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8-11 23: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读后感1000字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是一本由[加] 米歇尔·迪安 (Michelle Dean)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6,页数:2020-5-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读后感(一):《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读后感

  

这是一本生活在20世纪的十位杰出女性的优秀传记,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部传记作品,作者写作此书的动力在于探索这些女性,是什么把这些女性塑造成了她们后来成为的样子,她们是优雅的辩论者,她们会受到男性的阻碍,但也从他们那里得到过帮助;她们容易犯错,但不会被自己的错误定义;更重要的是,她们完全不会被人们遗忘。她们有的并没有明确地标榜自己是女权主义者,甚至有时还站到了女权主义的对立面。韦斯特认为,“勇敢的女性一直存在,所以女权主义不是创造了这种勇气,而是让这种勇气在土壤中扎根。”汉娜·阿伦特与麦卡锡渴望以女性身份发表观点,但是她们从来不希望自己的性别成为一个定义她们的特征。

对于书中十位杰出女性比较熟悉的是阿伦特与桑塔格,汉娜·阿伦特对于极权主义的论述影响深远。而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可以了解到十位杰出女性之间的交集和联系,她们有的是作家,有的是电影评论家,她们通过书评、影评、小说、严谨的学术著作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她们有的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如阿伦特和麦卡锡,有的则存在矛盾或对立,如麦卡锡和桑塔格,但是她们的共同点即在于不和善,不屈服,不避讳,用声音与社会的涡流对抗,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这些女性的声音穿透一个世纪。

这些女性是20世纪美国文学和知识历史被隐藏的核心,这本书的优点也正在于极其精准地总结了她们的生平和成就,更重要的是,她还发现了这些人之间的联系。

这本书读起来并没有那么轻松,一些太长的句子不是很容易理解,但丝毫不影响这是一部极其优秀的著作。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读后感(二):她们最终抓住那些让她们与其他人不同的东西

  

相比起中文标题,书的原标题《SHARP》更能明确的表达书中主题。

在现有记录的20世纪成就中,绕不开书中所列举的女性。她们所获得的是通过奋斗回来的成就,她们不容易被当时以男性为主导的圈子所接纳,讽刺的是,也不被一些女性或女性团体所理解。

作者在书中描写了很多这群女性独特的地方,如苏珊•桑塔纳不喜欢公关经理对她的形象处理,“这不就是那种极端时髦的情况一一我和劳森伯格一《生活》+《时代》肯定会大肆报道,这等于确立了我就是那种‘拥有一切的’女孩儿,是新版的玛丽・麦卡锡,是麦克卢汉主义( Mcluhanism)+“坎普”的女王,这些不都是我想要抹杀的东西吗”。可以看到桑塔纳内心希望人们对她的印象应该建立在她的文字(她的人格面具)上,而不是单纯的表面形象。这种对女性的理解和评价方式也一直持续到现在。

还有阿伦特对采访她的记者所说的,“ 我一直觉得有些职业由女性承担是不成体统的,那不适合她们,由女人下命令就是不怎么好看。一个女人如果想保持女性化,就应当尽量避免陷入那样的处境。我并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这个问题本身对于我个人来说无关紧要。最明白的说法就是,我一直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这些书还有很多关于她们追求自身所想要的成就,却不认同女权运动的内容。所以,如果想把这本书归纳为女权主义的书,是得不到共鸣的。她们也“倾向于不去追求那个可能是唯一认清了这种困境的运动对她们的认可”。因为她们只是“认为一个人应当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无关性别,无关其他。

20世纪的女性解放运动达到了一个顶峰,但是恰恰这群现在看来很具有代表性同时锐利的女性,她们不认同女权运动,或者对其带有怀疑的态度去看待。

最后,看完整本书有一个感觉就是所描写的女性都是普通人,她们会暴躁,会自我怀疑,会犯错,会脆弱敏感。也正是因为这一面,让人意识到:人无完人,她们也是普通的一员,但也不会减少她们锐利的光芒。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读后感(三):她们配得上世间所有的溢美之词!

  

让一个惯于讷言的人去为这本如此优秀的书写书评,也该算是一种特别的戏谑吧~~

作者细数了那个年代中彼此有关联的十几位先锋女性,她们的智慧与犀利令人兴奋而激动。那些不妥协、不避讳、不屈服的坚定声音,与时代的巨流裹挟相对抗,从而为世人带来新的希望......

