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2020年上半年,我最喜欢的20本书
日期:2020-06-30 22:30:11 作者:魏小河 来源:魏小河流域 阅读:

2020年上半年,我最喜欢的20本书

  今天一过,2020年就过去一半了。虽说里早有准备,但真到了此刻,还是会有些惊诧

  回首这六个月,书是读了一些,但不成系统文章写了不少,可是马马虎虎

  也做了一些视频,终究没有什么成果

  从去年初始,心里就横着一块石头,到今天也没有落下去。着挺笃定,夜里也会发慌。

  不说丧气话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今天分享一下2020年上半年,我读过并觉得值得推荐的20本书。

  大家可以收藏一下,且作参考

  01 小说

  《云游》

  作者:托卡尔丘克

  一月份,去了一趟日本。一路读《云游》。车站飞机、海边、地铁餐馆……这本书确实跟着我云游了一番。

  这是一本很难被归类的书。写的是旅行,但又不只是旅行。它是小说,但又混杂了非虚构文本

  它驳杂。自由轻盈神秘没有一以贯之情节,没有主要的人物,没有高潮,也谈不上结局

  然而,它包含一切,令人着迷。

  02 小说

  《失明症漫记》

  作者:若泽·萨拉马戈

  二月份宅在中一整月,没有出过小区大门。倒也过得充实

  重读了《失明症漫记》,萨拉马戈的代表作。一本关于瘟疫,关于末日景象,关于人性的善与恶的小说。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突然瞎了,会发生什么?

  萨拉马戈以杰出想象力描绘了一副废土世界人们挣扎绝望

  关于人,作者说道我们是这样的混合物,一半是冷漠无情,一半是卑鄙恶劣

  03 历史

  《瘟疫与人》

  作者:威廉·麦克尼尔

  《瘟疫与人》的作者是威廉·麦克尼尔,他有一本《西方的兴起》非常有名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简单的说,这是一本首次将历史学与病理学结合起来,重新解释人类历史和文化重要作品据说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钢铁》便是受此书启发

  这本书虽然是历史书写,但是不同于一般以政权更替视角的人类文明史,而是在梳理人类历史的时候加入传染病学的视角。

  通过这本书,我们将会发现原来个人类的迁移民族的盛衰、社会的荣枯、文化的起落、宗教的兴灭竟然都与瘟疫有关

  04 科普

  《病毒星球

  作者:卡尔·齐默

  《病毒星球的》是一本特别好读的科普书,对小白非常友好。没有复杂术语,没有艰深理论,只用100多页的篇幅帮我们讲清了三个问题

  病毒到底是什么?

  病毒与人类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们熟知的比如感冒、流感、埃博拉病毒、 SASA病毒是怎么感染人类,并发展流行病的?

  读完此书,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05 建筑

  《建筑的故事

  作者:帕特里克·狄龙

  这其实是一本特别清晰的建筑史。结构上、文字上,都对一般读者非常友好。不会有看不懂的情况

  《引言:建造一栋房子》就娓娓道来的讲述了人类是怎么从洞穴,建起了木屋,建起了砖房,慢慢发展出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以及如今的摩天大楼。

  这本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介绍了建筑的基本构成,各个时期建筑风格的样式,还有大量的手绘图片,可以细致且高效的了解建筑。

  作为了解建筑这种艺术的入门书,实在是太好不过了。

  06 小说

  《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

  作者:威尔玛·斯托肯斯特罗姆

  猴面包树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树木,而这本书也确实来自非洲。作者是南非作家威尔玛·斯托肯斯特罗姆。她不仅是一位小说家,还是诗人和演员。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一本充满异域感,同时充满生命力的书。讲的是一个女奴辗转于四个主人之间的故事。

  往大了说,这不仅是一个奴隶寻找自我的故事,也是一个女性的自我觉醒。作为被剥夺,被规范的女孩,从未有机会决定自己的人生,她辗转于不同的主人之间,却从未委身于任何人,因为她的精神是独立的。

  小说对父权社会,以及作为压迫而存在的文明制度并未有剑锋麦芒的批判,却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力度。

  整本书的语言摇曳、神秘,甚至还有一些性感。总之,是一场非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07 哲学/谈话

  《走出唯一真理观》

  作者:陈嘉映

  我推荐过很多次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非常喜欢陈嘉映老师。他说理,但是没有学究气,甚至没有专业习气。

  这本书不算专著,是陈嘉映近几年接受采访、对谈、演讲,所作文章的集子。

  书中谈到了很多我一直在思考,并感到困惑的话题,比如:在多元文化的当下,如何面对相对主义?在平民文化的时代中,有没有可能做一个卓越的人?在多媒体兴起的时刻,该如何面对文字系统的溃败?

