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知晓我姓名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8-18 23: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知晓我姓名读后感摘抄

  《知晓我姓名》是一本由[美]香奈儿·米勒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知晓我姓名》读后感(一):评《知晓我姓名》

  我无法描述我读这本书时有多痛苦,时不时的暂停,大口呼吸,游离在意识之外,这些都是不必赘述的反复状况我不想用勇敢形容她,而是想用昨晚和朋友吃饭时讲的一句话表述我的感受人能感叹正义终于到来时,我想指出的是,不是正义终于来到,而是为什么需要到来的是正义,而不是一架去度假的飞机,又或者是周末接送你去参加大提琴课的出租车。为什么要她们来承受这一切,并且还要好好承受这一切?

  《知晓我姓名》读后感(二):评《知晓我姓名》

  我无法描述我读这本书时有多痛苦,时不时的暂停,大口呼吸,游离在意识之外,这些都是不必赘述的反复状况。我不想用勇敢来形容她,而是想用昨晚和朋友吃饭时讲的一句话来表述我的感受:当人能感叹正义终于到来时,我想指出的是,不是正义终于来到,而是为什么需要到来的是正义,而不是一架去东南亚度假的飞机,又或者是周末接送你去参加大提琴课的出租车。为什么要她们来承受这一切,并且还要好好承受这一切?

  《知晓我姓名》读后感(三):评《知晓我姓名》

  我无法描述我读这本书时有多痛苦,时不时的暂停,大口呼吸,游离在意识之外,这些都是不必赘述的反复状况。我不想用勇敢来形容她,而是想用昨晚和朋友吃饭时讲的一句话来表述我的感受:当人能感叹正义终于到来时,我想指出的是,不是正义终于来到,而是为什么需要到来的是正义,而不是一架去东南亚度假的飞机,又或者是周末接送你去参加大提琴课的网约专车。为什么要她们来承受这一切,并且还要好好承受这一切?

  《知晓我姓名》读后感(四):评《知晓我姓名》

  我无法描述我读这本书时有多痛苦,时不时的暂停,大口呼吸,游离在意识之外,这些都是不必赘述的反复状况。我不想用勇敢来形容她,而是想用昨晚和朋友吃饭时讲的一句话来表述我的感受:当人能感叹正义终于到来时,我想指出的是,不是正义终于来到,而是为什么需要到来的是正义,而不是一架去东南亚度假的飞机,又或者是周末接送你去参加大提琴课的网约专车。为什么要她们来承受这一切,并且还要好好承受这一切?

  《知晓我姓名》读后感(五):评《知晓我姓名》

  我无法描述我读这本书时有多痛苦,时不时的暂停,大口呼吸,游离在意识之外,这些都是不必赘述的反复状况。我不想用勇敢来形容她,而是想用昨晚和朋友吃饭时讲的一句话来表述我的感受:当人能感叹正义终于到来时,我想指出的是,不是正义终于来到,而是为什么需要到来的是正义,而不是一架去度假的飞机,又或者是周末接送你去参加大提琴课的出租车。为什么要她们来承受这一切,并且还要好好承受这一切?

  《知晓我姓名》读后感(六):“在血迹和警方报告下面,是一个完整而美丽的人。”

  

在2015年遭遇性侵后,Chanel Miller用三年半写出这本书,描述了这段黑暗痛苦的历程。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案件,读过那份7000多字包含痛苦、愤怒、直指人的案件陈词,但没人知道这后面的绵长与幽深,以及更多的无助。

