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榫卯》经典观后感有感
日期:2020-06-29 22: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榫卯》经典观后感有感

  《榫卯》是一部由甘小二执导,马跃 / 徐筠 / 黄精一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榫卯》观后感(一):一个好情怀,没对准好戏

  导演是有一个文化关怀,这是好的,但电影就是电影,你必须要用电影的语言表达她,关怀她,脱离电影的本身去做文化公益,还不如拍个纪录片宣传片!所以这部《榫卯》是得出导演立意是好的,正如电影的题目,必须要对准好戏眼,整片支离破碎在讲做新老祠堂故事人物塑造上说两代人的关系,即使从实际榫卯的木工工艺,所人物剧情隐喻“榫卯”也没有半毛关系。如果是10电影,对不起,这个作品只能拿到4分。

  《榫卯》观后感(二):,,,,

  影片讲述了古建复建工程师陈文远,对城市化、现代化产生怀疑抵触决定辞职,返回家乡生活妻子房地产设计师坚决反对陈文远的返乡计划此时,陈文远在工地遇到了自己父亲,原是他千里之外的祠亦被买来此地。父子异地重建家祠。然而,作为家祠灵魂匾额,却一直不知所踪,讳莫如深的父亲不辞而别。直到文远一家三口在文远母亲祭日返乡,他才终于明白了父亲对母亲的感情,以及父亲不愿碰触的内伤痛。最后,陈家完美重建,而那个他记忆中的乡土中国,已经一去不返

  《榫卯》观后感(三):嗯⊙∀⊙!

  影片讲述了古建复建工程师陈文远,对城市化、现代化产生了怀疑和抵触,决定辞职,返回家乡生活。妻子是房地产设计师,坚决反对陈文远的返乡计划。此时,陈文远在工地遇到了自己的父亲,原是他千里之外的家祠亦被买来此地。父子异地重建家祠。然而,作为家祠灵魂的匾额,却一直不知所踪,讳莫如深的父亲不辞而别。直到文远一家三口在文远母亲祭日返乡,他才终于明了父亲对母亲的感情,以及父亲不愿碰触的内心伤痛。最后,陈家祠完美重建,而那个他记忆中的乡土中国,已经一去不返。

  《榫卯》观后感(四):嗯

  影片讲述了古建复建工程师陈文远,对城市化、现代化产生了怀疑和抵触,决定辞职,返回家乡生活。妻子是房地产设计师,坚决反对陈文远的返乡计划。此时,陈文远在工地遇到了自己的父亲,原是他千里之外的家祠亦被买来此地。父子异地重建家祠。然而,作为家祠灵魂的匾额,却一直不知所踪,讳莫如深的父亲不辞而别。直到文远一家三口在文远母亲祭日返乡,他才终于明白了父亲对母亲的感情,以及父亲不愿碰触的内心伤痛。最后,陈家祠完美重建,而那个他记忆中的乡土中国,已经一去不返。

  《榫卯》观后感(五):传统之《榫卯》

  这部电影展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而又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生活感很强,父子、夫妻、传统与现代、乡愁等等的矛盾值得我们慢慢去思考。一味去提倡、呼吁是没有多大意思的,通过电影艺术来表现是很棒的途径。作为90后,应该逐渐走向成熟,理解他人,作为学生,应该关注传统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管理的学生,更应该分析传统文化现状问题。感受最深的还是现在90后与家人间的联系远不如以前那么深,有时候需要有些契机引起我们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与侵入下,我们不能忘记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榫卯》观后感(六):或许能带给你一些思考的《榫卯》

  最开始娓娓道来难免有些平淡,直到黄精一老师在上大梁前的喊话,“榫,卯,都准备好,今天咱可是上大梁啊”,不只是单纯地歇斯底里,这种情绪让我也陷在兴建古祠的亢奋中,或许有时候生活的节奏容易让我们忽视了最根本的情感,毕竟科技更新换代得眼花缭乱,但假若当我们面对这些无感时,我们是不是,少了点东西呢?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看到家人的某个动作后,会突然心一沉。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有自己的答案了,黄老师在剧中弓背捶腰的动作和表情神态一直很戳我的心,现在仍能清晰地想起那个画面,就是心疼他,很心疼他,可能这就是老戏骨的力量吧。

  《榫卯》观后感(七):emmmmmmm

  开篇风景在大屏幕上的赶脚还是很美的,向往自然。故事从祠堂拆迁开始,家园被拆的无奈和现代经济发展的矛盾鲜明自然,开始故事线还是比较明朗的,但是后面的有几处就不知所云了。后面老父亲的去世和对牌匾的交代有些草草了事。影片对于父辈感情以及对宗族荣耀感的描写还是非常打动人的。最后想说,男主角的台词功底还是在线的!

  《榫卯》观后感(八):我心归处是故乡

  今天甘小二导演在学校与我们分享了这部影片。在电影放映前我就被它的英译名所吸引“country far away”我原以为它是说在现代社会,乡村以及它所包含的一些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看完之后发现不对,说是乡愁我感觉也不是贴切,还有很多是父子情,亲情以及职业的坚守。

  影片开始,妻子开车扬长而去,丢下一句“回你的老家吧”就留下心心念念想带儿子回老家生活的男主一个人。故事的最后,父亲去世,男主携妻儿回老家吊唁,小朋友伸出稚嫩的小手“爸爸我们回家吧”男主握住儿子的手,像是跟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

  祠堂重建的过程,其实也是男主与父亲对话,重新找到自我的过程。地理位置上的远近,我们可以坐火车坐飞机去缩短,可被时间带走的亲人,却去了我们到不了的远方。

  《榫卯》观后感(九):《榫卯》对中国古建筑的特有情怀

  参加第一观影团观影活动,学习了很多

  古建筑复建工程师陈文远对古建筑的迷恋,影片用沉重的音乐,刻画人物内心对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不同之处,现代建筑讲究机械化,新材料采用钢铁等标准构建,而中国古代建筑则构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决定了它的建造周期会非常的长,榫卯结构则是自然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再说回榫卯,影片中榫卯在家庭关系中隐喻为催化剂,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影片沉重,平淡中颇有韵味,值得一看!

  《榫卯》观后感(十):中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电影

  中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题材的电影,现场观众在看过《榫卯》之后,纷纷被剧中父子情深打动,看到家书一段时更忍不住落泪。“顺拍”是这部电影制作上最大的亮点:在故事片中完整呈现了一栋福建大厝异地复建的全过程。

  自2015年12月4日开机,到2016年9月28日杀青,故事片《榫卯》分4期拍摄,摄制组4次集散,摄制工作日逾100天,第4期航拍转战5地历程近2000公里,不含群演摄制组人员80余人,演员年龄从78岁到4岁。

  ”马跃老师说,他拍了50多部戏,第一次是真的在雨天拍雨戏,后来很多场景都被迫改成雨戏。天气的不稳定因素,并因此造成的建筑进程延期问题,导致计划45天的制片计划,最后拍了100天。

  影片质感很有高度,熟练镜头掌控,体现导演艺术高度,向影片致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榫卯》经典观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