书中的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女人们】都有一种特质:她们勇敢、直率、特立独行,不畏世俗,勇于在男性为主宰的世界中争得为女性、为自己心中的思想与主张而发声的一席之地!她们配得上世间所有的溢美之词!她们是时代进步中的闪耀明星!

是的,她们当然不完美。但也恰好是这份不完美,才让我们有理由、有机会亲近她们,并与之为伍......

社科文献【索恩】系列中的这本新书,堪称一部美妙的纪录片!

(译者冯璇,在社科文献也有多部译作,可谓值得信赖、本本精彩!~)

宜阅读。宜珍藏。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读后感(四):“我明白她们想说什么,这让我感到不舒服”

  

通过阅读,浮光掠影地认知了12位“锐利(sharp)"女士(其中的两位:赫斯顿、莉莲·赫尔曼,几乎是一笔带过!)。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这些作家、学者的著述基本没有涉猎过!12位中,知道或听到过名字的也不过只有阿伦特和桑塔格!因而在此不敢妄言,只简略表述“那些”一书的读后感以及对这些知性女的粗浅理解吧。

总的感觉,“这些女性都是具有毁灭性、充满危险、善于狡辩的……”(后记),但“她们完全不会被人们遗忘”(前言)!

她们不输文采

她们的共同点是“都能写一手令人难忘的文章”!她们才华横溢、天赋异禀。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多萝西· 帕克因一首小诗开启职业写作之路;韦斯特因用评论攻击小说家而成名;汉娜·阿伦特让公众注意到自己的是一份近五百页的关于极权政治的论文; 玛丽·麦卡锡在上学时就与他人创办杂志并写了她的第一篇书评; 苏珊·桑塔格作为作家的首秀便得到汉娜·阿伦特的高度评价; 宝琳·凯尔因一针见血且固执己见而 影响了后来的许多重要影评人;迪迪翁还是一名大四学生时,因获散文奖就得到了第一份杂志编辑工作;埃夫龙则是由一名优秀记者出身而成的好莱坞最佳编剧;雷娜塔·阿德勒“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能够无比确信地提出观点的天赋”;马尔科姆则是大器晚成。

她们略显风骚

相较于这些女性的才华,书中对她们的私生活几乎躲躲闪闪,似乎是担心会抹杀她们的形象,但恰恰这是她们性格塑造的不可或缺的一面。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到:多萝西· 帕克与第二任丈夫,离婚、复婚、再离婚!会在“酒吧里醉得不省人事”;韦斯特与自己攻击的有妇之夫小说家偷情、生子;汉娜·阿伦特在大学时与教授发生婚外情,最终被离弃;麦卡锡“有过一系列婚外情,不过没有哪段关系是长期的”;桑塔格对第一次与女性发生性关系的看法是“它不啻一次解放”!而在后来的人生中,她与女性和男性都约会过……;凯尔遭遇的也是未婚先孕、始乱终弃,甚至被男人不承认孩子是自己的!埃夫龙的婚姻观念可能是:考研婚姻是否成功不一定要看婚姻是否持续到最后!

她们杠精毒舌

整部书读下来,不论是书的作者还是引用的相关评论,针对这些知性女的辞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尖酸刻薄!尖刻嘲讽!(帕克);口无遮拦!锋利辛辣!争强好胜!(韦斯特);轻佻!自大狂!(阿伦特);麻木不仁!傲慢无礼!人身攻击!(麦卡锡);自大愚蠢!专横傲慢!(桑塔格);尖酸刻薄!傲慢愚蠢!(凯尔);趾高气昂!令人失望!缺乏诚意!(迪迪翁);油腔滑调!猛烈凶狠!恶毒刻薄!(埃夫龙);风格夸张!辩论严苛!“攻击方式准确无情”!“实现毁灭性的连续攻击”!(阿德勒);“微妙但极具毁灭性的间接攻击”!(马尔科姆)。

买噶!这到底是些什么样的女人啊!

她们特立独行

她们中不少人写作的初衷仅仅是“因为缺钱”!她们往往因一篇文章就扬名立万!她们绝不循规蹈矩,甚至感冒天下之大不韪!她们中从事过电影(电视、电台)、新闻的大有人在!她们大多数人极具智慧,人也很漂亮!