我花了两天时间读这本书,随着她不断地回到那个痛苦的时间轴,记忆缓缓深入,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磨,直到不再刺痛。Chanel书写的天分让人愉悦,但文中的细节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不安:有时眼泪会冲进我的脑门,让我的头部肿痛,有时我觉得没办法再好好坐着,站起来时又发现右手已经被左手紧紧攥红了。我甚至不得不关上夏季的空调,试图蜷到温柔的沙发上。而读到最后一章,所有的陈词再来一遍,我又觉得有千万温柔的手,搭在我的肩背上,他们和我在一起。 ——试想,如果阅读这件事已如此,经历和超越该如何之难。 她羞涩,理智,温柔。但事情发生后,她一片空白,“在自己的身体里无可归。”她像是拖着死去的尸体,在努力地让自己活下来。好在写作帮助了她:“你只能从自己的暗处写出来”。她描写细密的事物,描写阳光,食物,鱼,记录自己的感受。她写胳膊上挎着塑料袋去唐人街买菜,里面装着绿色蔬菜和粉色的猪肉粉末,“现在我的寂寞变成了一种可以吃的东西。”她写“我的头发很光滑,指甲是交通灯的颜色,我又回到了自己创造的节奏和路线中。”

“我的体验包括侵入、羞耻、孤立、残忍,我的工作是观察、感觉、记录、报告。”最终她做到了——发生的一切没有摧毁她,她忍受耻辱,丧失,不公和痛苦,像大风中保护一个小火苗一样,保护住自己的真相,然后慢慢站起来了。“每一个敢发声的女性是因为她们已经到了临界点,她实在无法在自己努力经营的生活中再多活一天了。她慢慢转过身来面对它。……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社会总是喜欢凤凰涅槃振奋人心的故事,人们看到让他们不适的东西,然后走开。但真实的情况通常在于“受害者还在原地”。社会体系倾斜,躲避责任,没有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保护,又怎么能受害的个体呈现悦人的故事?“脆弱的核心永远不会消失,创伤会一次又一次地找上门”。那些事情已经变成了有形的记忆,无论过去多少年。但“在血迹和警方报告下面,是一个完整而美丽的人,他正在寻找重新回到这个世界的方法。”

我诚服于她的诚实:“我写这本书是因为这个世界可能残酷而可怕,且往往不可饶恕。我写作是因为有时候我感觉不喜欢生活。……我写作是因为,美国的司法体系慢得像蜗牛,受害者被追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抗争,而不是花时间去创作、绘画、烹任。我写作是为了据露我们社会中权利、性别暴力和阶级权的残暴行为。”

然而,她继续写:“如果你没有被人性所打动,没有看到我所看到的而从这本书走开,那我辜负了你:那成千上万的手写信件,那海底绿色嘴唇的鱼,那的法庭记者。所有的小奇迹都支着我。”

“应该记住的不是我被侵犯的地方,而是他倒下的地方,是我获救的地方。”“不要变得和伤害你的人一样。与你的力量温柔相待,永远不要为了伤害而战斗,要为了提升而战斗。”

“我们的战斗是为了说‘你不能’而战。我们战斗是因为我们祈祷自己将是最后一个感受到这种痛苦的人。” “我希望受害者知道,她们不会被留在那里,我会在她们复原的时候和她们一起。”

书中很好的一段,在于法庭上的交锋。Brock Turner请来荣誉证人,以证明自己日常行为超乎寻常的规范,而不应该为「20分钟的行为」葬送前途后,负责帮Chanel起诉的检察官,重新追回了重点:「我们不是在追击Brock的为人,而是追击他做的事,他要承担责任。」——这就是清晰的正义。

Know My Name 英文版的封面是简约的蓝色背景上,缝补着几条金色裂痕。金色线条取自日本陶瓷的一个概念:裂缝由金子来补。而中文版的封面则打造了一个胜利者的形象:Chanel穿着红色套装,叉着腰,充满信心地抬头看前方。用胜利者来形容她显然是粗暴而单一的。她只是顽强地站着,向曾经伤害她和她们的人和体制显示:我没有被摧毁,我站起来了。我修补了我受损的每一块。即便有永久的缺失,我用温和的力量和帮助来填补。我会做更多,让世界减少不公。

“历史表明,如果你是少数派,如果没有人相信你,那并不意味着你错了。相反,它意味着社会太慢,还没追赶上你。如果那些少数人不屈服,不放弃他们的真理,世界就会在他们脚下发生变化。”

  《知晓我姓名》读后感(七):被性侵的代价有多昂贵?

