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一本由默默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介绍的人物都是“非人”般的存在,很佩服也有些向往,不过书的内容有些单薄了。
●当当借来的书,三天之内要读完,读了两天多。其中马勒夫人、歌唱家卡拉斯、大提琴演奏家杜普蕾、作家麦克勒斯、萨冈、以画花卉闻名于世的欧姬芙等人的轶事第一次了解。《走出塞林格》中,那位18岁的姑娘乔伊斯成为塞林格的“洛丽塔”,53岁的隐居作家魅惑了耶鲁读书的少女,同居一年之后又将她断然抛弃。汉密尔顿这样评论:那不是性的魅力,而是精神的力量。你感到他有一种力量,能从精神上禁锢一个人,和他在一起,应该说是一个人在拿她的精神冒险,而不是拿她的道德品行冒险。当然,最佩服的是里芬斯塔尔,虽然她拍了《意志的胜利》~~103岁的高龄还去潜水~~人生的得意和丰富以及胜利不过于此~~~
●流水文
●评分怎么这么高,我读得挺痛苦。说是传记,其实讲得很粗略,根本看不到什么内容,却挺八卦私生活的
●不好看
在新华书店看到的这本书,封面不起眼被名字吸引的,翻开内页觉得内容很好玩。
http://www.xinhuabookstore.com/product/1684429/
当我们谈论女性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呢?这是《她们》这本书提出的问题。回到这个问题上,或者说我们谈到这些女性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呢?
“我与世界争斗时/失去了我的中心/一个个梦想碰得粉碎/撒得到处都是——/而我曾试图建立一个地上的乐园。”
庞德的这几句诗也许能够说明,在她们试图建立一个女性的乐园时,付出过更多的代价。一个美好的世界意味着,“她们”本不必为了这样的不平衡的争斗受到伤害。而这个世界不只是为了女性,还包括男人。
《她们》读后感(三):她 们
一个女性要得到社会的认同,需要做到什么呢?也许在一个男性那里,他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就必须成为他自己。而女性是不同的。对于女性而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却需要放弃她们自己。
当然,也有那样的一些女性,她们成为她们自己,并且在某个历史阶段、某一范围内展现出她们自己的能力,创造出她们自己的成就和辉煌。这可以视作是女性独特的光芒。
这也就意味着,她们的人生历程要比男性更艰难,充满着种种的磨难和不平。而打着“女性”标签的她们要比男性更坚强,更有毅力和恒心。她们也许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她们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甚至会被冷落和遗忘。
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女性,也许正因为如此,她能更容易地体验到女性在秩序之中的挣扎。她试图通过列举在二十世纪产生过一定影响力的女性的名字,来为女性做一个注脚。乔治亚•欧姬芙、迪安•阿伯斯、弗利达•劳伦斯、弗朗索瓦兹•萨岗、卡密尔•克劳黛尔、西蒙娜•德。波伏娃、蕾妮•里芬斯塔尔……即便二十世纪刚刚过去十年,这些名字都难说还会被更多的人记得。即使记得,可能也是围绕在她们身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花边和争议。这是不是也说明了,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把她们摆在她们应该在的位置上。
《她们》读后感(四):评《她们》
一个女性要得到社会的认同,需要做到什么呢?也许在一个男性那里,他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就必须成为他自己。而女性是不同的。对于女性而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却需要放弃她们自己。
当然,也有那样的一些女性,她们成为她们自己,并且在某个历史阶段、某一范围内展现出她们自己的能力,创造出她们自己的成就和辉煌。这可以视作是女性独特的光芒。
这也就意味着,她们的人生历程要比男性更艰难,充满着种种的磨难和不平。而打着“女性”标签的她们要比男性更坚强,更有毅力和恒心。她们也许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她们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甚至会被冷落和遗忘。
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女性,也许正因为如此,她能更容易地体验到女性在秩序之中的挣扎。她试图通过列举在二十世纪产生过一定影响力的女性的名字,来为女性做一个注脚。乔治亚?欧姬芙、迪安?阿伯斯、弗利达 劳伦斯、弗朗索瓦兹?萨岗、卡密尔?克劳黛尔、西蒙娜?德。波伏娃、蕾妮?里芬斯塔尔……即便二十世纪刚刚过去十年,这些名字都难说还会被更多的人记得。即使记得,可能也是围绕在她们身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花边和争议。这是不是也说明了,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把她们摆在她们应该在的位置上。
《她们》读后感(五):默默的活在现实中...
几个月前在去云南的火车上已经读完了一部分, 余下的是坐在阳光底下的旅馆小院里看完的, 其实字不算多, 十万左右吧, 但对于某些人比如我来说真算是个天文数字了.
我从来不敢写有关书的评论, 是因为本来平时看书就不多, 很长时间以来, 为了生活, 为了父母, 我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努力, 以弥补自己曾经因为固执而犯下的过错, 我总以为凭一己之力就能将伪善的现实世界完全挡在自己的心灵之外, 以为那时的自我才是最纯粹的, 也活得最痛快, 但现在我却发现一切都仿佛是徒劳的, 它们"浪费"了我太多宝贵的时间, 自私地伤害了那些很在乎我的人的心, 以至于现在当我也面临着和书中人物所同样的十字路口时, 我不知道自己所选的路究竟是好是坏, 也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 我只能暂顾眼前的生活, 摸索着脚下的路前行, 自然也不期望能获得书中人物那些或成功或失败但却名留永恒的结局. 树人曾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之后却找不到路在何方", 也许这正是我目前所处的境地吧.
对于这样一本书, 我无法做出什么的评价, 毕竟里面人物的生活和命运都曾是我所向往过的, 只是现在都正随着现实而逐一幻灭, 没啥好多说的,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中, 也许一个人的命运根本不值一提, 自然也出现不了像书中人那样凭借个体去影响世界的女性. 对于本书的作者我反倒更感兴趣一点, 关于她的故事和她的生活, 一个始终以"默默"之名做着"默默"的事的低调女子, 认识她是在几年前的BLOG上, 也知道她是音乐家, 老师, 书痴, 爬格女, 旅行者, 佛学迷等等等等, 目前正朝着"琴棋书画, 诗书影乐"的才女方向努力着,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她, 能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只提一点小意见, 感觉书中的文字很理性, 却有点过于冷静和客观, 也许再多放些个人情感在其中会更吸引人一点吧,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传记这种文体所必有的一些局限.
+U, MOMO. :) Beside u 4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