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与寄生虫共存》是一部由BBC执导,迈克尔·莫斯利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很赞!又是这位极富牺牲精神的小白鼠narrator迈克尔·莫斯利。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的确是窥探生物演化史的一个极好的窗口(而坚持不相信演化的人,会错过多少自然界精彩神奇的事实啊)!#豆瓣er都该看看,有弓形虫哟~!豆瓣——弓形虫宿主的精神角落#
●啊啊啊啊
●Infested Living with Parasites (2014)
●为了科学甘愿感染了三条绦虫的主持人,我服!最惊喜的是看到寄宿在蜗牛体内的扁虫太太太动感炫目了XD 对“恶心”、“礼貌”、“过敏”的新解读很有意思。主持人尊重虫子的态度真棒,以后再骂别人是寄生虫根本就是对后者的侮辱!
●只服主持人系列
●卧槽我为神马大半夜的看这个!好变态!1、主持人主动感染寄生虫,为科普大无畏!2、寄生虫伴随宿主一起进化,聪明有进攻性有策略甚至可以操纵免疫系统并改变宿主行为方式。3、人们利用寄生虫治病,外科手术用水蛭止血。4、寄生虫们真的在努力认真的活着,阳光正能量,一点都不丧。╮( ̄▽ ̄")╭
●真勇敢啊,敢吃绦虫,恶心得不要不要的。。。。。。。。。。。。。。
●太高能了
《BBC: 与寄生虫共存》观后感(一):重口高能!这部BBC神作竟然没几个人看过
电影《寄生兽》中,被称为“寄生虫”的微小生物们,从耳朵钻入人类脑部,控制人类的大脑,指使人类互相残杀
《BBC: 与寄生虫共存》观后感(二):神奇的寄生虫
1. 正如片中所说,关于寄生虫的“恶心”是深植于基因之中。主持人喝下那杯含有三个牛肉绦虫的水其实也很清澈,仅从画面来看毫无异常。但是因为知道里面包含了寄生虫,那种恶心的感觉完全克制不住
2. 文中提到一个假设,现代化社会之前人类一直是与寄生虫共存的,所以人类的免疫系统已经演化到“习惯”了寄生虫的存在。而现代社会发达地区,人类基本上不会感染寄生虫,反而可以导致免疫系统的失常而产生(有时候是致命的)过敏
3. 通过寄生虫的演化史可以反过来研究人类的历史。例如“体虱”是从头虱演化的,是适应了衣物纤维的一个变种,从而也说明了人类开始穿衣服的大致时期。
4. 寄生虫最神奇的还是为了更换宿主,演化出控制当前宿主的能力。而且一般体现为让当前宿主自寻死路,这点让人不寒而栗,也是让人最感兴趣的。记得韩国拍过一个电影《铁线虫入侵》,就是利用寄生虫这种能力来拍恐怖片的。
5. 疟原虫的破坏能力从书本看过相关的描述,但视频中血细胞爆开疟原虫蜂涌而出扑向其他血细胞的一幕还是太惊人了!
《BBC: 与寄生虫共存》观后感(三):被科普了……也吃不下饭了
寄生虫大科普,但是某些寄生虫特写实在是太恶心了……日剧《胜券在握》也有一些具体的寄生虫案例……
对寄生虫的普遍印象是对人体有害,主角为了研究寄生虫,首先,主角跑到非洲肯尼亚的牛肉检疫所找了一块有绦虫包囊的牛肉,并把它喝下去,让绦虫在自己的肠子里生存几周,再用胶囊相机观察它们orz场面太恶心了
然后是其他寄生虫科普,例如疟原虫如何在血液中分裂并持续感染;通过头虱和阴虱(和大猩猩虱很像)的dna分化,推测人类啥时候退掉体毛开始穿衣服;用水蛭吸血来接断指,因为水蛭素是有效的抗血凝剂,可以使静脉的血液持续流通;一个克罗恩患者主动感染钩虫并缓解了克罗恩病的症状……从而引出卫生假说,即人类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卫生了,我们的免疫系统没事做,所以会对一些无害的物质过敏,例如花粉……然后就有人会疑惑我们用了那么久的努力就是为了消灭寄生虫,现在却说需要一定的寄生虫才能维持平衡,是不是有点荒谬呢?