  

因为关注女性权益的缘故,近年来读了不少涉及性侵案的虚构与非虚构作品。这类作品容易出现以下两个问题:要么过于平铺直叙,文学性较差;要么太多从加害者角度出发的,近乎意淫的心理描写,读来令人不适。

香奈儿·米勒的非虚构作品《知晓我姓名》成功地避免了这两个问题。在斯坦福性侵事件发生的三年后,她以真名出版了此书,回顾了该事件给自己造成的伤害,以及为讨回公道付出的艰辛努力。虽然本书涉及的话题十分沉重,但作者用流畅生动的文字娓娓道来,让读者与之深深地共情。

香奈儿是一个有一半中国血统的美国华裔女孩,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美国人,有一个妹妹叫蒂法妮。一个普通的周末晚上,刚工作不久的她和妹妹去参加斯坦福大学卡巴奥发兄弟会的派对。因为从小在斯坦福校园里长大,她对这个社区很熟悉,心情也很放松,不知不觉在派对上喝醉了。第二天醒来时,她发现自己身在医院,双手手背上结着褐色的血迹,头发里插满了松针,几个警察告诉她,她可能是被性侵了,而她大脑一片空白,并没有晕倒之后的记忆。

那天晚上,一个叫布罗克的斯坦福大一新生把醉酒的她扑倒在垃圾箱旁,用手指入侵了她,此时两名骑自行车路过的瑞典留学生挺身而出,喝止了布罗克并阻止了他的逃逸,一直到警方赶到现场。

然而,因为布罗克是有望参加奥运会的优秀游泳运动员,香奈儿又不是一个“完美受害者”,支持布罗克人呼吁不应让“20分钟的冲动”毁掉他的大好前程,还有不少评论说是受害者不该喝醉,“我的女儿就不会遭遇这种事情”。

香奈儿在网上看到很多诸如此类的评论:

“除了双方自愿的下流行为外,可能根本就没有犯罪。他给她钱了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女人会喝得这么醉?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灌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才是真正的迷:他是顶级运动员,一个非常聪明又好看的男生!人们会觉得他能找到很多想和他上床的女孩!相反,他却干了这种事来毁了自己的生活?很难相信。”

这种论调,何其可悲,又何其熟悉!

总是有无数人在为强奸犯开脱,而受害者却要花费数年的时间去维权,去证明自己的“清白”。明尼苏达事件中的受害者经常被怀疑是“仙人跳”,而近期爆出的多起杀妻、杀女友的新闻下面,总有不明真相的人留言:肯定是女的出轨、当小三、收了男人的钱。

在这种充满厌女症的社会舆论下,实名曝光自己被性侵的经历,需要很大的勇气。作者在书中写道:“那时候,我不知道钱能打开牢门。我不知道当暴力发生时,如果一个女人喝醉了,她不会被认真对待。我不知道当暴力发生时,如果他喝醉了,人们会同情他。我不知道我的失忆会成为他的机会。我不知道受害者就是不被相信的同义词。”

当受害者还在医院验伤时,强奸犯以15万美元保释出狱,在被逮捕不到24小时之后就获得了自由。

这起性侵案发生于2015年1月,审理过程却持续了三年零八个月,性侵者仅被判处了三个月的监禁。

审判结束后,一些斯坦福大学毕学生在毕业典礼当天表示抗议

在审理过程中,香奈儿化名为埃米莉,仿佛分裂成了两个自我。最初她像往常一样去上班,后来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不得不辞去了工作。因为出庭时间一再变化,她没有再找工作,先去别的城市进修了一年美术课程,对任何搭讪自己的男性都心怀恐惧,随后搬去和男友一起生活,但仍经常陷入低落、痛苦的情绪中。

在这场令人痛苦的拉锯中,香奈儿认识到,“被侵犯是很昂贵的”。不仅是对受害者身心的伤害,还有打官司的时间成本,治疗的费用,被耽误的事业发展,以及给亲属带来的影响。

据报道,审判结束的第二天,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发布了埃米莉·多伊(香奈儿的化名)完整的法庭陈述。这篇7244字的声明不仅倾诉了受害者的痛苦,还强烈抗议了特权对审判的影响以及法律系统处理性侵案的方式,发布后短短四天内获得了1100万次的点击。

