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在烧》是一本由萨苏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退后一步是家园。面对不可一世,以美国为首号称正义的联合国军我们没有选择沉默!战争的结果是一部世界军事史上以弱胜强,以劣势装备打败武装到牙齿的优势装备的奇迹!本书就是从微观的角度诠释这場宏大战争的一次战役。
●又在网上看到了一位作家对长津湖的奇妙评论,基本意思是转进成功还有重大战果并掩护大批朝鲜难民的美军实在是天兵天将,我无话可说了……
●写的太随意. 而且, 加入了太多的作者自已的评价和感受. 摆事实即可, 不喜欢讲道理.
●相比1592年的明日战争,兔鹰争棒子更加不对等,更有遭遇战意味,相同的是双方在异域都难于施展拳脚,看着这么多精锐像牲畜一样死去,不由得诅咒战争:遗忘战争的没良心,追求战争的没脑子!
●休憩8th,悲壮惨烈,萨苏做了一些功课但是明显不足够,文章脉络勉强而淡,整体零散,介于正史战役丰满诠释与老兵个人故事之间,两头不靠,严重影响质量,一些能写开能催泪的悲壮点点到即止了,读的起兴但悬在半空,令人郁卒。
●六十三军啊,铁在烧。
●看看当时世界最好的轻步兵,在没有制空权,没有火炮的情况下,是怎么打仗的
●尊严要靠实力。不是每个牺牲都是有价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天安门上说,世界人民是听不见的,在板门店他们都听见了。63军的子弟向63军的前辈致敬。
《铁在烧》读后感(一):有进步
萨苏的书,从一开始的《国破山河在1》买到现在了,除了《国破》系列1-3考证的还算详实,到后来的好多书籍,都比较碎片化,从博客里拼凑而成。
而这部书,看的出,花了很大的精力写完的,考证严谨,一气呵成,看完后真心觉得志愿军胜之不易,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
《铁在烧》读后感(二):萨苏退步了
与萨苏其他的作品一样,这本也是汇聚了博客上的相关文章而成,但也因此将萨苏思维的跳跃性显露无遗,在其之前的那些短篇小段子集结版中,这种跳跃能作为一条隐形的锁链将文章串联成篇,但在本书这种单纯说一件事一次战役的情况下,就显得过于琐碎了。
单纯以成书质量来说只能给三星,因为不仅琐碎而且当初在网上发表时有些网友指出的疏漏在书中似乎并未修改。但是,因为书写的是60年前那场国运之战,值得再加两星!
《铁在烧》读后感(三):铁原大战
铁原大战的过程让人难忘,但参与战争的人写得鲜活,长相书生气骂人厉害的傅崇碧,狡猾的蔡长元将军,还有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这是一本好的铁原战役书,虽然不荡气回肠,但读毕激动的心情也久久不好平复,为这些功名一世的将军,也为无数为国献身的普通士兵们。我们作为战争的一方是为了保家卫国,可惜美国伤亡的九万将士,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而战,不过战争的痛苦是没有谁比谁更大的,有了无数的牺牲,就有无法想像的痛苦的家庭与个人。
《铁在烧》读后感(四):不怕敌人强大就怕放弃思考,请愤青带着孩子做第一攻击波。
因为50万英雄的牺牲才能换来50年的和平。向英雄致敬!
战争机器是以鲜血,生命作为燃料开动的。战争是最后也是最坏的方法。
某些所谓的“鹰派”及“愤青”要在发动一场战争的话,请带着儿子上阵做第一波攻击。我就做第二攻击波。
看完全书发现老兵们不只是用以前的经验,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在战斗。还是用观察与思考,寻找敌人的死穴。换个思路,在生活与工作中多思考多观察,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争取一些胜算。要是只顾看对方的强大,不寻找方法只能等死。
《铁在烧》读后感(五):东拼西凑的著作
之前看过老萨的《退后一步是家园》,不错,所以来兴致看了这部《铁在烧》。书名说明本书是专注于铁原之战,但是看到最后三章才是铁原,之前的都是铁原阻击战,更不要说还有大量不属于铁原的上甘岭战役,孟良崮战役,冀中平原的游击战。要说这些都是铁原参战部队的背景资料,只能是一个定语,但硬生生抛出一章又一章,会不会显得喧宾夺主?
老萨写作战线拉得太长,所以没有一个地方能形成重点突破,看完本书就像小时候看连环画,信息量不少,但没有一点系统性的东西。也像看国产抗战片,记得了几个手撕鬼子的抗战英雄,仅此而已。真是瞎了老萨花了这么多时间研究资料,瞎了他所拜访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