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命》是一部由塞巴斯蒂安·莱里奥执导,瑞秋·麦克亚当斯 / 蕾切尔·薇兹 / 亚历桑德罗·尼沃拉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违命》影评(一):禁忌之恋
一个背负巨大愧疚自我放逐他乡、一个隐忍麻痹嫁作人妇。但是再次相见,才发现有些东西一直都在、从没有离开过。很感动的是,女主发现自己怀孕之后的坚决,那种自己怎么都可以忍、但是为了孩子有选择自由的权利敢于挑战一切的那份坚定和勇敢,我都差点要哭了。重要的是可以选择的自由,love is love.
《违命》影评(二):离开总是更容易吧!No……。
豆瓣评分太低了吧!在我的Les影单中的应该能排到前三的电影,同心难改,阿黛尔的生活,违命。整个影片看似漫不经心甚至略带压抑的叙述,却把宗教与人性,婚姻与性向,束缚与释放的矛盾体现的淋漓尽致,张力十足。细节方面处理也很棒,两位瑞秋爱欲横流,眼波流转的船戏太好看了,开车之后 ronit为Esti 拍照的那段真的是太美了,有颜有肉有剧情
不知道年少时她们曾有怎样的爱情。但是我想,是困在不爱的婚姻里这些年,见不到Ronit的这些年,让Esti对她有了更深的渴望。Ronit对她而言,不仅仅是遗失的爱情,还有她自己渴望但是不曾有过的勇气。
最后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她们没有在一起。但是Esti已经跨出了离开的第一步。我想,她终会幸福的~
《违命》影评(四):可见一般
一星给挚爱的女主,一心给挚爱女主顿重的痛楚和自私的灵魂。一定要纠缠或者一定要宽恕,最后我爱你一定就是最后。所有的最后都是缘灭。
就片子而言,以为非常不怎么样的电影也许有了不错的演员片子会从某种角度得以支撑,可惜了连在性爱场面都无法得到升华,可见极其一般都显得不够。
唯一让人感到有哲学层面的是电影的想表达禁锢解放氛围和导演拍摄手法如出一辙,相当无聊,不懂为何取材如此狭隘,还要倔强的拍成电影。excuseme?
她们这是相爱吗?像恋人那样?
绿帽小但心忒大的男主全程懵逼状态,知道真相立刻暴走,最后教堂讲演清新脱俗玩世纪大和解?
全片就像一个走错天空组露着板牙嘴撅着嘴的钢铁直男,费了吃奶的劲集全身查克拉只为一哆嗦!
“看呀!俺在这疙瘩发帖哪!”
打着同性恋的幌子无力地向宗教势力抗争的故事,不管你是一个女人,还是一个主教,在宗教势力面前,都是无力、弱小的。一个宗教,它能生存几百甚至数千年,它必定是经历过无数的鲜血和战争,不是一两个人的抵抗、不是一两句有力的言论就可以改变它的,但也不说明这些弱小的抗争没有丝毫意义,人类历史上的很多革命,很多文明的进化和人类智慧的进步,都是从这些小小的抗争开始,或是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人类文明应该要注意这些宗教势力的影响,也要了解一些个体声音细节,才能让文明上升到更高的高度,让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得到同步升级。
《违命》影评(七):重逢,是救赎还是深渊
半夜被猫咪推倒杯子的声音惊醒。大抵本来就因为电影带来了不安的情绪,现在清醒的不像半夜三点。这篇影评大概还会更新。不知道迷迷糊糊写下来的,明天看到会不会后悔。
看完预告片就心里一咯噔,果然看完电影自己又双叒叕哭了。总说看电影不要戏那么多代入感那么强,可揪心的疼就像又回到了辰离开的那一幕。
有的评价说感情戏来得突然,没有由头,可这种一点就着的情愫,又要怎么解释多年来深藏在心里,幻想过几千遍的重逢。
选择结婚,大概是懦弱和屈服,没有离开的勇气,只能苟且偷生。选择喊她回来,就真的是自私了。自私的想试探自己的内心,对生活的忍耐度下降,想走。
《违命》影评(八):自由是人人都有权选择
叙事顺序出彩,哪怕在知道题材的情况下仍然能利用过往的细节创造悬念,而且剧情铺设的特别耐心到位,让每一次戏剧冲突时的角色对白都自然而真实,令人感同身受,比如Esti讨要自由的时候,比如Dovid说出你们都是自由的,等等。
喜欢本片处理亲热戏的手法,没有像以往很多LGBT影片一样,利用摄影美学去美化禁忌之爱,而是选择用尽量平实的镜头,将这样的感情诠释得跟异性间的爱没什么不同。这背后是观念和意识的进步,是创作者对LGBT爱与自由的莫大自信。
同样加分的还有对社群文化问题的展现,仅仅坐几站地铁就像跨越了几个世纪来到当代自由的伦敦,从中不难看出种族社群形成的文化孤岛对自由平等进步的阻碍。多民族共存容易,而价值融合道阻且长的问题是不少优秀欧洲影片的重要议题。
《违命》影评(九):触及知识盲区
#2018bjff,1)两位女主从学校出来乘地铁去酒店开房的转场段落拍的极美,候车时嘈杂人群中的二人,彼此欲言又止,地铁开动后,固定镜头中,只有躲在角落里的二人和摇晃的车身,虽然不知地铁开向哪里,但是终将带他们远离以前的生活,二人没有视线交汇,没有确认彼此的眼神,但是复苏的爱意却满的要溢出画面
2)房间的隐喻贯穿全片,义子声称他能管好自己的家事说:这是我的房子。女主一想要和自己的父亲切割,便要卖掉的自己父亲的房子,但是父亲在遗嘱里把房子捐给了教堂。女二想要给自己的孩子自由,便从洁白无瑕的卧室里搬出来住到了沙发上。义子最后拒绝了教堂拉比的职位,三人在教堂门口前拥抱。白色的房子在背景中若隐若现,那是他们为何聚在此地,为何彼此冲突,为何彼此和解的源泉,横贯了他们迄今为止的生活。
3)配乐给的太足,多次让人出戏
《违命》影评(十):離經叛愛(Disobedience,2017)
1、離經叛愛(Disobedience,2017)的海報竟是劇透,怎麼有這麼蠢的宣傳呢?
2、電影運用了許多的手法讓情節工整與緊密,包括三場性愛的安排,頭尾雙扣,流水與玻璃的意象,以氣氛基調分章等。情節推進與結果都十分合理,可惜,在電影史與思想史的脈絡中,沒有什麼新鮮、突出或深刻且特殊的見地。
3、從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My Own Privare Idaho,1991)起,歸入家庭的同性戀就在文學、電影等藝術上被視為失去自我,此片抱持同樣不公平而停滯不前的觀點。如果將瑞秋懷茲和瑞秋麥亞當斯的生活比較,不少人認為放蕩的瑞秋懷茲相對而言更擁有自我。暫且稍等,這裡值得提出來的是,當瑞秋懷茲自我放逐去紐約,她在酒吧廁所和「男人」做愛,而且一臉愁苦,這說明了她仍沒有自由,因為自由歸根究柢是一種心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