这份陈述被认为是继《汤姆叔叔的小屋》以来美国最重要的历史文档之一,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发表公开信对她表示支持。在案件影响下,加州罢免庭审法官,并改变了性侵立法。这份陈述也鼓励了无数曾遭遇性侵的女孩讲出自己的故事。

▲Chanel Miller

2019年,香奈儿·米勒因出版《知晓我姓名》被《时代》杂志评为“未来百大影响力人物”。

我用了三四天时间才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不到400页的书,几度为之落泪,甚至一直在逃避为它写一篇书评。

受害者讲出自己的故事,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直以来,女性受到的道德审查格外严苛。施暴者布洛克和受害者香奈儿在事发的同一晚醉酒,但在不少人眼中,醉酒是给男性开脱的理由,强奸女性仿佛只是男性的一时冲动,女性倘若醉酒后被性侵,就成了不检点、不值得同情,会被怀疑成是两厢情愿。当男性比女性更有成就,或者社会地位更高时尤其如此。

因为举证的困难以及公开审理的过程中可能遭受的二次伤害,很多女性选择了沉默,甚至不会告诉自己的亲友或者恋人。受害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性侵犯却经常是逍遥法外,甚至重复着无耻的暴行。

香奈儿在书中说:

走在校园里的时候,我在一份报纸的头版上看到这个统计数字:四分之一,还是五分之一的女性?我不记得了,校园里有太多太多的女性遭到性侵。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数排女性符号组成的图表,那种你在洗手间里看到的符号,占据了整个版面,五分之一是红色,其余则是灰色……这不再是一场与强奸犯的斗争,而是一场人性的斗争。我必须坚持我的故事,想办法让别人听到我的声音。如果我不去突破,我就会成为一个统计数据。表格中的又一个红色的符号。”

被侵犯的女性经常成为沉默的数据,我相信还有一些数据没有被统计,因为她们甚至无法说出来——要么自己不是“完美受害者”,要么不相信自己能得到尊重和理解。但是如果人人都不说,就等于纵容施暴者继续无法无天。

正如香奈儿在书中所写:

他们(男孩们)不被要求遵守规则,而对女性来说则有无数必须遵守的规则:盖好你的饮料、紧跟着别人、不要穿短裙。他们的行为是不变的常量,而我们是被期待改变的常量。什么时候进行全面防御和管理成了我们的工作?如果有很多女孩在一些房子里受伤,我们是不是应该让房子里的男人有更高的标准,而非训斥这些女孩?为什么人们觉得晕倒比用手指侵犯晕倒的人的行为更应该受到谴责呢?”

如果我们默认这是个丛林社会,弱者只能自保,那么体力不占优势又时常遭受性别歧视的女性便不会再有自由和平等。无论是中国社会还是美国社会,都太需要听听香奈儿的诘问。

回想起有一次我因为喝醉酒丢了眼镜,母亲听闻后第一句话就是:你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喝醉?

几年前,当一个朋友去世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悼念他,说他是“和我们在一个桌上喝酒的朋友”,父亲看了便说,女孩子不要公开说自己喝酒,影响不好。

因为这是一个男权社会,所以我们就要恪守作为女性的“行为规范”?如果仅仅因为害怕被侵犯,女性就不能拥有喝酒的权利,不能有夜晚出门的自由,不能有表达的自由,那么我们就在把世界拱手让给企图控制我们的人。

只有每个女性,以及有良知的人大声呼吁,夺回属于我们的领地和声音,这个世界上才有公正可言。感谢香奈儿告诉我们:为罪恶付出代价的应当是施暴者,而不是被侵犯的人。让我们记住香奈儿·米勒,这个值得被知晓的姓名。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冬惊

