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史上最美6首无题诗,到底写了什么?
日期:2020-07-03 07:30:09 作者:诗评万象 来源:诗评万象 阅读:

史上最美6首无题诗,到底写了什么?

  唐诗余说

  

  

  

  李商隐无题讲解

  余福智

  文学史上第一批《无题》诗是由李商隐写出的。李氏无题诗精品甚多。后人对这些无题诗往往觉得难以理解,于是有人专门去“索隐”,以为诗人写的是自己不好意思直接写出来的往事,例如和女道士眉来眼去之类。我以为未必如此,下面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宋朝有钱惟演、刘筠、杨亿三人,都十分崇拜李商隐。杨亿曾写《无题三首》,钱、刘如数和之。这九首诗其实都是围绕着同一故事来写的。故事内容可以从钱惟演如下这首诗梳理出来:

  误语成疑意已伤,春山低敛翠眉长。

  鄂君绣被朝犹掩,荀令熏炉冷自香。

  有恨岂因燕凤去,无言甯为息侯亡。

  合欢不验丁香结,祗得凄凉对烛房。

  ——某女子丈夫本来很恩,不料在口角或调笑中提起旧情人(还不知是真有其人还是本无其人),却惹得丈夫震怒离,她再怎么解释无济于事了。

  钱、刘、杨三人经常酬唱,其实都是在比试仿效李商隐的工夫。就着一个传奇故事,用诗写出读后感而以《无题》为名,应该是沿袭着李商隐的做法的。

  有了上述这个事例,再考虑到传奇小说在中唐时已盛行,我的推测是:李商隐是第一个用诗来写小说读后感的人。试《全唐诗》所录李商隐16首《无题》诗,都是可以从“小说读后感”的角度去解释的,甚至可以说是只有从这一角才能解释的。下面选他最为著名的6首来读一读,并追踪其小说内容梗概

  昨夜星辰夜风,画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兰台某某,夜赴贵家饮宴。其时和风吹拂星斗满天。于楼堂夹道间,忽睹一丽人迎面而来。某怦然心动,丽人亦报以青睐。俄而席上重相见,隔座传杯,脉脉含情;分曹射覆,痴痴巧笑。遂不觉夜之将尽。闻得更鼓频催,骤觉官身无奈怅然一别,明知后会难期;惜哉此生,竟似断蓬无力。走马摇鞭,春寒料峭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书生某某,尝邂逅女郎,相得甚欢。忽一日,女黯然不乐。询之,则泣曰,刻日将随父远行,惟望速归以续前缘耳。生坚约是夕幽会,女慨然应允,遂去。生整饰小楼,自午及申,满心期待。讵料一鼓二鼓,侧听而无声;三鼓四鼓,眺望而无影。至五鼓,生然独坐,忽见杨柳岸边,风吹芦苇,月照征帆,而伊人背立舱中。生欲狂呼,无奈喉头发哽,急切间而去帆已杳矣。忽又见信使束装待发,生不及细思,搦管成书,则复觉其墨色浅淡,殊不称意。正彷徨间,晨钟骤响。生拭目惺忪,惟觉摇摇烛影,半照帘栊,而微微麝香,残存绣被。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某生,才名远播。春夜独坐,忽闻荷塘侧有异响。初不介意。俄而门锁铿然落处,有佳人拥炉香而入。其夜缠绵,言之不尽。更漏将残,女曰,妾视君如韩寿,久已留心,恨不得便。今者一偿所愿,足矣。复遗绣枕曰,此物虽轻,乃妾亲为,略效宓妃之意,愿君宝之。言毕遂去,瞬间而芳踪杳然。来去自由,竟不知其何许人也。明日,广询诸朋辈,亦无知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女门族清华,庭训严毅,院落深深。此一夜之情,得诸偶然耳。生固自念非其匹,而女亦未言长久之计。斜月沉沉,五更向尽。别离在即,相拥无言,共听庭花瑟瑟自落。已而女低语曰,此生思念,至死方休。生泫然未及自誓,而女已飘然引去矣。烛光摇曳,烛泪盈盈。生自是朝思暮想,惧荣华之易落,恐寒月之相侵。女家第宅,隔闾可望,而一似天渊,尘世惜无青鸟以通音问也。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祇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是夜,天穹一碧。生料女复过,遂跨马以逡巡。俄而果见伊人车驾,辘辘而来。生注目罗衣。女觉之,急以团扇掩面。而星眸半露,娇羞之态,尽夺生魂。生痴立移时,始悟尚未诉其衷曲,而车驾已绝尘去矣。其后,生每夜守株,往往更阑。然自春至夏,竟无影迹。而生未死心,于往来要道,系马垂杨,犹冀一遇焉。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秋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首诗使用“莫愁”“菱枝”字样,可知小说女主人公为水乡少女。又从使用“神女”“小姑”典故及“了无益”字样看,则此女子当时应已不在人间。再从“菱枝弱”“桂叶香”去捉摸,则似是该女子艳名远播而又无力抗暴,遂致不测。而首尾两联则表示男主人公闻讯专程凭吊,于女子家一夜无眠,无怨无悔。

