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家 尼克·维格诺 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长时间专注的能力,其实是许多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拥有专注力,你可以从培养这6个习惯开始。36氪编译了这篇文章。
首先是好的例行安排。比如写一篇文章,对有些人来说,仅仅是回到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写作是很困难的。但有的人就会在写作前,泡一杯咖啡或茶,边听音乐边喝上5分钟。一旦喝完了咖啡或茶,音乐也听完了,就会很快进入到写作的状态。维格诺说,“就像你会在剧烈运动前做伸展运动和热身一样,一个好的例行安排可以帮助你在重要脑力工作前进行“热身”。其结果是更容易让你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次是“有效的拖延”。所谓有效拖延,是指培养一系列你可以拖延的活动,从长远来看,这些活动仍然会让你更有效率。还是以写作为例,你可以放弃当天的计划,让自己投入到另一项看起来更有趣的活动中,对于维格诺来说,通常是阅读或网页设计。虽然表面上来看是在逃避工作,但从长远来看,阅读和网页设计都对写作非常有益。例如,网页设计可以使文章更容易阅读,更有趣,更容易分享——所有这些都对一个作家非常有益。总之,拖延的冲动是正常的,当你不再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拖延的冲动作斗争,也不再批评自己时,你会发现,在短暂的生产性拖延之后,你更容易快速而轻松地回到工作中去。
三是消除干扰。无论是你手机上社交媒体的通知,还是同事到你办公桌前聊天,没有什么比分心更能破坏我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了。因此,不要试图抵制干扰,而是从一开始就避免它们。比如维格诺在写作时,会把手机放在车里,关掉电脑上除了写作之外的所有应用程序,甚至把窗户也关上。
四是对自己有同情心。维格诺说,自我批评只会破坏你保持专注和做好工作的能力。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在面对逆境或错误时记得同情自己。
五是不依赖激励。为了让自己高效完成工作,很多人会在心中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完成后打一会游戏或者看会电影。但维格诺认为,仅仅因为激励而产生专注并不意味着专注依赖于激励。“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需要受到鼓舞或激励才能工作,要相信不管你感觉如何,你都能做得很好——尤其是如果你养成了正确的习惯,让你很容易开始工作并保持专注。”
六是明确的价值观。如果你一直在做你不关心的事情,保持专注将会是一场精疲力竭的斗争。做正确的工作能让你几乎毫不费力地进入专注状态。因此,保持专注的真正秘诀是做你重视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做你觉得有价值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只做你完全热爱的事情。我们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包含着深刻的价值,如果你花时间去识别和澄清你工作背后的价值,“专注”就会迎面而来。
五种行为模式最容易让员工焦虑
压力和焦虑是职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员工的士气、满足感和工作效率。引起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个因素你可能想不到,那就是“领导力不足”。伦敦大学学院及哥伦比亚大学 商业心理学教授 普雷姆兹克 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说,领导者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压力和焦虑水平。因此,他们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沟通方式。对此,普雷姆兹克在文中介绍了最容易让员工焦虑的5种行为模式。
第一,措辞消极。领导者在书面上的措辞对其他人情绪的影响更加强烈。人们一般会反复阅读重要信息,其中的情感信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要避免自己的语言在无意间引起他人焦虑,最好的方法是避免使用负面词语,如令人惊恐、震惊、危险,以及挑战性、有问题的、不需要的等委婉说法。
第二,异常行为。现实中,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消除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因为这两种因素都会引发焦虑。同样,领导者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因此也无法提供更多确定性。但领导者至少可以保持平时的言行不变,避免给员工增加额外的压力。如果你是管理者,不要让员工猜测你接下来会做什么,这样会给员工增加又一重复杂性。保持可靠、可预料,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保持乏味无聊。简单的说,这需要你在开会和沟通的时候提供清晰的脉络,预先明确期望,避免临时修改和取消,并且尽可能地保持自己在这场大危机之前的日常习惯。
第三,喜怒无常。困难时期员工绝对不想看到领导者喜怒无常。因此你应该努力管理自己给人的印象,抑制自己的情绪,在员工面前尽量保持不动声色。如果你平时就冷静沉稳,那就尽量保持常态。虽然在危机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情绪波动才是正常的,但团队看到的你的行为模式变化越小,他们的压力就越小。能够缓解喜怒无常的办法,包括日常练习正念冥想、锻炼身体、提升睡眠质量,以及聆听他人反馈,了解自己什么时候会情绪失控。
第四,过度悲观。虽然悲观可以帮助领导者察觉和避免潜在的威胁,降低风险。但在充满压力和焦虑的时期,领导者的悲观更有可能变成负担,导致员工失去动力,并且让员工原本就很高的焦虑水平提升到造成压力的程度。因此,即使你根本找不到乐观的理由,也应该避免显得彻底悲观。努力控制自己的悲观情绪,表现出沉着冷静,可以让其他人安心。
第五,忽视员工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在困难时期关注员工的情绪、心情和压力状态,比关注他们的工作表现、效率和任务管理更为重要。要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有几个简单的方法:与团队成员一对一沟通,增加沟通频率,提出能让员工尽量发言的开放式问题,尽可能地展现同理心。
长按下方 下载凤凰FM
搜索《管理一点通》
收听更多内容
问伴读君
要读书,更要发声!不论你是想吐槽还是有疑惑,有观点还是想表达见解,都欢迎私信我们畅所欲言。
伴读君微信号:ban
分享讨论
关注凤凰读书计划公众号,点击下方写留言,即可分享精彩读书感悟。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知识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