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渔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这貌似是一个正常的逻辑,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容易过度解读,从而造成误解。
每个人有每个人目前所处的段位,不同的段位就会有相对应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
我听过也见过很多人说喜欢行万里路,但大多数人只是想玩,并不是想要通过行万里路去提升自己。
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行万里路,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读书,那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成为了一个借口。
相比读书和阅人,旅行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当中是一种消遣,游山玩水,鸟语花香。
而在少部分群体的认知当中,旅行是为了学习,比如在旅行的过程中去思考和感悟这个世界,去观察大自然,甚至在旅行的过程中也会读书也会阅人。
你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人会根据自己现有的认知做出不同的判断。
旅行本身并没有对错,我们喜欢旅行的心也没有对错,错的是很多人对“行万里路”的误解以及总会拿来当做出去走走的借口。
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都不同,主要源于我们目前所处段位的认知。
同样一件事,十年前我们是一种看法,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是另外一种看法。
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写过,小时候我说,长大了我要靠体力赚钱,可是现在呢?我的认知已经变了,我坚信并在执行的,就是通过脑力获取报酬。
当然了,说不定十年后我对同样一件事又是另外一种认知。
打脸不?
我觉得没啥,每个人都一样。
所以不要总是怪别人善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善变。
就像我原来非常害怕我爱的人离开我,后来当我看透人和人性的善变之后,我就理解了,就不再害怕了,珍惜现在拥有的,珍惜此刻正在享受的,至于未来,至于离开,随风去吧。
以前我很羡慕自律的人,比如每天坚持早起、每天坚持运动、每天坚持读书……
现在我也能做到每天坚持读书,于是有很多人评价我说,你很自律。
有时候我就会问自己:我真的有那么自律吗?
那天我还问朋友:你觉得我自律吗?
朋友笑了笑说:还可以。
我反思自己,其实我并没有那么自律,偶尔和合伙人聊天我还说,我最近又懒了。
然后我就在思考自律这件事,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自律,我们表现出来的自律只是别人定义的。
在我过去的认知当中,因为别人做到了每天坚持早起、运动或者读书,而我没有做到,所以我就会觉得别人很自律。
可是当我做到了每天坚持读书的时候,我对自律的认知就变了。
上个月看到一位自媒体人给自己提出了一个要求,他想要在视频号上日更100天,他接受朋友圈里所有人的监督,如果有人发现他哪一天断更了,可以找他,然后他给发200元红包。
你看,哪有什么自律,都是在刻意逼迫自己。
所以我们对于自律的理解,都是源于我们目前所处段位的认知。
如果我也用这位自媒体人同样的玩法要求自己,不出一个月,你可能就会在大街上看到我。
拿个破碗,小声吆喝:给点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