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原则(绘本版)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7-17 23: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原则(绘本版)读后感摘抄

  《原则绘本版)》是一本由【美】瑞·达利欧(Ray Dalio)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1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原则(绘本版)》读后感(一):来自成功爷爷分享

  

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愿望

——瑞.达利欧

《原则》这本书,从“什么是你想要的”出发,整合作者自己40年的生活工作经历阐释了他经验里的成功原则。

本书的作者瑞.达利欧是美国桥水公司创始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决策人,从白手起家到掌管千亿美元资产,他本人便是“原则”的成功践行者,因此,这本书言之有物干货满满,一出版即登上亚马逊图书排行版,中文版出版半年即卖了100万+册。然而,《原则》是一本比砖头还要厚的书,微时代完一本大部头作品是个不容易完成任务,想必很多读者如我一样,买来翻了几页,就放在书架上落灰了。

最近,《原则》出了绘本,大开本铜版纸,印刷精美色彩柔和。一本励志类讲道理的书,被具象化,绘图者尽可能考虑孩子理解能力。书的腰封赫然印着“送给每个孩子的人生成长大课”,作为成人读者,我以为:绘本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成功的原则应该属于所有对成功有兴趣的人,成年人通过这个绘本,完成“微阅读”。

翻开绘本,“献给我已出生和未出生的孙辈

(以及所有可以从中有所收获的人)

这本书为你而做”,三行字在群山之间的飞鸟之上。

人生如登山,一重山、两重山、N+1重山,孩子们能理解的成功就是翻过崇山峻岭,领略千般风景吧。绘本《原则》,尝试给读者脚踏实地行为准则和飞鸟般自由思路

所谓原则,就是行事所依据的准则,是经过长期经验总结所得出的合理化现象。一个成功爷爷的分享显然具有参考价值。爷爷很谦虚,他说:“我将达到人生旅途终点,一路行来还算成功,出于对你的关心,我希望告诉你旅途中可能会发生什么,并跟你分享一些原则,这些原则都曾经对我有所帮助,相也可以帮助到你。”人生这件事,其他人的版本都是参考书,只有自己的实践才是唯一课本。而多一个关心自己的人,多一份间接经验的参考,就可能多一分智慧,多一份成功和幸福可能性

爷爷的原则是什么呢?文字书有几百条,绘本里凝聚了其中最核心部分。列举一下:1、决定做什么,2、有勇气去做。独立思考保证头脑极度开放。如何做出好的决定?知道真相是什么,即知道现实是如何运作的。想+现实+决定=成功的生活。那么什么是成功的生活呢?为了避免更多剧透,我就引述到这里。

爷爷逻辑清晰缜密,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我以为,在我们从0开始,曲线上升又归于寂灭的人生里,瑞.达利欧的原则,是值得学习和思考的。也许孩子还不能理解抽象的原则,但是这些建议一定会象一粒种子,在土地湿润、春风吹起的时候,发芽生根,而成人阅读后即有现实的收获。

励志类的图书鸡汤居多,《原则》是不多的鸡肉。《原则》绘本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印刷,考虑到成年读者在给孩子讲述时,提高英文能力的需要,点个赞,推荐。

  《原则(绘本版)》读后感(二):想要被看到,你就必须站得更高

  

文/舒念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时常会有疑问,究竟是应该让孩子力争上游,还是应该让他们明平淡是福,在每个长望子成龙的期盼中,孩子们总是被寄予了莫大的期望,但当他们不能完成这些期望的时候,有时候就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悲剧。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平衡成功与失败的关系,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懂得进步的方法,孩子们的眼界是随着时间成长的,而家长所要做的,应该是让他们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这个世界的不同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力量就更加明显,原本作为经济管理著作的《原则》,在复杂的经济学与成功学、管理学的阐述中,最终总结成了这一本浓缩的《原则:绘本版》,作者瑞·达利欧号称美国金融圈传奇,被称为“投资界的乔布斯”,他将自己一路走来的成功与失败完整总结下来,在书的扉页,他写道:“献给我一出生和未出生的孙辈”,在这本书中,他以历经沧桑的视角教会我们如何选定自己的目标、如何迈向成功、如何面对失败,而每一个想要在人生的长途旅行中获得最终的成功的孩子,都可以借助这本书站到更高的位置。

