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那篇大家都看不懂的高考满分作文。
日期:2020-08-06 19:16:20 作者:鬼才君 来源:鬼才君师兄 阅读:

那篇大家都看不懂的高考满分作文。

  1。

  大家好,我是鬼才君师兄

  最近工作比较忙,拖更了好几天,实在抱歉

  前几天大都在热议那篇让人不懂的浙江满分作文,也有不少同学来留言,希望我写一写这个事情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吵,先讲一些前提

  如果想怼我,请不要说“有本事你写个满分作文看看”,不好意思,我还真是个满分作文的作者,也是往届的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的参赛选手之一。

  我承认,我的文学功底没有那一篇满分作文的作者好,甚至,那位同学的基础文学水平远远超出我高中时期巅峰水平。

  写作这个事情,有非常多的手法方式,非常多的流派,没有孰优孰劣,只是场景不同,就有了适合程度差异而已。

  讲句老实话,这篇作文,连评卷老师不一定能完全看懂。

  据说,第一位阅卷老师,给这篇文章打了39分,后续两位阅卷老师都给这篇文章打了55分,最后去到作文审查组,评了满分。

  这篇文章之所以会引起那么大争议,主要是因为公开出来了

  你没看错,我观点就那么简单,就是因为被公开了。

  网友们看到之后,有表示“不能因为自己看不懂,就随意批判人家的文章故弄玄虚毫无价值”,也有人表示“这样的作文可以打满分,意味着以后的考生们可以准备几篇极力堆砌辞藻而言之无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必具体表达任何观点,只需要中间夹杂几句点题的话,就可以应对任何作文题目。”

  师兄认为,考生有这样的文学功底,有这样的胆量,确实是那位考生的本事,考场上,老师们按照正常的评分标准来评分,是多少就多少,高低自有标准。但这个事情,不宜公开,不宜推崇

  有人说“你没看到吗,那些老师也在报道里说了这个不值得推崇,你们纠结什么”,可是,家长和考生不会这样想,只会看到这种特例可能是剑走偏锋拿高分方法,是可以诱导模仿的。

  别说没可能,说句老实话,我高中的时候,就因为看了那些用文言文写的作文可以拿到满分,我就还真有那么一小段时间在纠结要不要试着模仿,最后我是意识到这种急功近利态不太健康,才坚持回自己的写作方式。我这种基本三篇应试作文就有两篇是年级范文学生,都尚且会动这个心思更何况是作文分数一直上不去的部分同学?

  目前的高考,说到底,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都是一场应试较量选择适合的方法就可以了,不必超越自己的能力,去剑走偏锋。有时候并不是风险越大收获越大,打肿脸充胖子的时候,分分钟用力过度害死自己。

  红星新闻采访了多位作家学者谈谈他们对此的看法。大部分被采访者都表示,这位考生的潜质可期,但文章更建议通过浅白语言呈现,好的文章,应该是大家都读得懂的。

  好了,说完以上的内容之后。

  开始说一些不太好听的话了。

  回归到文章本身。

  开篇就有几个网友们都看不懂的词了,尤其是嚆矢(hāo shǐ),振翮 (zhèn hé)

  嚆矢是啥呢?我教大家痴的理解方法,「矢」指箭矢,这个大家能理解吧,「嚆」看不懂呢,没关系,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字有个口字偏旁的,可能是声音相关的。白痴点理解就是「箭的声音」,射箭的时候因为声先于箭而到,嚆矢也指事情的开端。

  是不是觉得很深奥,其实很简单的意思,但有一种我们写高考英文作文时的高级词汇的样子?

  是否有点让人记起英语老师说的那句“你这个表述不够高级”

  不过,也必须承认,能写出这种“高级感”,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流。

  网上对于这篇作文,有不同的翻译版本,我认为不能完全去掉所有修饰地翻译,毕竟任何一篇文章变得极其白话的时候,都不一定能展现出原有的写作功底,将原有的一些看不懂的字眼,变成相对浅白的描述去看待评判即可。

  高考作文的评分项包括基础等级(内容项20分、表达项20分)和发展等级(20分)。

  我认为,如果这篇文章最后的满分60分是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打出来的话,我认为是合理的。反之,如果是因为辞藻极其华丽、深奥,表现出考生惊人的文学底蕴,而给到60分满分的,我觉得有失公平。

  我相信,给出39分和55分的老师,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也相信他们是按照这个评分标准,加上自己独有的见解,来给出的分数,至于后来为什么会满分了,是否有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来评,是否有因为特殊因素而超出单项上限来评分,这个可能有待商榷了。

  如果我是评分老师,以我不太专业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在立意上是ok的,论证的例子上也是ok的,加上特殊的技术流,个人感觉评个52左右是没问题的。但问我能不能给满分,不好意思,我认为不能

  为了避免被无脑撕,我必须再次承认:我的文学功底确实是没这位考生好。

  但,高考是一场有评分标准的较量,不是说你在某个方面有惊人的表现,就可以打破这个标准的上限,去把分数溢到其他项里的。换个不太恰当的类比,就像你用了一个近乎数学家的结题方法去解数学卷最后一条题,做出了一个比标准答案更完美的答题方法,但你答题格式不对,按标准就是要扣0.5分的,不能因为你答题方法牛逼就不扣那0.5分。

  就简单地举一个例子,以首段的“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为例,调侃地说一句,这个句子,都可以拿来做断句考题了。

  上述那句话的大意是:面对渺远的未来,与其因焦虑而过早拼尽全力,不如仿照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选择逃离,寻找自我诗意的栖居。

  把那些晦涩的描述改过来就是“循xxx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翅(高飞)”,是不是读起来也不太通顺,感觉怪怪的。

  “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这句描述,恐怕也有点怪怪的,如果你还是看不出怪在哪里,那删减一下看看:“他的生活观念是实践的”。

  “实践”是个形容词?

  这篇文章,是好,但是不是应当满分,我认为值得商榷。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满分,更值得商榷。

  2。

  以前读书的时候,语文好,很多人都感觉不值钱。

  很难得的,将应试教育的氛围,从奥数里拯救了出来,现在开始重视大语文了,也是个好的转变。

  我为什么会讨论今天这个话题?很简单,我很怕写作会变成一种炫技,很怕这种剑走偏锋的写法,会被某些人利用,也担心这种批改评分的方式,会助长歪风。

  我不渴望学生们在高考完之后,就觉得写作没用了。

  写作这个东西,应该是每个人用来表达自己心声,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手段方式。

  每个人都有写作的权利和写作的能力,我更渴望的是,后人能够喜欢上写作这个东西,能关心时事,关心身边发生着的一切,有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不是考场上动不动就司马迁被宫刑几千万次。

  像这位浙江考生,本身肯定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我也相信,如果一个人没有兴趣,是记不下那么多晦涩难懂的词汇的。

  我们鼓励那些有独特兴趣爱好的学生去坚持自己的爱好,表达自己的知识储备,但不鼓励大家去盲目效仿。

  

  

  不应该让写作,让语文,变成一件高深莫测的事情。

  同时,独特的才华,值得被欣赏,但不值得被过誉。

  - END -

  作 者 介 绍

  鬼才君师兄

  时而霸气时而萌。

  “长按识别,让我们开始一段有趣的邂逅”

  曾经渴望一夜成长追星揽月

  才觉温婉世界都在学生时光

  陪伴你度过漫长大学时光

  @鬼才君师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那篇大家都看不懂的高考满分作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