  《知晓我姓名》读后感(八):“华裔版伊藤诗织”性侵受害者张小夏:请以我之名称呼我

  本文首发于《新京报·书评周刊》2019-12-24,作者丨聂丽平。文景获授权转载。

12月19日,备受关注的日本女记者伊藤诗织,控告遭受性侵的民事诉讼案胜诉,日本东京地方法院裁决前TBS电视台驻华盛顿分局局长山口敬之赔偿伊藤诗织330万日元。当日下午,山口敬之召开记者会对外宣布有意上诉,而伊藤诗织则以记者身份参加记者会。

这是日本历史上女性首次公开具名指控性侵,而伊藤诗织以记者身份出席,更让人看到她身份的多元:她不仅是性侵受害者,也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更是超越了符号存在的活生生的人。

伊藤诗织以记者身份参加山口敬之记者会。

性侵叙事从来不应该是单一的,受害者不应该被遮蔽、沦为一个符号化的存在。今年9月,斯坦福校园性侵案的受害者,一直以化名艾米莉·多伊(Emily Doe)存在于强奸故事里的混血华裔女性张小夏,以真名出版了回忆录《知晓我姓名》(Know My Name)。据悉,《知晓我姓名》的中文版权已由世纪文景购得,预计于2020年出版。

在书中,艾米莉·多伊回溯自己2015年被布洛克·特纳(Brock Turner)性侵的经历,她讲述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文学背景,以及自己在遭受性侵之后如何重建生活——她用丰富的细节重构了自己的身份:她不是姓名被隐去的“派对上的醉酒女孩”,也不仅仅是性侵受害者或是作为勇敢发声的案例,她是有着欲望、野心,会感到愤怒、抑郁的鲜活的女性:“我将在这里介绍我自己,因为在这个我将讲述的故事里,一开始我没有名字和身份。”

无名的非完美受害者:“派对上的醉酒女孩”

她的名字叫查妮尔·米勒(Chanel Miller),有一半华裔血统,中文名张小夏。

2015年1月17日午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联谊会派对后,醉酒之余的张小夏遭布洛克·特纳性侵。当时,她躺在一个垃圾桶旁,衣衫不整,失去意识,两位骑车经过的斯坦福毕业生发现了布洛克·特纳的性侵行为,制止了特纳,并随后报警。

当年23岁的张小夏,刚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毕业,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她的身份并未公开,她被描述为“派对上的醉酒女孩”、“一个失去意识的女人”,而布洛克·特纳被描述为游泳冠军、斯坦福大学高材生和“正直的年轻人”。

在性侵案件中,受害者常常不得不“自证清白”:一个衣着与行为都很保守的年老白人女性,在家中不幸遭遇入室强奸——这大概是最完美的受害者图像。以这样的标准来看,张小夏显然并非“完美受害者”:人们质疑她喝醉酒的行为,将她视作一个未能充分保护自己的女人。

她为什么会参加派对?她在派对上都做了什么?她为什么会是一个人?她的着装,她的性关系、性历史……这些问题被反复追问,将其塑造为一个“荡妇”将是十分有效的辩护策略。而布洛克·特纳声称他无意强奸张小夏,罪魁祸首是酒精。

除了自证清白,受害者还需要写一份“影响声明”,以说明遭受侵犯给受害者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影响。在《女人无名》(艾米莉·温斯洛著,徐晓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4月版)里,遭遇入室强奸的艾米莉·温斯洛写道:“假如他们要给我的案子定罪,就得要求我成为一个完美的、内心破碎的小公主。我得装得跟个傻子似的,但又不那么傻,愣愣地一字一句地说‘他把他的阴茎放到我的阴道’里”,“只有让我的情绪真实地流露出来,才能让陪审团看到我所遭受的精神创伤,但我同时还是得注意把握好尺度,不能因为太过愤怒而冒犯了他们”。

在法庭上,张小夏宣读了长达7244字的影响声明。她谈及自己遭受性侵的种种证据,并说道:“最后你说,你想让人们知道,喝酒可以毁掉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生活,那是指你的生活,而你忘了我的生活……喝酒可以毁掉两个人的生活。你和我的。你是导火索,而我承担了后果。你把我拖进了这个地狱,把我一次又一次拽回那个夜晚……我受到的伤害是内在的,是看不见的,它一直伴随着我。你剥夺了我的价值、我的隐私、我的精力、我的时间、我的安全、我的亲密感、我的自信、我自己的声音,直到今天。”