  综合以上六首诗来看,失落感都表现得很强烈。同时,男主人公对于已失落的美好的东西,依旧一往情深。

  李商隐一生,自己很执着,因而也很欣赏故事主人公的执着。

  故事虽是爱情传奇,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功名事业的执着追求,在诗人的生命体验里是相通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可以是爱情的表示,也可以是爱事业、爱国家的象征。“斑骓祇系垂杨岸”,可以是寻觅明知已经不在的意中人,也可以是象征寻觅明知已经失去的施展才能的机会。

  李商隐和杜牧一样,处在中晚唐之交,力挽狂澜的热血依旧沸腾,因而洋溢于诗行。他们也同样爱好意内言外,绝不肯向白居易的诗风靠近。杜牧以七绝见长,清俊潇洒;李商隐则以七律称雄,穠丽之中时露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其诗歌语言尤为特出,他那种把优美的声韵、缤纷的词藻、焕然一新的比喻、巧妙得出神入化的对仗、运用得非常恰切的典故,组成永恒精品的能力,是无人可以企及的。

  【作者简介】余福智,1936年出生于广州市。1958年毕业於中山大学中文系。执教于中学与大学中文系共三十餘年。

  在大学主讲中国文学史,又曾开设选修课,讲授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与诗论。有《美在生命》、《寻找原装庄子》、《唐诗底蕴》、《中华文化传统散论》问世。曾出版CD《唐诗粤韵之美》,又曾在佛山电视臺主持《粤讲粤过癮》节目。

  公众号推荐

  精彩推荐:

  两首血泪斑斑的七言律诗!

  一首被骂到关闭评论的诗,到底写了什么?

  何兵:鉴于事件涉及本校声誉,我有义务向社会澄清一些事实

  葛剑雄:穿汉服、拜孔子,这算是哪门子继承传统文化?

  刘道玉:我国无一所大学校训中有“自由”二字

  北大教授:教育系统的奇葩逻辑!

  陈独秀出走北大与缺席“一大”之谜

  让善意不再尴尬!

  全世界的精英教育,都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灵魂的修炼

  葛剑雄:穿汉服、拜孔子,这算是哪门子继承传统文化?

  龙应台:人是如何一步步变坏的?

  历史上最著名的五大道德难题

  令人震撼的半分钟犹豫!

  梁文道:这是一个尊严稀缺的时代!

  蒋经国:回忆割走外蒙古的来龙去脉

  营救左宗棠:汉族官员的集体觉醒!

  陶行知: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欺负弱小,是一种畸形的享受!

  安意如:读王维的诗,就像看电影

  两首血泪斑斑的七言律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史上最美6首无题诗,到底写了什么?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