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是一本由史密斯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性格》精选点评:
●100多年前了,国民劣根性依存。但这个洋作者100句里面有99句说中国人的这不好,那不好,总是与西方人比较,依次突出西方发达文明。有些确实是,但有些就不一样了,毕竟现在是21世纪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是留辫子的时代哦。
●有些观点不免有以偏概全的味道,但总体来说能引人思考
●很棒的一本书,可以打4.5分
●中国人内里都有一颗drama的心
●一百年了,吾国吾民还在被这本书啪啪打脸。
●其实写的蛮中肯的
●这本写于百年前的作品所描述的内容即便是放在当下来看也基本适用,强烈推荐一看。
●一百多年了,我国人民的性格真是没怎么变。儒家那一套已经深入骨髓了,深到你都不自知。这个传教士结尾还不忘推广业务哈哈
●我被这个大爷笑翻了.....自以为是的太欢乐了!竟然还再版了...如此落后and不合适的傻缺书...不过也是可以再版,让大家知道以前的老外是怎么看不起非我族类的。中国人的崛起,貌似还得学好英语扇这群傻货的脸~anyway,突然想起《小王子》里那位发现B613星球的科学家先生,非得人家穿西装讲英语才认可他的研究成果,足见其之排外和傲慢的性格~呵呵。这本书,很好笑,很励志,但是浪费时间~
●超级有趣的一本书。“中国人喜欢把马车和摊位乱七八糟的放在马路上,皇帝来的时候会撤掉,皇帝走了再搬回来”哈哈哈哈不好意思啊现在也这样。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一):如同镜子
1894年前的一本书,到今天,百年已经过去,作者是一位传教士,在中国生活22年,异国人、传教者的身份,看中国,未必都准确,但也许,在读书时,会有惊人的熟悉感,不难发现,有些东西,仍在,虽然,相当部分也在时代的洪流中分崩离析。读这类书如同对镜,其实是多一个观照角度。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二):看到进步的你,还有需要进步的你
这是鲁迅先生极力推荐的书。
123年前一位在中国(主要在鲁北区域)生活了22年的美国传教士记录的,关于中国人性格的26个特点。
一个世纪之后,除了有一些进步之外,还有很多的是根深蒂固,似乎时间停滞在123年前。
阅读这本书,当读不下去的时候,更应该舒缓一下然后继续,因为谁都不愿在镜子里看到缺陷。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三):关于国民性的历史讨论
2020第三十一本《中国人的性格》 国民性,是民国以降直至当下,人们都热衷讨论的一个热词。它把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人群总括起来讨论,试图得出一些如人的性格一样高度个性化的东西,并以此来解释先进或落后,成功或失败。 这本《中国人的性格》可以算得上是比较早的代表作品了,作者以一名外国人的视角,来观察上世纪初的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得出了一些有趣而又赤裸的结论。其中的很多描述,让近百年后的我们读来,依然有感同身受、自我代入之感。 不过,更需要清醒认识的是,在很多时候,所谓性格、所谓国民性,都会被生活方式、物质丰裕程度、社会发展阶段等等外在条件所左右。就像这位作者在批评中国人不守时一样,他似乎已忘记了就在两三百年前,西方国家同样没有普及钟表时,自己的祖先也是如此的没有时间观念。 很显然,在百年后重读这本书,我们会发现很多所谓“国民性”的东西,已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被冲洗的面目全非,这也是时移世易的最佳佐证。 开卷有益,看一本百年前的书,想想有些什么变了,有什么依旧没变,也是一件大为有趣之事。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四):信仰何在?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五):槽多无口。
槽多无口。①时代的局限性太大,本书写于清朝。②作者是一位西方的传教士,西方文化的代言人。
拒绝先入为主!!×你看星座的时候也觉得全都对,那是先入为主,忽略不符合的地方了
本书说了这么多,最终定格在“中国人没有良心”这点上,对比疫情结果再来看这本书格外有意思。看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中国人的身份再来看,看前半部分的时候一直带入中国人及身边的例子,觉得写得很对;看后半部分的时候,因为身处欧洲,跳出了身份的桎梏再来读会发现很多作者定义为中国人专有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更甚,例如,没有时间观念问题。完全就是先入为主的圈套;官员贿赂的问题,国外政治献金的操作不是更迷嘛。
还有更多在我看来就是文化差异性可以解释的问题,偏偏要定调在劣根性上,例如中国人的名字有好几个和年龄有虚实之分,名字号可以续费亲疏和身份关系,生辰八字能随便让人知道吗?其他更多的就不提了。
另外作者是带着任务来的,那就是传教。
最后,还是要对中华文化有信心和中国教育有信心,世界上唯一延续下来的文明定有其意义,我们能做的就是实事求是,不断前进,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