她陈述自己被毁掉的生活,并表示不得不努力让自己从受害者的身份中走出来:“你让我成为受害者。在报纸上,我的名字是‘失去意识的醉酒女人’,十个音节,仅此而已。在一段时间里,我相信那就是我的全部。我不得不强迫自己重新学习我真正的名字,我的身份。重新认识到这不是我的全部。”

而在游泳教练、前女友、父亲等人的陈述下,布洛克·特纳被塑造为一个有望成为奥运会选手的游泳健将,他过去的成就与现在的痛苦被夸大。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布洛克·特纳的父亲丹·特纳在法庭上表示,儿子不应该因性侵而入狱。他称儿子的性侵行为是没有使用暴力的“事件”和“20分钟的行为”。

丹·特纳称,儿子在审判后变得抑郁焦虑;还说,被定为性侵者,且对一些曾经偏好的美食丧失了胃口,这已经是足够的惩罚:“过去,我总是非常高兴地给他买大块里脊牛排烤着吃,或者给他买他最喜欢的小吃……现在他吃得很少,仅为了维持生命。裁决已经在很多方面摧毁了他以及我们全家人。”

虽然陪审团裁定布洛克·特纳犯有三项强奸重罪,检方建议判处特纳六年监禁,但圣克拉拉县高级法院法官阿伦·珀斯基(Aaron Persky)最终判处20岁的特纳六个月监禁(实际服刑三个月),缓刑三年。在陈词时,阿伦·珀斯基引述特纳的良好品格和醉酒事实,认为考虑到特纳的年龄和没有犯罪经历,“监禁将对他产生严重的影响……我认为他不会给其他人带来危险”。

“治愈”典型:勇于发声的沉默打破者

张小夏为此感到愤怒与失望,她认为对特纳的判决过轻,审判过程不公平:“缓刑官把这一事实考虑在内——他放弃了辛苦赢得的游泳奖学金。布洛克游得多快,并不能减轻他对我做的事情的严重性,也不应该减轻对他的惩罚的力度。如果一名社会下层的初犯被指控犯下三项重罪,而且除了饮酒之外没有其他理由解释他的行为,那么他会得到什么样的判决?布洛克是一所私立大学的运动员这一事实,不应该成为宽大处理的理由,而应该被用作一个机会,传达这样的信息:不管社会地位如何,性侵都是违法的。”

判决第二天,张小夏以化名艾米莉·多伊将法庭上完整的影响声明发布于BuzzFeed。几天后,斯坦福大学的法律教授和社会学家米歇尔·道贝尔(Michele Dauber)把特纳父亲的陈述发布到了Twitter上。

斯坦福大学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抗议判决结果。

这桩性侵案很快引发众怒,张小夏的陈述在网上得到疯狂转发,被阅读超过1800万次,CNN的一位主播阿什莉·班菲尔德(Ashleigh Banfield)在直播中朗读了整篇陈述。此后,案件引发了全国性的辩论,即美国司法体系是否对富有的白人男性更有利。

后来,法官阿伦·珀斯基被加州选民请愿罢免,并获得了超过半数选民的支持。这使他成为加州近100年以来第一位被选民罢免的法官。加州法律也在张小夏案后进行变革,对强奸的定义扩大到任何形式的、未经双方同意的性侵。此外,新的法案还规定,当性侵受害者处于意识不清状态时,即使没有反抗,其最低刑期也应当不少于三年。

这是鼓舞人心的变革。张小夏从“派对上的醉酒女孩”、“失去意识的受害者”变为勇于发声的“艾米莉·多伊”,她的形象从匿名的“不完美的受害者”、沉痛的幸存者变为励志的打破沉默者。