  这本书当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困惑,但给了我不少启发和信心。

  08 小说

  《烧纸》

  作者:李沧东

  大家都知道李沧东是韩国大导演,但在成为导演之前,他其实是个小说家。

  他的电影充满人文关怀,深度介入现实,却并不流于表面。他善于从小人物的故事着手,去撕开社会现实的裂缝,让人看见其中的不堪,以及那些未及清理干净的伤口。

  这本《烧纸》,也是一样。他在小说中有着非常强烈地,与社会现实对话的欲望。这本书中,不仅有战争带来的创伤,历史遗留的问题,代际之间的矛盾,也包括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

  它们共同构成了韩国80年代生活的图景,而这一切,都被李沧东细腻、生动地捕捉到小说之中。

  09 散文

  《她们》

  作者:阎连科

  这是阎连科的散文集,写得是他生命中重要的女性:母亲、姑姑、嫂子、姐姐、孙女、曾经的相亲对象。

  毫无疑问,这也是一本生命之书,和《我与父辈》遥遥呼应。

  当然,这是属于阎连科自己的生活往事,但也带出了时代中,一个家族中女性的命运,她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她们的心灵和故事。

  10 小说

  《移民》

  作者: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这是一本小说集。作者是德国作家温弗里德·塞巴尔德。《移民》是他的成名作,包括四个短篇小说。故事不同,却构成了一个整体。

  比如,每一篇小说都是以一种追忆的方式去写作的,常常是第一人称叙述,但“我”并不是主角,反而更像一个侦探,去访问、拼凑出关于这几个人物的一生。让人想起《暗店街》。

  另外,每一篇小说,都配有许多照片,并且文本也与照片呼应。这种文本组合,特别像是一般的散文作品。然而,这一整本书,确确实实都是小说。不知道那些照片是哪来的,又是怎么和小说内容结合在一起的?

  另外,这本书的文字密度极大,它并不重情节,而是营造了一种叙事空间,一种不疾不徐的,充满耐心,植物性的文字感觉。

  11 游记/历史

  《穿越非洲两百年》

  作者:郭建龙

  去年,我推荐过郭建龙的《汴京之围》,这本《穿越非洲200年》是他的新书。

  这本书,是关于非洲的。它既关乎非洲两百年来的历史,同时又有作者在非洲的亲身经历。不是隔靴搔痒的历史梳理,同时也有切身的观察体会,好的非虚构作品,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吧。

  大体上,我们对非洲的印象,要么是乱,要么就是穷。但是它为什么会乱?又有多乱?一直乱吗?所有国家都乱吗?我们知道的少之又少,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个刻板印象。

  这本书,是一座桥梁,让我们可以真正了解非洲的过往,了解到一个更立体、真实的非洲。

  12 读书随笔

  《十三行小字中央》

  作者:江弱水

  之前推荐过江弱水的《诗的八堂课》,非常喜欢。这本《十三行小字中央》是他的最新文集,读起来非常愉快。

  江弱水学养深厚,视野广阔,古典、现代、中国、西方,样样可以来。

  书中写罗隐、杜甫;读《水浒》《聊斋》;谈翻译、文学研究;推举顾随先生的诗词课,批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评《纳博科夫传》《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每一篇都颇有洞见,文字亦练达,而且不打哈哈,再大的名头,该说还是直说。

  是一本可以时不时拿出来翻翻看的书。

  13 阅读

  《阅读的故事》

  作者:唐诺

  唐诺我也推荐过好多回了。这本《阅读的故事》是一本读者写给读者的书。

  唐诺以过来人的身份,不疾不徐的传授阅读的经验,翻检阅读主题之下所有读书人都面临或将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比如“好书是不是越来越少了?”“书读不懂怎么办?”“从哪里开始阅读?”“太忙了没空读书怎么办?”等问题。

  不过,他不是直接功能式的回答,而是关于阅读这一主题的“跑野马式书写”,读起来有丰饶之感。

  14 自传

  《活过,写过,爱过》

  李银河

  这本书是李银河自传《人间采蜜记》的增订版,增补了5万字。收录了照片四十余张,有许多珍贵的生活照。

  李银河出生于1950年代,虽然她在序言里说自己没有经历过什么大事,但也见证着时代浪潮的一次次翻滚。

  这本书从童年写到如今,有成长经验,有和王小波的爱情故事,也有学术志业。不管写什么,她下笔都很坦荡,读来爽快。

  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写文革期间串联、成长的经历,以及和王小波在一起的往事。后半本,则更多是对她的学术历程的梳理。正好对应书名:活过,爱过,写过。