成功第一步:目标

对于孩子们而言,目标常常只是父母设定的一个前进的方向,但很多孩子并不能明白目标背后所隐藏的重要信息。目标不应该只是获得什么样的成就,它更多结合了我们自身的兴趣、优势、弱点,在确定目标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先了解自己。而达利欧在《原则》中告诉了我们关于目标的第一个原则:决定做什么;有勇气去做。

这看似简单,但很多人难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从未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那么在接下来的努力中,你就很容易获得挫败感,进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与渴望。其实想要站得更高,我们应当先找到自己想要去的位置。

成功第二步:问题

成功不会一蹴而就,生活也从来不是一马平川,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坎坷与挫败,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应当是反思,问题不应当是我们前进的壁垒,而应当是进步的过程,达利欧提出的第二个原则便是,要想做出好的决定,知道真相是什么,至关重要。而真相就是——所谓进步,就是要么适应、要么消亡的过程。这样的答案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每个成年人。

成功第三步:诊断

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千千万,并非每个问题我们都必须解决,一方面我们要学会与自己的弱势方面共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竭力变成更好的人,达利欧自己也是经过了创业的失败,在一次决策错误后,他赔掉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失去合作伙伴、工作机会与关的人,然而经历了这样彻底的失败后,他进行了痛苦的反思,也提出了新的成功原则:痛苦+反思=进步。

成功第四步:方案

梦想+现实+决心=成功的生活。这就是达利欧在《原则》中为成功下的定义,当我们经过了之前的每一步努力,总结了经验,也获取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否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人与人之间认识的最大差异。在第一次的失败后,达利欧的伙伴们转而放弃,但达利欧将所有的问题视为经验的积累,并且设计出了适合自己的成功方案,这才让他最终获得了成功的机会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而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都将导致其他事情的发生,所以现实就像永动机一样运转,永不停歇。

成功第五步:践行

成功的五部曲是一场无限的轮回,成功本就不应该止步于某一阶段的成就,我们在不断的践行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方法,也可能会渐渐改变对成功的定义,因为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找到新的生活目标,在追寻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获得那些相关的奖励,比如新的技能、自信、成就感、朋友、地位等等,这些也都会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在经历了一生的奋斗之后,达利欧说,“成功并不在于实现目标,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只是鱼饵……与我们关心的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从而获得个人进化和有意义的关系,这才是真正的回报。”当然,这只是达利欧在自己目前的生命阶段的答案,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成功永远不止一条路,你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循环成功的五部曲,不断平衡风险与回报,成就属于自己的最佳人生。

  《原则(绘本版)》读后感(三):跟着大佬去人生的丛林里打怪升级

  

年,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原则》风靡的时候,中文版只看了不到四分之一就被搁置了。没想到今年新出了一个绘本版,是时候吸收大佬的智慧了(毕竟绘本更加通俗、可读性更强)。都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至少大佬的人生经历是可以膜拜的,生活工作的经验可以学习的。

本次的绘本版,作者以“人生”的探险之旅作为主线,向读者分享了帮助自己成功的最为核心的“原则”。与其说是“成功的原则”,我觉得“人生的原则”更为贴切。

独立思考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的第一条就是学会独立思考,给孩子培养一个独立的意识。让孩子能够跳出外部环境因素的局限,敢于拥抱新鲜事物。有学会做决定勇气,更要有把决定付诸于行动的勇气。

跌倒反思会让你走得更远

跟随故事的发展,让孩子发现在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抉择的时刻。你可能会选对也可能会选错,通过不断跌倒—反思—积累经验—继续前行,这个过程会让你变得强大。

成功的人,并不会比普通人少吃点苦,他们只是更善于总结、积累经验,比如作者,他就是在这种不断受挫的过程中,总结出:要想做出好的决定,知道真相是什么,至关重要。简单地说就是认清事物的本质。

成功五步法

确定目标→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

我们常说发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在这里,作者将它划分得更加细致,在发现和解决之间,提出了“诊断”的概念,这一点跟上文提到的认清事物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去发现问题的根本,有时候,我们很容易看到问题带来的表面现象,但更重要的是去发现深层的根源,去培养孩子思考和发现的能力。

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

在挑战自己不断前行的道路上,虽然我们已经接受了遇到挫折这个现实,但有时失败会大到我们难以想象。因为我们会发现自己并不完美,尤其是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会大大地影响我们做决定。这就需要我们跳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勇于发现自己的短板,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虽然一个人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能走得更远。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当它们碰撞在一起,就是帮助我们打开更大的世界的时候。

