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8-29 19:27: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读后感摘抄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终结》是一本由[美] 罗伯特·达恩顿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3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催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精选点评

  ●1.又民科又loser的革命者们。。2.书挺好看的,虽然篇幅有些短,八卦尤其文学八卦有些少。。3. 译者是不是默认个人都懂法语啊,要不就是那些咒语啊诗啊实在翻不出来了

  ●1968年第一版,之后法国人才有Jean Thuillier, Franz Anton Mesmer ou l'estase magnétique, 1988,能赶在本国人之前选一个题,tql

  ●对某个时期人物比较生疏,稍有隔膜。但最后到那些熟悉名字时,感觉精彩纷呈啊,对某些文学作品解读又多了一个新的角度,对社会运动的解读也多了一个新角度,某种程度上和现实很像……读了这本再去看托克维尔估计会有不一样着眼点

  ●灰常好玩~可是太贵...

  ●動物磁力學;從理性主義到神秘主義,思潮轉變得如此之快,雖然外觀似乎如舊。18世紀神奇到了這個地步

  ●挺有意思的一个角度,证实了巴什拉所说的科学作为时尚大革命分子很大程度上是民科/伪科学/江湖骗子。《社会契约论》基本没什么卵用,卢梭更受重视的反倒是复古主义。其实梅斯梅尔术还有一些好玩的点,比如梅斯梅尔——夏尔——弗洛伊德这条线,不知有无相关材料

  ●在一个充满奇迹狂热时代氛围,总让人想到当年气功热。一个底层外国人被科学协会体制共同打压,提供了某种共通的被压迫理。时尚内部的反抗与分裂与对体制的反抗结合起来。如果说畅销禁书反应的是某种底层的视野,催眠术则是比之稍高的阶层描绘。达恩顿在畅销禁书里提到如果一个体制的受益者都觉得受到体制的压抑时候,这个体制的合法性也就不存在了,革命也就发生了。

  ●粗翻。大量举例。。。。这好像是篇论文。 看评论提取信息。仔细看没必要

  ● 回忆小伙伴儿带我去参观***哈慈五行针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读后感(一):主要讲的是Frank Anton Mesmer的动物磁性

  抱着想了解下催眠术的想法去看有点失望,现代的催眠术侧重心理催眠法(暗示),梅斯迈尔的则是生物方法生理磁性说)。整本书除了提到梅斯迈尔的催眠理论,还提到了时那个年代法国科学的发展。以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去看,很多理论都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这本书的侧重点是启蒙运动不是催眠术。。当然了,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启蒙运动是挺好玩的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读后感(二):这本书根本没有译介的必要

  很多书,或者说目前译介的大部分国外版本,我认为实在没有这个必要。以这本为例,作者本身就是个啰皂大师,开篇那30多页,我读过不知他要说明什么。而我这种读者最想知道的梅斯梅尔怎么登上催眠大师宝座的?他怎么能在巴黎及其外乡笼络那么一群达官贵人作拥趸?催眠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等等,他一个也没有解释,因为他索罗的资料全都是反对派和拥护派如何对垒。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读后感(三):一点小牢骚,谁叫没有讨论区了呢

  书名Mesmerism and the End of the Enlightenment in France 里的Mesmerism就不该译成催眠术嘛,敢情都是哈慈杯息水增高鞋垫菲戈帕斯磁力胸罩那类的神棍玩意儿,拿块磁铁蹭胸脯也太没技术含量啦。中译本给翻成了《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其实Mesmerism指的是梅斯梅尔发明的使用磁石治病的法子,他相信如果人体的磁力场得到较正,心灵和身体上的疾病就可以被医好。治疗的时候常拿磁石往病人胸部蹭。(更科学地描述是季肋区,也就是上腹部,因为梅斯梅尔认为感知中枢在那儿。不过江湖郎中吃点豆腐也是好的,自然就更往上去了一点。)就像我们喝哈慈杯的水、鞋垫里放磁石以为能健康、增高一样。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读后感(四):科学与理性的崇拜

  当科学与理性成为一种信仰的时候,启蒙运动就走向了终结。17、18世纪是科学革命的世纪,科学成为人们的信仰,人们用科学解释一切,即使是牛顿也在用科学寻找第一推动力,这也为伪科学的盛行提供了土壤,催眠术作为一种可以医治百病的科学医疗方式在法国出现,最终引发各个等级的关注,人人纷纷投入到对催眠术的狂热迷恋中,而对催眠术公正的评价(皇医学会)反而被看做是学术特权阶层对学术的压制,而催眠术在盛行过程中吸收卢梭的学说,将自己装扮成第三阶层的批评特权的理论,将生病视为人类远离原始社会的历史必然,庸俗的卢梭学说借助催眠术的外衣在社会传播开来。但正是这对催眠术的疯狂的追求为大革命的爆发进行社会动员,对催眠术的狂热追求也导致神秘主义的盛行,对理性的追求走向了蒙昧,对科学的追求走向了伪科学,启蒙运动走向了终结。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读后感(五):且饮了这杯催眠的咖啡

  鲜明的大师早期作品色彩。史料宏富多面,信息活泼充盈,梳理精致得当,铺叙绵密递进。事件跌宕起伏,人物派别错综,利益关系复杂,但格局清楚,线索明晰。可贵的是理论节制,或许这是社会学看历史学的感觉,其实本当如此。每一章最后的总结都点到即止,十分精彩

  如此以小见大,《屠猫记》不是随便写出来的。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精彩结合。难怪达恩顿会在《拉莫莱特之吻》中对彼得•盖伊煌煌两卷巨著《启蒙一释》颇为不满。社会学(不是哲学,不是历史,也不是人类学或民俗学)切入思想史,着力点在此。

  翻译的也很好。页147“本亚明•康斯坦特”应为“邦雅曼•贡斯当”。

  之所以不打五星,只是因为读到此书时已经太晚了,不能在心底激发出巨浪,只是和它相互激荡罢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