然而,“受害者”、“幸存者”、“打破沉默者”——每一个单一向度的符号都不足以定义张小夏。在《知晓我姓名》里,张小夏写道:“我不是布洛克·特纳的受害者。我不是他的任何东西。”她的故事,在布洛克·特纳进入她的生活前就已经开始,她的伤口也并不因为受到了巨大的关注,甚至改变了法律就因此而愈合,破碎与勇气是共存的:“我有自己的声音。他剥夺了我的声音,让我瞎摸索了一会儿,但我一直有自己的声音……我的成功,我的存在,不应该归因于他,他没有创造我。”

张小夏依然是不完美的,却是鲜活的。当她褪去“艾米莉·多伊”的面具,她是艺术家和作家,从2017年开始写作,她的母亲是一位中国作家。根据BBC的报道,她喜欢给儿童读物配插图。她的画有点超现实主义,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充满邪恶。”她还研究陶瓷和漫画书,做过单口喜剧。

在《知晓我姓名》最后,张小夏讲述了她和斯坦福大学为一块牌匾所展开的拉锯战。斯坦福大学希望在她遭性侵的现场放置一块牌匾,但他们对上面刻什么产生了分歧,她建议使用影响声明中的一句话,但斯坦福大学认为这些话不够振奋人心。

然而,疗愈大众并非张小夏的责任。她在书里写道:“作为一名幸存者,我觉得我有责任为痊愈的复杂性提供现实的看法”,“我不是来重塑特纳在校园里制造的混乱状况的。我没有义务将他的所作所为变成社会能够消化的治愈性话语。我的存在不是为了变成永恒的火焰或者灯塔,也不是为了变成你花园里绽放的花朵。”

“打破沉默”不是义务

在伊藤诗织今年7月的中国行中,一场新书发布会的主题定为“拒绝沉默,勇敢发声”,而在现场,伊藤诗织表示:“我们不用坚强地站出来说出这件事,首先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自己——怎样对自己来说才是最舒服的?”

伊藤诗织、张小夏……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沉默的依然是大多数,大多数人甚至没有报警。根据日本政府2017年的数据,遭遇强奸的女性受害者中,只有4%主动报案。美国最大的反性暴力组织“强奸、虐待和乱伦国家网络”(RAINN)估计,每1000件性侵案中只有230件报告给了警察,这意味着有四分之三的受害者保持沉默。而在2005年至2010年间没有报案的性暴力案里,有20%的受害者称她们因为害怕报复而不报警,13%的人认为警察不会给予帮助。

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美剧《难以置信》中,当玛丽·阿德勒报警称自己遭遇入室强奸后,因为她并非“完美受害者”,身边的人和调查人员都怀疑她是否真的遭到性侵。在调查人员几次三番的粗暴对待和强迫下,玛丽改称自己撒谎,称她并没有遭到强奸。

在接受BBC采访时,张小夏认为,因为没有一个可以汇报的机制,所以很多人不站出来,“受害者为什么要相信别人?我们需要为她们做更多的事。”而无论是张小夏、伊藤诗织,还是无数其他受害者,在报警、发声之后所遭受的二次创伤,都在回答为什么大多数人依然保持沉默,为什么伊藤诗织说打破沉默并非义务——非人性化的、缺乏尊重的取证过程,被告对性侵指控的否认,对性经验等隐私的拷问,非完美受害者所面临的荡妇羞辱……都让受害者不敢或不愿站出来。

美剧《难以置信》视频截图。

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张小夏说,对于自我保护而言,最开始的匿名是必要的。她讲到,就在她要上庭作证时,一张她的生殖器特写作为证据出现在法庭上。在审判过程中,她会受到匿名男子的死亡和强奸威胁,这些人是在网上为特纳辩护的人。为此,她很担心自己的安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小夏开始认为匿名不利于从伤痛中走出来——虽然她是受害者,却不得不面对被性侵的羞耻感。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张小夏说:“羞耻感喜欢在封闭的环境中生长,这是它恶化和滋长的唯一方式。你必须喘口气,这样才能洗刷掉一些羞耻感。”

“当沉默和羞耻消失后,就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了。当我们的嘴被封上,身体被进入,我们不会再呆立一旁。我们将会说出来,我们将会发声,我们将会直言。”张小夏在《知晓我姓名》中如是写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知晓我姓名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