人生弧线

作者在写《原则》时就提到希望将帮助自己成功的原则分享给更多的人,帮助大家去获得自己的成功,在绘本版中,增加了“你的人生弧线练习”,更为具体直观地将人生铺展在孩子面前。第一阶段是你依赖他人,需要别人引导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你努力工作获得成功,成为他人的依靠,第三阶段则是自由生活,富有人生智慧,心态趋于平和的阶段。通过每个阶段的一些关键点事件,陪伴孩子走向自己的人生之路。

Anyway,如果你不想/不方便看书的话,可以直接看这个动画短片《成功的原则:超迷你探险系列》PRINCIPLES FOR SUCCESS:AN ULTRA MINI-SERIES ADVENTUERE IN 30 MINUTES,绘本的主要画面跟动画是一样的(个人更喜欢动画的翻译)。

https://mp.weixin.qq.com/mp/video?__biz=MzI1MzM3ODczNg==&mid=100002756&sn=ea29841702b5c318837242ec6c06111e&vid=wxv_1392407049262301184&idx=1&vidsn=3dbd98c4f39fd1afd9001c7ce28dcaba&fromid=1&xtrack=1&scene=0&subscene=10000&clicktime=1594733072&enterid=1594733072#wechat_redirect (我也不是很懂为什么链接这么长…)

  《原则(绘本版)》读后感(四):《原则》——隐秘的角落里有明灯照来,从来不是为了让人不知所措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的疫情,让全世界的人在被迫集体家里蹲之时,陷入了一种堪称“玄学”的状态:突然觉得无论什么看起来好像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一做起事来却总有这样那样不对劲的感觉。而且这种情绪还随着在家时间的被迫延长,可游走空间的愈加狭小,让人最终哀叹“即便想躲进心灵花园也如同无处可逃”。另一方面,大家则又努力积极地自我治愈,寻找新的精神支撑点,拼命想成为“劫后余生最先找到状态和位置的那一个”。

这种“触底反弹”绝非个例,尤其是那些家里有处于青春期前后年龄段孩子的人家——因为这意味着在家期间,家长们不但要重新梳理和家里各位成员之间的关系,还要面对早就习惯于“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当甩手掌柜”、“送到教育辅导机构就可以买个心安”的路再也走不通的痛苦。一时间,连家长各种吐槽老师的社会新闻也少了很多,怕是也发现了朝夕相处仍旧只能从言传身教入手也未必能起到良好影响的不易。

可是,面对这些“小希望”,谁又敢真的不强打起精神以身作则地在家“讲纪律”“讲原则”?在他们面前玩什么“丧”?开玩笑,一个不注意的表达,都能让当了真的孩子把全家分分钟团灭。

巧的是,最近一本名为《原则》的绘本版图书,一部名为《隐秘的角落》的网剧,几乎完美地展现了疫情下家庭玄学情绪的两个极端。一个明白解构个人大道,一个冷峻剖析人性小恶;一个主讲人生规划大方向的哲理,一个深品生活过程小细节的隐忧;一个用明朗的线条、简单通俗的词汇,用童话般的形式,想把一颗希望的种子埋在孩子心底,让人期待他们能用一生去实践那些原则,获得生命想要的圆满;一个用简要沉郁的词语、悲伤失望的心绪,用精彩的表演,把真相前粉饰的幕布一刀划开,让很多自以为是的人开始反思自己给孩子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并将留下什么。

没办法,因为一个严酷的现实是,父母爱重的事物,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的人生进程很长一段时间。

比如父母下意识地表现出对哪些人的爱,对哪些人的逢迎和隐忍,对哪些书籍的选择,对哪些事物的认可才是他们愿意展现给孩子们的……比如,他们会告诉孩子,“原则,就是行事所依据的准则”;他们可能会愿意把《原则》这本书里最重要的第一条念给孩子听,希望孩子能“独立思考,并保证头脑极度开放”;还告诉孩子这是美国金融圈投资传奇人物瑞·达利欧都最看重的原则,相信并坚持践行这些原则就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比如大把金钱、幸福的家庭、公平的待遇……

可是,一直身处“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和他的妈妈不会认为这句话完全正确,因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被迫练出来的;而因为家庭被人插足拆散而极度缺乏安全感、缺少相应的教育经历的人,怎么会信任地开放自己全部的头脑去听从很可能带着有色眼镜接触他们的人的想法呢?