闭卷遐想,这些好斗的母鸡们的确不太适应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审美理念。无论自己是否浅薄与粗陋,间或夏虫与井底之蛙,但在赞赏她们的天赋、智慧和锐利之后,还是敬而远之吧!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读后感(五):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啊

  

最近大热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是一个由芒果TV推出的女团成长的综艺节目,通过训练和考核,最终选出5位成员组成女团。 女明星们尽显风采,让观众大饱眼福。可我却觉得最近阅读的《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中各位姐姐们更是乘风破浪、英姿飒爽,她们以笔为剑,以梦为马,在二十世纪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的女人们》英文版的书名为sharp,意为尖的; 锐利的; 鲜明的。作者米歇尔·迪安(Michelle Dean)是著名记者、评论家,她希望铭记这些在各自的生活中曾共同拥有一个被视为褒奖的标志的女人们,而这个标志即为“锐利(sharp)”。

说来惭愧,我生活在新时代,恰恰是那种特别不会表达也不敢表达自己的人。我喜欢规规矩矩,害怕出格,担心言行僭越。毫无疑问,我对这些观点和思想都熠熠生辉的姐姐们由衷地钦佩。

多萝西•帕克是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她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对生活中的人和事都不吝直率尖刻一针见血地指出其荒谬性。

丽贝卡•韦斯特是致力于女权和自由派运动的作家、记者、文学评论家,具备将世界的一半历史浓缩进一次用第一人称描述的旅程的能力,在1954年被评为“在世的最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的思想家和政治力理论家,著有《爱与圣奥古斯丁》、《极权主义的起源》和《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阿伦特提出了极权主义的理论,致力于考察现代社会中的政治问题和人的政治行动,并对美国政治现实和犹太问题有着大量极富原创性的洞见。

玛丽•麦卡锡是美国作家、评论家,她的评论文章及文学作品紧跟着上个世纪美国的每一个大事件,更多时候,是她创造了这些事件中的某种引领潮流的声音。时至今日,那些力透纸背的尖酸刻薄、嘲讽批判仍然专属于她。

... ...

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诺拉•埃夫龙 !早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看过她编剧、导演的爱情电影。《 西雅图夜未眠 》、《 当哈利碰上莎莉 》、《电子情书 》都深受欢迎。鲜为人知的是,在她辉煌的导演史之前,埃夫龙还曾担任过调查员和记者。

诺拉•埃夫龙

来自母亲的回忆

母亲菲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士。她从小就告诉女儿们:"如果我没能教会你们要自己做决定,那告诉你们我的想法也没有用。”埃夫龙从小就明白,生命中没有比独立更宝贵的价值。她坚强的性格或许来源于此。

埃夫龙的锐利也得以母亲的真传,在要求母亲购买第一件文胸时,“为什么不用创可贴呢?”或许对此耿耿与怀,她1972年为《时尚先生》写下了《浅谈乳房》。

只是从埃夫龙15岁时开始,菲比就染上眼中的酗酒问题,直至57岁死于肝硬化。埃夫隆深受其害,她在七十多岁时才承让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希望母亲早点过世。

任何内容都是借鉴来的

当埃夫龙还是婴儿之时,父母就坚持“任何内容都是借鉴来的”的信念。父母把在布朗克斯与菲比生活的经历写成了《三人是一家》的戏剧。埃夫隆到韦尔斯利学院读书时,她书写的家信激发父母创作了《抓住她,她是我的》剧本。

而埃夫龙出版的唯一一本小说《心火》就是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所写。当丈夫伯恩斯坦出轨,埃夫龙与伯恩斯坦的出轨对象的丈夫彼得吃了顿饭。她当时就在心里想:“总有一天这会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置身事外的特质

最初埃夫龙只是在《新闻周刊》担任调查员,一篇仿文让她成为《纽约邮报》的记者。无论是她为《纽约时报》撰写的《出版商约在哪里吃饭》,或者抨击《爱情故事》的作者埃里克•西格尔,还是对1972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斯泰纳姆和弗里丹针锋相对的报道,她都以一种置身事外的特殊素质更独立清醒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看到她们闪闪发光的一面,我们也会一瞥她们并不完美的瑕疵。作者让我们了解到一群真实的特别擅长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性们:她们都擅长于写文章,以笔为戎,投身于二十世纪大辩论的战场。她们所取得的赫赫战功理应被我们记住。曾经的她们让这个世界闪耀熠熠光辉,现在的世界需要更多像她们一样敢于勇敢表达的女性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