荒不荒谬我不知道,但看了寄生虫特写,感觉真的要保持个人卫生啊orz
《BBC: 与寄生虫共存》观后感(四):不必害怕,它们一直存在
人一出生就被无数的细菌殖民,而长年的进化,大部分细菌都与人有了停战协议共存共生。人的一生中会不断的接触新的细菌或感染病毒并痊愈获得免疫。而寄生虫也曾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所有的看不见的或者从未意识到存在的东西,肯定也在你的身体上留下痕迹,甚至是大脑。
现代生活的进步,提高了存活率。不论是多年前在抗生素发现以前一位医生发现简单的肥皂洗手就能大面积降低孕妇生产的感染死亡几率,还是在贫困地区提高厕所的普及有效降低了致命性传染病的传播。讲究清洁让我们的生活避免了许多疾病的威胁。但是生活的发展、一尘不染、人造的物件、抗生素,一切的过洁,是不是让我们又将面临着另一种危险。缺乏细菌多样性的威胁。小孩、年轻人中越来越多的过敏症,肠胃疾病等。家中有猫狗等动物的家庭,出生的婴儿抵抗力更高更不容易出现过敏。婴儿小时候有过疾病使用抗生素,长大后很大几率也会过敏,查出来发现肠道内细菌过于单一,甚至缺乏重要的有益菌群。许多疾病也与肠道这个第二大脑有关。我们的生活进步了,环境却变得单一了。怎样让你的生活环境多样化起来,或许也能改善你的健康。
我们并非人类本身,而是由人与表面无数的细菌以及肠内无数的细菌一同共同构成为人。
寄生虫,我们看到厌恶恶心,唯恐避之。而确实有许多致命的种类威胁着人类。但同时有些人患上奇怪的疾病,却靠着这些生物得到了改善。也许我们不该对细菌、寄生虫这些与我们一同进化的生物过于害怕,接受并控制它们发掘其中的益处。
《BBC: 与寄生虫共存》观后感(五):我们缺的是愿意与虫共舞的决心
YQ之下,最近特别喜欢看一些求生类/l科普l类的纪录片,然后就刷到了这部。一开始只是猎奇,且B站完全都是英语字母,我这个英专(8年没用。。。)一开始是拒绝集中精力启动智商看,但是马上被科学家come all the way 去肯尼亚只为被绦虫感染,对比下,今天新闻看到北京某中医院院长说出CT是中医”望“的延申,真的怀疑他是不是有被parasites侵蚀脑部。
严格来说yz这不是影评,算个小的观摩笔记,可以给儿子以后教学使用。
1/绦虫只可以在人体内成熟,成熟后会从你的肛门出来寻找牛羊,以便进入下个宿主。
2/人可以感染三种虱子,头虱/yin虱/体虱。前两者跟黑猩猩身上的虱子基因很像,据说可以追溯到300万年前。黑猩猩只有一种虱子,所以大概率是我们的TI毛随着时间进化成两片,虱子也跟着进化了;体虱则可追溯到200年前,暗示当时人类才开始穿衣服,可能头虱掉到衣服上,进化出新的物种。
3/寄生虫在以前环境下很多,现在随着卫生程度提高很少,但是过敏反而增加,这也可能是免疫系统不知干啥好的反应,so我们人类也开KPI大会咩?
4/我们觉得寄生虫恶心是进化的结果,身体需要我们感受到TA的恶心。
5/虐原虫的袭击真的叹为观止!
6/不同的寄生虫的策略不同:绦虫不想搞死宿主,与人体免疫系统和平共处,因为如果免疫系统突然发威,我们肠道也许会发炎,对我们也不是好事。下个层级是控制宿主:有些寄生虫比如一种蜗牛能感染的,会把蜗牛的眼睛变成跟毛毛虫的样子类似(还会扭动),而且改变毛毛虫喜欢黑暗的特性,让被感染的毛毛虫来到明亮地方,然后被鸟吃掉,从而实现其进入宿主的目标。还有一类控制比如猫弓形虫,弓形虫会在老鼠身上,那这个寄生虫就很贼了,ta会让老鼠变得不怕猫的气味,并且变迟钝,这样老鼠就更容易被猫吃掉,猫弓形虫就实现进入宿主的目标了。当然,最可怕的策略是kill宿主,杀鸡取卵模式!比如虐原虫,看到虐原虫进入人体红细胞后马上吞噬并繁殖出一大批,这种速度没有药物干预真的很恐怖!!!
7/鱼虱会从鱼的腮进入,然后长在鱼舌头上s吃鱼吃的东西,而成为舌头的一部分,其形状真的够恶心。。。
8/最后的最后,希望我们能多一些有与虫共舞决心的不管是医生还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