可是从局外人的角度讲,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法制健全、只是因为成人间扭曲的情感变得不那么明亮的现实世界里,依旧是正确的。所以,朱朝阳就算被同学栽赃、被老师误解,不对妈妈忽略自己的感受有太明显的不满,就算不信任多年后突然找上门来的、身为杀人犯子女的朋友,就算发现被爸爸套话录音更不信任爸爸,也会成长为一个再现实不过的孩子,每次还来不及抱怨自己的不如意,就转而积极地听了妈妈的安排,继续尽量灵活地处理自己觉得能搞定的所有事情——没办法,他的爸爸,妈妈,妈妈能负担得起的学校里遇到的同学,都是这样过来的,朱朝阳的家庭也不由分说地要求他没过渡、没理由地接受这样的成长方式。

他甚至会一直暗暗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着怎么“成功地收获所有自己想要的,还不必陷入麻烦”。可是,他真的懂得“什么是成功的生活”吗?

有的时候,对于隐秘的角落来说,如果角度不对,看到了光明,不意味着就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反而开始觉得,那是自己无法触及的最遥远的距离。

毕竟,对朱朝阳来说,每一次幸运地躲开不利的伤害,能够当作若无其事地生存下去,就已经是“进化”了。只可惜,进化的方向不是某一个人能控制的,而是很多生命的选择的结果共同推动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应当承认的原则。瑞·达利欧总结为,“任何事情都会重复发生只是细节上略有不同。有些事重复发生的周期较短,……而忽视很久没发生的事,尤其是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但历史会重演。”

除非愿意应对相应的风险,打破这一类规律发生的闭环。如果一直被人视为隐秘的角落里的人,被谎言包围,倒不如光明正大说出所有连带巧合的真相,即便中间历经了不少曲折,也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朱朝阳拥抱的现实,也远比一般人不完美。很多事,他宁愿从来没发生过,宁愿从来没选择过——长久在隐秘的角落里,没有人注意,没有能力和立场表达自己的意愿,突然有人要他为别人的生死正义负责,即便有明灯的光亮照过来,他的第一反应也会是低下头,等周围的光能更多地“先拥抱他”,他才可能放下心里的不知所措,相信妈妈没时间提及、身边的好的一面里隐含的“原则”。

哪怕这些原则,会让他再次面对自己的恐惧。

而能够直面对自己恐惧的一刻,我们称之为“成长”。

唯有相信,唯有放下,才能解脱——只需要,我们在恰好的时候,又一次看见了身上有光的人。

那个时候,妈妈因为忙碌、自尊、自怜的一切选择,都会成为一个孩子“懂事”的催化剂。无论她是真的不知道朱朝阳的想法,还是想装作自己不知道朱朝阳的想法,她都不会明白,正好身处其他处境却有着相对合理想法的人,相信了朱朝阳,会让他做出什么决定,成人们也常常没时间去想,几个孩子因为纠缠而隐秘的真相,彼此之间会怎样求证真实、保持透明、不假思索不计后果地付出,只为了完成“心照不宣的使命”。

朱朝阳只会选择向妈妈一并隐瞒真相。因为他知道真相的光亮,已经在妈妈刻意向自己隐瞒一些事时,转而把妈妈逼去了更加隐秘的角落。他会开始懂得为什么自己认识的成人不对他提及何谓“原则”,因为那些人怕孩子用这些原则质问他们的失败,反抗他们的决定,他们害怕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们要求孩子做个干干净净好人的原则自己无法一直坚守。

好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坚持原则的人,会成为照进他人生命里的一束光,哪怕只是正巧那一刻,你代表的光亮正好让对方睁开了眼睛。

这个时候,最好的收获从来不是角落里那些灰色的财富,而是我们真正关心的人愿意和我们一起走向希望和未来的坚定信念,以及能让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的原则。此时,我们获得的奖励,也不再是看似只能一个人苦苦撑到苦难的丛林尽头才能找到的未知宝藏,而是把帮助他人获得幸福和成就自己再次找到的使命,当成更重要的事,希望自己能分享经历的真相中,那些能够让别人得到收获或者解脱的东西。

