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 | 陈沉沉
睡在我上铺的“前妻”
这对兄弟夫妻,曾给成千上万夫妻提供了相爱的新模板,如今却散了。网友唏嘘。
接着,在最新一期的《脱口秀大会》,李诞宣布思文退赛,网友再度哗然。
她说,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还是有些话想说,但是后来发现——
因此她直接选择了退赛。
采访中,思文始终抱着靠枕,在程璐谈到自己的抱歉时,思文更是双手来回揉搓怀里的抱枕,双眼和鼻子隐约泛红。
虽然两人有说有笑,但在镜头前,她的举手投足,透露出一种隐忍与悲伤。
与此同时,程璐看起来似乎从容很多,他积极参赛,用自己离婚的段子赢得了晋级,在接受采访时也不忘幽默应对,甚至还引发网友热议他有“拿自己的离婚消费” 嫌疑。
面对关系的结束,思文和程璐,一个尽显疲惫,退赛休整,另一个谈笑应赛——这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他们应对离婚的策略不同,很难讲谁悲伤多,谁的悲伤少。
一个无法走出伤痛的离婚者
我的来访者小翡,32岁。
她在两年前离婚,却一直无法走出伤痛,发展新的关系。
某个周末的清晨,当她睁开双眼,看见吊顶天花,发现它和两年前别无二致。
瞬间她也发现,自己的心境也和离婚前别无二致。
因而,她走进咨询室。
她和前夫相恋3年,结婚7年,10年的感情,拗不过平淡如水的日子——到后来两个人不交谈,也不再亲密。
分手时,她并不留恋前夫,两个人也没有孩子,亲朋好友都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她自己也这么认为。
但,奇了怪了,她就是走不出来。
她的心口有种说不出的空洞感,有时莫名低落。并且,这感受持续得太久。
“先走出来,别的再说。”小翡说。
做点什么,让自己从低谷中走出来。
所以在离婚这件事上,她“故技重施”,试了一切办法,甚至向离异的朋友讨要妙招,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她不能理解,认为按照自己的个性和过往的经验,实在不至于需要整整两年,去摆脱离婚带来的低谷。
对此,她困惑而又焦虑。
她在第一次咨询中连续问了三次:为什么时隔两年,我仍走不出来?
一个人陷入到某一种状态里无法自拔,其实有许多原因:
气质类型,重要抚养人,童年经历,过往经验……这些暂且不议。
但一个常见且重要的原因往往是:
ta尝试了太多的办法,却唯独没有允许自己,尽情悲伤。
一段十年的亲密关系,尽管最后分开并不是坏的结果,但重要关系的终结,仍然是一种丧失。
当我呈现出这种不允许时,她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她本能地维护道:可是我已经悲伤了整整两年。
我回应道:确实能看到这个部分;
悲伤是一方面,但你对待悲伤的态度又是另一方面。
似乎这份悲伤一直在,但一直没有被充分允许过,所以它依然不停地往外冒。
在讨论中,她慢慢发现,每次悲伤来临之时,她都会立刻行动,去驱赶它。
她假装看不见,更不必说承认、体会和允许反复。
于是悲伤成了“房间里的大象”,以至于每一次相遇,她都要花费许多心力,去绕过它。
这是许多人在遭遇关系终结时,为了逃避和压抑情绪,所付出的高昂代价。
很多时候,人们不允许自己悲伤和脆弱,因为那往往令人羞耻。
这种羞耻感源远流长,始于我们蹒跚学步的时期。
当我们晃荡着两只小脚跌落在地,发出幼儿的啼哭时,妈妈会跑过来轻声安慰说,不哭,不疼……
可是,膝盖上火辣辣的疼痛如此真实,而妈妈的安慰,却像是在温柔地传递着:其实,你并没有那么疼。
甚至是:你不该那么疼。
后来我们考试失利,父母说:没关系,下次努力。
于是,结果没关系,似乎你的挫败感也一并没了关系。
再后来我们被炒了鱿鱼,一蹶不振,朋友登门安慰说:多大事儿,明天醒来又是一条好汉!
