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庄园》是一本由(英) 奥斯丁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斯丁最冷门的一本。 如果没有对克劳福德兄妹的出色刻画,这本书会失色很多,虽然依旧是奥斯丁式妙句迭出,但夹杂其中的过多绵密式叙述快令人窒息。 对于克劳福德先生,我只想感叹一句,可惜啊,太可惜,我都不忍心说出那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整本书看的时间很长,每每将将不耐时又总能捕捉到奥斯丁小姐描画人物心理与语言之一绝。如此琐碎的家长里短,在她的笔下都能另读者欲罢不能,确也是一种天赋。 张爱玲说,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深以为然。在象牙上雕花,虽无法广阔,但精深幽微亦是境界。
●篇幅好长,看到一半感到按节奏来说可以结局了,不!写完三角恋后还要变四角恋!在我os关系如乱麻的僵局如何收尾时,万能的大变动私奔完美打破现状。如我,看完后只能想到乡村与城市的对立,而序言写得很好,关于世俗欧洲与纯洁美洲、关于安提瓜的经济支持。亨利和芬尼有点像达西和伊丽莎白,结合本存在可能,可惜奥斯丁的意志决定了一切。因为和芬尼有太多相似,看的过程很糟心,芬尼真的完美演绎寄人篱下+温柔顺从会活得怎样憋屈。她的幸福可以说是坚守自身准则的结果,但又何尝不是被动,等待世界的意志偏爱自己这一方的时刻。其实归根结底,是奥斯丁想让乡村胜利:大自然中,安静不变的家庭秩序和宗教精神和崇高道德准则。想看单纯爱情故事的可以先跳过这一本了。
●书中的道德观或许是对19世纪英国的真实反映,但在当代社会已不再适用,显得迂腐且无趣,这也导致芬妮和埃德蒙不像克劳福德姐弟那样讨喜。而奥斯丁本人在书中的频繁现身也让人有些不适,尤其是大量作者的直接描写,仿佛在给读者「灌顶」一般。不过她对间接引语的使用堪称一绝,不仅成功塑造了诺里斯太太等人物,还开一代之风气;庭院改造、戏剧排练和芬妮回家等几个章节的安排也相当精彩。可惜结尾一章再次刷新下限,似乎芬妮的命运在一开始就早已注定。
●从图书馆借的书上充满了笔记和勾画,虽然从第一章就被这位不知名的读者剧透“芬妮和埃德蒙果然在一起了”……不过看着书边角随处可见的各种吐槽,有种不是我一个人在看书的奇妙感觉(很像弹幕)
●作者显然是把自己化身芬妮了。刻意美化男女主人公,贬低其他人的做法,让这本书在我心里沦为三流爱情小说。
●一个月前读的了,现在想想果然是如特里林所说,是一部不同于奥斯汀所有其他作品,是对”真诚的灵魂“的绝对捍卫。特里林从那场戏剧入手解读这个作品中表演和真实的二维,真是太bug级的洞察力。比起来萨义德就好像在说另一个星球上的事。
●不是这个本,是苏丹译的。芳妮和埃德蒙都过于正了,倒是克劳福德兄妹更有趣些
●最后草草结尾,结局有些太出乎意料了吧。
《曼斯菲尔德庄园》读后感(一):这里没有暗恋的感觉
没有暗恋的苦苦滋味
只是一味的感激之情
没有太多担心埃德蒙会不会和芬妮在一起
更多的是担心埃德蒙本身遭到欺骗与伤害
内心描写很细致
芬妮的甜美与善良
太值得让大家喜爱了
《曼斯菲尔德庄园》读后感(二):对于此书的翻译
这个版本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装订不错,就是白色封面容易弄脏,但对于译者,我实在不敢恭维。
英语中的有些话不能直译,一旦直译就会坏了味道,此版本译者的作者项星耀确实是个不错的译者,但他的译作属于直译,有些句子直译过来显得生硬,不顺口。
现在的翻译家再也没有像以前刘炳善、傅雷那样的了,叹叹…………
《曼斯菲尔德庄园》读后感(三):范尼是作者寵愛的人物。
《曼斯菲爾德莊園》寫於漢普郡的肖頓。寫作始於1811年2月,于1813年6月后完成。也就是說,簡奧斯汀用了28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共48章,約16萬字的小說。小說于1814年分3卷出版,與司各特的《威弗利》和拜倫的《海盜》同年出版。作品分三部分出版史當時傳統的出版方式。
《曼斯菲爾德莊園》的表面情節是兩個鄉村紳士家庭之間的感情糾葛。
一家是托馬斯.伯特倫爵士及其妻子,以及他們的子女湯姆、埃德蒙、瑪麗婭、茱莉亞,以及他們的外甥女范尼.普萊斯。范尼是作者寵愛的人物,而且故事是通過她的眼睛篩選組織的,范尼不僅是個不名一文的外甥女,還是個性格溫和的被監護人和養女。這種人物在18,19世紀小說里是最常見的。
《曼斯菲尔德庄园》读后感(四):潦草的结尾
用了很久看完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对于故事的结尾,总有一种草草收场之感。对于故事中的人物,范妮的确没有伊丽莎白活泼可爱灵敏,没有爱玛自信俏皮,也没有安妮的温婉可人。事实上,范妮给我一种虚伪自私的感觉,她的一套道德行为准则只是套用在周围人身上,而排除了她自己。二表哥埃德蒙对她从小的教导和潜移默化,使得她像二表哥一样明白何谓高尚的道德和情操,但是二表哥用这一套来要求自己,而范妮的自卑和懦弱使得她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用同样的一套来要求别人。她从来不评价自己,不审视自己,因为恐惧和担忧。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太喜欢范妮的原因。 相比之下克劳福德小姐更能触动我,她提出的让哥哥和玛利亚结婚难道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因为她和哥哥情谊深厚,他不会像曼斯菲尔德对自己的犯了错的女儿一样对待他的哥哥。更何况,克劳福德小姐提出的方法,不就是《傲慢与偏见》中达西默默为伊丽莎白所做的努力嘛。再说她对埃德蒙态度的变化,我始终表示最忠诚的谅解,没有物质的爱情不值一提。
《曼斯菲尔德庄园》读后感(五):曼斯菲尔德
打卡#曼斯菲尔德庄园#简奥斯丁#100%
和简奥斯丁以往的书不大一样,对私奔的处理傲慢与偏见是让他们结婚,这里是不能让错误继续下去。主人公芬妮受尽寄人篱下的苦楚,她的内心极为理智,能够明白最珍贵的感情是表哥埃德蒙对她的关心,出自内心的关爱,不为外界所惑。简奥斯丁这本书更有哲理,财产地位会给绅士淑女们加分,比如达西的魅力有一半来于他是一年一万英镑收入的大地主,全国大概有400户,所有大地产者占了国家20%到25%土地。有身份地位又有美德当然更好,是锦上添花。但是要明白,财产地位不能和道德划等号,曼斯菲尔德庄园全然抛开了这点势利,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为重要。看了毛姆对芬妮和埃德蒙的评论,太过刻薄了,不过他的评价我也是听听,合我意便开心,不合意看过就算了,不往心里去。而且毛姆的书太理想化,现实中不可能像面纱,或者月亮与六便士,他在书里对女性另有他爱那么宽容。下一本看爱玛,和芬妮的待遇是两个极端。芬妮是小可怜,只有内心的坚守和远方灿烂星空,爱玛是大家都奉承她,喜爱她,飘飘然而略有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