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接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
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松毛虫夜以继日的绕着花盆的边缘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时曾经设想:
松毛虫很快会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它们并没有这样做。
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松毛虫的盲从,在于它们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为此付出了生命,但没有任何成果。
其实,如果有一个松毛虫能够破除规则习惯而转向食物,就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人的思维也一样,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无意识的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意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不管是生活中、工作中还是情感中,如果想要有不一样的结果,就必然需要做出不同以往的调整改变。
松毛虫那种毫无意义的绕圈所导致的悲剧还说明:
在实际生活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说法并不全对,我们不能只关注做了多少事情,而且还要关注做出了多少成果。
当我们在某方面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顿时,切莫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的努力。
而应该转变思路和善于另辟蹊径,以便更有方法、效率地调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摆脱无意义的生活
可以扫码找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