似乎你被炒掉,并不是多么值得一提的事。
就连我们失去亲人,也会被安慰:节哀。
类似的事每天都在发生,以至于我们普遍重复着一个信念:如果我们哀伤并且脆弱,这通常令人羞耻。
可是,人在丧失的时候,就会哀伤且脆弱,小到一次失利,大到结束一段关系。
这是全人类共通的感情。
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哀伤,往往没有被尊重。
关于悲伤的两个议题
什么叫给予悲伤最大的尊重?
回来看看思文。
她选择了“我们,结婚吗?”这一话题,企图用幽默,来抵御哀伤,甚至想把这哀伤升华为漂亮的段子。。
然而她发现,自己真的很伤痛。
以至于她做不到重拾幽默。
她决定弃赛,至少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去休整自己。
思文这个决定恰恰诠释了,什么叫“给予悲伤最大的尊重”。
她想给自己充分的时间,看见、承认、体会,并允许悲伤;
接受它,尊重它的自然发生,就像是尊重大自然中呈现的昼夜,天地,以及春夏秋冬。
然后,才有机会痊愈。
就像是来访者小翡。
当咨询结束后,她回到家中,清晨睁开双眼,那种低落的感觉再次降临。
她尝试着不再逃跑,而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体会那痛苦的流动。
两年来,她第一次因为离婚而哭泣。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时常哭泣。
她在咨询室里描述她的痛苦,诉说她和前夫之间的前尘往事。
她在体会那些过往,缅怀,并且道别。
同样被诉说的,还有她被严苛对待的童年经历。
“两年了,我好像……第一次心疼自己……”她边哭边说。
她学会了顺利度过低谷期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步:尊重悲伤。
过了一段时间,她感觉自己开始好转。
她在清晨睁开双眼,同样的吊顶天花,不同的心情。
当一个人学会面对,ta就能找到方式,去休整和照顾自己:
她开始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与自我深度对话;
把更多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而不是自动化的转移;
不再忐忑于他人的闲言碎语,尝试与内心的妄念辩论;
设立生活目标,一步一个脚印……
她看上去好了许多,眉目舒展。
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有些沮丧地问我:
“为什么我还没好?”
这是处于低谷期的人们,时常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哀伤会反复。
哀伤并不会如我们预期般走直线,而是反反复复。
这让人有种幻觉,仿佛它将延绵到,永无止境。
其实,这是处理哀伤的必经之路——你可能会经历震惊、心烦意乱、自暴自弃、悲愤交加、不断回想……
即便已接受事实,完成整合,你仍会在某个时刻,再次退回到上一阶段。
所以,想要从一段终结的关系中,顺利爬出低谷,
第一个命题是:给予悲伤最大的尊重;
而第二个命题是:允许悲伤反复。
小翡学习接受了这种反复。
为了照顾自己,她给自己安排了一次独自旅行。
她在美丽的风景中漂泊,终于用完了自己最后的悲伤。
如今,她已经重启了一段新的关系。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会像小翡抑或思文一样,路过人群,路过风景,路过温暖和孤独……终是,来去匆匆,一路在丧失,也一路都在告别。
或许读着这篇文章的你,也正在努力于,告别一段业已终结的关系。
或许在匆忙告别之前,我们需要花费一点时间,尝试着驻足,留恋一下我们付出过的努力和情感;体会一下此刻的不舍和悲伤;感受一下受伤的心灵,多么需要温情的照料。
然后我们才能说出:一路在丧失,一路在悲伤,却也一路在成长。
作者:张倩,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擅长于通过心理咨询和码字儿,增加大众在婚恋中的选择权,帮助女性破除自我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特注:本文并不适合长期抑郁、陷落于悲痛中无法自拔的人群。如为该类人士,应当寻求亲友及专业机构的帮助。
生命的根本需求
是渴望被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