“痛苦+反思=进步”。

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困境,在试错的过程中,依旧能坚持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

人生中的失去和获得,从来不是失去一部分就等于失去了所有,但是一旦有所收获,从多个角度看来,未必不能因此获得所有曾经希望获得的东西:只要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后,决定好获得的前后顺序。

比如说,把身处隐秘的角落被光明晃眼后短暂的不知所措,当作是另一幕人生迫不及待要送给自己的全部高光的提前预演,下一次,一定会比第一次的猝不及防更加淡定从容。如果有人能第一次就自如地应对接招,必然会是他人生命里如闪电般炫目的狠角色。

那个时候,回看自己人生的所处位置,评估自己关心爱重的一切的所处位置,应该就能更加正确地看待各种进退得失了吧。

毕竟能真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只有自己。很多人看似是在为你考虑,而实际上,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依旧不能完全脱离同时追索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不“进化”,就意味着自动选择消亡。

而我们的原则是,重申一遍,选择“快乐、健康,自己进化的同时,也为人类进化做出贡献”,继续默然但不隐秘地用自己的选择,成为推动这个世界发生改变的一个分子。

  《原则(绘本版)》读后感(五):聪明如朱朝阳,为何会在母亲的教育下渐行渐远,心如陌路?

  

最近很火的《隐秘的角落》,讲的是三个孩子和一个杀人犯的故事。与另外两个小主角相比,朱朝阳是里面看似最幸福的一个,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学业,有爱他的妈妈,有爸爸;只是不爱说话,有事闷在心里,反倒不如严良血性、不如普普活泼。

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却在母亲的严厉教育中,心如陌路,渐行渐远,那份让严良和普普都羡慕不已的亲情,没有让他觉得自己很幸福,在母亲的监管下,花钱记账、不敢接受爸爸的金钱奖励、只有成绩第一时母亲才会露出含蓄、会心、傲娇的微笑,为何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也许,朱朝阳和母亲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他们虽然是亲母子,却将生活过得太过孤单、太过严厉,孤单的只剩下做饭、花钱记账和成绩名次,严厉的近乎霸占与偏执。

这就是没有将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的鲜活注入母子的亲情中,丧失了生活中应有的原则,缺失了母子间的亲情沟通,冷漠了互相体谅的心,也逐渐消化了那份母子间应有的温情与感动。

身为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与爱,总想做成自认为孩子心目中的最好的父母,也总想让孩子变成最好的期望和未来,所以会更焦虑于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对未来充满未知和忧虑,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是什么样的,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父母更是担忧孩子将来的社会环境是否会接纳现在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那么,我们该如何理性应对呢?

《原则(绘本版)》是美国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对冲基金投资人瑞•达利欧,基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撰写的《原则》改编而成的,以轻松的形式、平等的姿态、浅近的语言,娓娓道来生活的道理、原则,与孩子畅谈人生、理想、成功,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商业的头脑、创业的方法,更有生活中的智慧和教育中的分寸。

作者在《原则(绘本版)》一书中提出的“头脑极度开放”、“进化”、“真相是什么”、“拥抱现实”等,从另一个角度引领孩子独立思考、虚心接纳不同意见、享受失败、寻找同伴,从而赋予孩子更大格局、更高视野,以原则拓宽孩子的人生边界,无惧未来挑战。

进步=痛苦+反思

在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是要拥有好的原则。原则是方法,它能帮助你成功应对所遇到的现实。原则是成功的秘诀。每个成功的人都有令他成功的原则。

然而,这些帮助人们成功的原则,却是在一次次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自我更新所得到的。作者对这样的过程,对这样的旅途,用可爱又简洁的图画形容出来,让孩子明白,即使自己有时候没做好,也没有关系,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可以继续前进。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即使跌倒了,也要再勇敢地爬起来,才能不被失败打倒,才能在痛苦和反思中使自己进步。

用实例告诉孩子道理是再好不过了。通过作者成功-失败-成功的描述,孩子懂得了成功与失败的道理:即使成功了,如果不继续努力还会失败;即使失败了经过努力也有可能再次成功。这就好比孩子背古诗,即使今天记住了,明天不复习,依旧会忘记;即使今天忘记了,再继续努力背诵,依然会牢牢记住是一个道理,这样的用心理共情法讲述成功、进步的原则,使孩子能正确认识到“进步”的方法,寓教于例,更有共鸣。

成功的生活=梦想+现实+决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从小时候上学起,老师就会问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有的孩子相当科学家,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动物学家、考古学家……总之,我们的梦想都是孩童时期游戏的最高层目标。老师会鼓励我们,为了自己的梦想,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

现在想来,亲爱的读者,你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吗?你成功了吗?