  15 小说

  《春山》

  作者:何大草

  这是一本关于王维的小说。小说不厚,大概八万字。写得是王维生命中的最后一年。

  整部小说的内容,不过是和裴迪去访友,与裴迪谈话,等裴迪归来,间或到后山给和尚画壁画,与来访者聊天。没有什么情节,却看得人很舒心。整本书有一种淡淡地幽默,以及一种疏淡的美。

  作者的语言很迷人,大量的短句,下笔极为简省。句子和句子之间,好像有微风。

  这本书读下来费不了多少时间,当然,也得不到什么微言大义,只是,可以从迷雾中认出一个王维,以及发现这迷雾的美。

  16 小说

  《逍遥游》

  作者:班宇

  和《冬泳》一样,《逍遥游》也收录了七篇小说。

  《冬泳》中的小说,比较集中于下岗工人的故事,篇篇交错,形成一片海潮,给人一副落日余晖的整体印象。《逍遥游》则离开了这个范围,如果非要归纳,这一本书中,隐隐有一个更大的主题——命运,或者说生活——有一些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人只能受着,至于具体如何接受,如何排遣,便是小说要做的事了。

  在班宇的小说中,生活并不容易,时而凝滞,时而晦涩,但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生命的庄重。

  17 关于木心

  《木心上海往事》

  作者:铁戈

  读过很多木心的书,但对木心的过去,了解得并不多。从1951年到上海浦东高桥育民中学教书,到1982年远去纽约,木心在上海一共待了31年。这是他的全部青春。他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作品,也遭遇了许多不幸。只是,那些作品,大多被销毁,而那些往事,他也很少提起。

  这本《木心上海往事》,可以说是一种补充。作者铁戈是木心在上海时期的忘年交,曾和木心在一个圈子里有过交往,也与木心当年结交的朋友熟识。

  这本书有他自己的回忆,加上与对朋友的追访,总可以拼凑出一副木心在上海时期的样子。

  18 小说

  《时间龙》

  作者:林耀德

  《时间龙》是台湾作家林耀德的最后一部小说,第一次在大陆出版。

  这是一部科幻小说,关于权力、欲望、暴力、政治。但同时,这也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

  对我来说,这本书最令人着迷的,不是主线故事,而是一些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部分:想象力,气氛,画面和语言。

  林耀德在这本书中,创造了很多有意思的幻想元素。不知道他是不是很爱电影,总之,读他的小说,常常会遇到令人惊奇,且印象深刻的场面。

  读这本书,不能抱有读科幻小说的期待,反而常能有意想不到惊喜。

  19 小说

  《银河系边缘的小失常》

  作者:埃特加·凯雷特

  《银河系边缘的小失常》是继《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之后,以色列小说家埃特加·凯雷特创作的全新短篇小说集。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那样,看埃德加·凯雷特的小说就像吃跳跳糖,它们噼里啪啦的接连不断的给你刺激。他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重新组装,把它们变成奇怪的样子,在使你惊奇的同时,也提示着某些现代病。

  除了写小说,埃特加·凯雷特还和人合作绘本,这本书中也有不少亲子题材的小说,很有趣。

  20 历史

  《剧变》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

  贾雷德·戴蒙德上个世纪出版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影响了很多读者,甚至很多作者。

  这本新书《剧变》,所写的内容,是对七个国家曾经或正在遭遇的危机,进行回顾、梳理,分析它们是如何度过危机的,并总结出关于国家度过危机,应该必备的能力。

  这七个国家,分别是芬兰、日本、智利、印度尼西亚、德国、澳大利亚与美国。

  如今,我们似乎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这本书确实可以给我一些新的,或者说被遗忘的视角,好好打量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

  好像,一路整理下来,小说看得太多了。下半年多读点别的吧。

  另,刚刚遭遇另一个非常惨痛的时刻。编辑好这篇之后,不小心关掉了页面,一切都没有了。只好重新弄。所以,千万不要直接在微信编辑器里写内容。哭死。

  许愿时间(哈哈,都不说计划,说愿望):

  下半年,经典小说的阅读计划,要启动了。

  书评小课也要搞一搞吧。

  好想出去玩。

  要见到腹肌。

  你的呢?可以留个言~

  那啥,记得三连哟~

  #更多文章

  这本哲学入门书,也太好读了吧

  太酷了,每个影迷都会爱上这本书!

  - 感谢关注 -

  魏小河

  (读书、电影、生活)

  微博 | @魏小河

  B站 | 魏小河

  公众号 | 魏小河流域

  豆瓣 | 魏小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2020年上半年,我最喜欢的20本书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