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是一本由亚瑟·亨·史密斯著作,学苑出版社出版的1998-04-01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性格》精选点评:
●不易读,有点琐碎,看看就行。
●顺而不从 非常有意思
●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和柏杨的《丑陋中国人》可以一起看。。。
●中国人的冷漠、麻木,人际关系中的互相猜疑,清朝的这本书中都指出了,看来这些和文革没有什么关系,是中国文化本身的问题。
●西方人分析的中国人,就像狗不能理解人的生活一样……
●带着西方人的优越感,自我的解读中国人。不过从别人的严重看自己的小细节,倒也觉得有趣。
●funny,enough.
●写的很幽默,但不失厚道。现在的中国人比一百年前还是强一些了。
●哈哈,有些很幽默。严肃思考我的中国烙印,关注局限方面。
●弗洛伊德的文笔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一):中国人的性格
我觉得说的不完全对,这是对当时时代人的描述,现代的中国人已经改变了很多了。好面子,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内在,适当可以过犹不及。节俭,与中国经济现状有关。漠视精确,应该是部分人。诸如此类,等等等等。。。。。不管哪个国家都有类似的人和事,不能以偏概全。题为《中国人的性格》实为不妥,或许是作者在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所文,可以理解。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二):很值得读的书
我们很少了解自己的祖先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一群人。从孔子写春秋开始,中国的史官就背负了超强的历史责任感,他们写史是为了正纲常,明乾坤,使乱臣贼子惧。所以我们的正史从来不写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只能从金瓶梅这种市井小说中看到一点。这很遗憾,我们要从外国人的笔记中了解自己的祖先。更遗憾的是,从这本书来看,我们的祖先在很多问题上似乎相当糟糕。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三):中国人的性格
这是一本很老的书,从作者写书到现在已然过去很多年了。此书虽有很多偏激,但中国人的性格,很多年后,依然这样。
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泱泱大国或许真的以为自己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智者.....根深蒂固的思想,传统,不管好坏,都不愿重新理性的认识。
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又有多少人愿意去重视这国学?若是文化失传了,道德流失了,剩下的还有什么?
我怕!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四):100年过去了,好像书中说的这些毛病都没改
读这本书其实是很憋屈的,就像是被一个人指着鼻子骂,但是你又不能骂回去。但是回头想想,人家说的也确实有些道理。别人100年前就发现了这些毛病,但是到现在我们也没改掉。
首先说说保全面子这个事儿。很多人追求的幸福其实是“比别人幸福”。就是想要周围的人羡慕,对自己交口称赞。可事实却是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最后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说不定别人还在背后暗自笑话。其实让别人觉得你幸福有什么用?自己过的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书中说亚洲并没有真正幸福的家庭我是基本认同的。把时间都浪费在“让别人觉得你幸福”上面了,哪里有空经营自己的生活。
在说说节俭持家,这可是中国吹了几千年的美德。我承认节俭是美德,可是故作节俭不是美德。比如买衣服的时候贪图便宜,买回家就压箱底,那不叫美德,那叫没眼光。在比如家里东西旧了、坏了不舍得扔掉,然后又用不上,天天放那边给自己添堵,还容易养老鼠蟑螂,这也不是美德,这是囤积癖。当代的极简生活更接近我心中节俭的概念。可有可无的东西直接不要,非要不可的就尽量买好的,然后长久使用。
最最让我厌烦的就是拐弯抹角,从小不知道吃了多少亏。说话永远含糊不清留有余地,偶尔还拽点儿文字故作高深。时间这么宝贵,谁有空天天跟你瞎bb,有事儿说事儿不好么?
可是,生在这样子的环境有什么办法呢。一百年过去了没有改变,再过一百年也仍然不会变。人生只有适应。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五):《镜子对自恋的人没用》
这本由美国传教士阿瑟·亨·史密斯写于100多年前的书,正如其书名所言,是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性格的归纳与描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有意无意中,总会夸大或杜撰自身的优点,缩小或忽略自身的缺点,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外族人对我辈之看法,除了新奇外,总会在一些我们自身观察的死角处,给予一个精准的刺痛。一生剖析中国人性格的鲁迅先生对这本书赞誉有加,晚年时一直希望有人能将其翻译成中文。
作者观察记述了20多种中国人性格,有褒有贬。难能可贵的是,100多年过去了,这些他所描述的性格,绝大多数没有随着时间而消失,可见其观察之细。然而,这恰恰是本书最大的遗憾,细致的观察戛然而止,作者并没有对他所总结的这些中国人性格的形成给予一个分析。也许,作为一个传教士,一个上帝的信徒,他的分析不言而明。
我是在读贾雷德·戴蒙德 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之前读的史密斯的这本书,当时对史密斯这种浅尝即止的行为颇为不屑,然而,自身水平又使得自己无法对书中所描述性格的形成提出完整自洽的分析。直到读了戴蒙德的这本书,我终于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分析结果,并对这本书及书中所述在理解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比如,作者在“缺乏时间观念”的章节中,详细生动了描述了中国人对时间观念的漠视,直到现在,我们也会在各种场合中听到这种批评或自我批评。那为什么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不强呢?史密斯没有给予解释。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注定是一个绝佳的农业社会。而农业社会对时间准确度的要求是宽泛的。过于精准的时间既不可能,也无意义。因此,古代中国将1天分12个时辰,即将时间精度定位现在的2小时。所以,如果把一件事定在“辰”时,那么2小时以内到达或完成,在古代中国都是守时的。而这是史密斯这种生活在工业时代、商业社会的人无法理解和忍受的。
对于一个自恋的人,镜子是不能客观的反映出他的美丑,这时,别人的观察与评价就显得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