成功的生活就是梦想实现后的生活。但是实现梦想,需要内心有坚定的目标,需要自己付诸实践,还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各式难题,最终达成心中所想。

当读到这里,孩子就脱口而出:我的梦想是当考古学家,所以我要好好学习知识,将来去各大洲挖恐龙化石,不怕困难。

我真的为孩子的态度、决心和自我认知而使劲鼓掌!

通过作者的这一段有意识的描述如何实现梦想,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斗志和认知态度,更让孩子明白梦想的实现并不是口头说说就能来的,还需要努力实现和克服困难。

成功五步法: 目标→问题→诊断→方案→践行

正如上面提到的梦想的实现原则,这里,作者给出了成功五步法:确定自己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分析问题获得问题的诊断结果→根据诊断进行方案的定制→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完成目标。

这是一套切实可行的达到成功的方法。但是为什么还是成功的人不多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

自我意识障碍会导致我们否认自己的弱点,明学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是大多数人都会犯的意识形态错误,我们把自己的认为看的很重要,甚至比了解真相还重要,这就导致当别人提出不同观点时,自我的盲目辩解和敌视,局限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自己的成长。

思维盲点障碍会导致我们看不到问题的全面,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只局限于自己所见到的,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也会限制我们的视野。

要想取得成功,就需克服这两种障碍,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接受他人的建议,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才能在成功路上多一份深思熟虑,多一份目标达成。

成功路上无小事。只有与周围的家人、朋友、伙伴互相扶持,共同商讨,多听、多看、多想、多交流,才能更全面地认识问题、深度了解问题,才能在进一步的行动中明确方案、直击目标。当我们跟随着作者一步步完成这成功五步法的时候,书中灰暗的图片也变成了明亮的色彩,周围的危险一目了然,图形结合如此形神具备,让孩子有豁然开朗、眼前一亮之感,更加深刻理解了作者的观点。

三阶段人生弧线:依赖学习→渴望成功→帮助他人

如果将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的话,每个人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追求。

第一阶段,是处于依赖并学习的阶段。从出生到参加工作之前,都是这个阶段的事情,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性格、教养和行为方式;良好的学校环境会给孩子带来丰富的知识、强大的大脑和良性思维方式,在这两种环境影响下,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智商、情商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孩子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思维的重要阶段,父母、学校的影响力最强大的阶段,把握好这一阶段的培养,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阶段,是工作、成家、育儿、退休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自己成为生活的主宰,有责任有担当的重要角色,是否进步、是否成功就是这一阶段的考核关键期,也是考验第一阶段成果的展示期。家庭是否幸福、事业是否成功,都在这一阶段呈现,越努力越幸福也是这一阶段的特点。

第三阶段,是人生价值的辉煌期,成功的人会利用这一阶段,继续帮助后人走向成功(好比作者就是这么做的),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意义。当然,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还比较遥远,尤其是对孩子来说是无法想象自己的后半生的,但是可以给孩子以启示,告诉他未来并不遥远,成功也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每天努力,每天进步,终会达成人生的理想和成功。

此外,书中精简却富有哲理的语言、精准干练的中英文双语搭配,都可作为名言警句进行背诵,一方面能更深刻理解书中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英语口语、增强英文背诵;书中精美的图文结合也是该绘本的一大亮点,不仅增加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更能让孩子在色彩丰富的图片的帮助下精准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意义。

作者创作《原则(绘本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分享帮助孩子在前进过程中不盲目、不消极,努力实现目标、取得成功。在书中,作者提出了高层次的对成功的认知,对个人目标达成的理性过程,就像是指导孩子“成长”的百科全书,希望孩子通过对各种原则的掌控,能顺利解决人生路上遇到的各式难题。

这是一本活泼生动的绘本,也是一本视角独特的育儿书,父母与孩子的亲子阅读,会各有收获,各有成长,《原则(绘本版)》不仅指导孩子达成未来目标的原则作为,更是给父母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使得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解决人生路上各类问题、共同迈向成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原则(绘本版)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