就已经有了寒意。

  读读这本书吧,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看人类以外的生灵。

  题外话:我着迷于作者讲述故事的方式,他总能让我身临其境。我借着他的眼睛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动物。什么时候我才能借助来访者的描述真切的看到他们眼中的人和事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与动物对话》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