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钻石与铁锈》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3-15 14:43: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钻石与铁锈》的读后感大全

  《钻石与铁锈》是一本由[美] 琼·贝兹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钻石与铁锈》读后感(一):封面设计太糟糕了!

  Joan Baze多年前出版的自传,内容是要读的,内容至少四星。

  但中文简体这个封面设计太糟糕了,特别是腰封生生设计出了故事会+月亮之上的感觉,封面负五星。

  建议这家出版公司,没有能力把这类书的审美价值做出来,就不要出版这类书了。

  在雅和俗之间要去找平衡点,但不能为了俗而舍弃雅。

  我们何时才能到媚俗的谷底?

  补充一句:楼下这位恰恰不知道是不是出版方编辑,评论完然后拉黑我不让我回复。

  这个封面,特别是腰封文案,确实差。

  《钻石与铁锈》读后感(二):岁月如歌

  aez大婶的回忆录终于有中译本了,2011年4月6日,我在工体听Bob Dylan的演唱会,我知道整场观众里只有我一个人包里装着Dylan和Baez的两本自传。第二天写了一篇豆瓣日记,回想往事,岁月如歌!Ten years ago,I bought you some cufflinks...

  https://www.douban.com/note/144025708/

  《钻石与铁锈》读后感(三):历史和个人

  《钻石与铁锈》读后感(四):关于Joan Baez与Bob Dylan的一点八卦

  Joan Baez年轻时曾与Bob Dylan谈恋爱,没过多久分手了,原因众说纷纭,我倒觉得不必探究个中细节,两个精神世界如此热烈、如此关心人世间的公平与命运、如此陶醉于不可思议之美的人,彼此间的张力太强大,注定不能靠得太近。以前有个朋友说:”玩的就是心跳,但我不能时时刻刻都去蹦极,我不想得心脏病啊。“说得真有道理。

  1975年,Joan写出了她最负盛名、献给Bob的歌曲Diamonds and Rust,歌词描述的场景令人百感交集:她忽然接到他的电话,他正在千里之外西部州的一个破旧电话亭里,时光倒转,飞流直下,她想起十年前他的蓝眼睛,那些宏大、互不相让的争执都淡忘了,或不再值得提说,一些荧光般的小事却更加清晰,她曾为他买过西装袖口上的纽扣,而他则嘲笑她的诗写得谢特一样。她听着旧日熟悉的声音,仿佛看见落叶正在他身边纷飞,初雪落在发间,又想起昔日他们也曾在这样的天气相依相偎,呼出白气,想象他们灿烂一时的生命最终也会像白气一样相互缠绕、消失,但那时太年轻了,说这话也不觉得悲哀。她问他为何打电话来,他支支吾吾含混过去,他曾唱过那么多无所畏惧的歌曲,此刻却需要这样一种含混,这些她都是明白的。他曾带给她岁月悲喜交集,有如钻石闪亮,也有如锈迹暗哑,而她也以温暖与伤怀、感喟与心酸全部偿还。

  年纪渐长,心也越来越厚实,越能听懂老歌。恋爱时苦大仇深的滋味还记得,但已经不重要了。毕竟曾经是爱人,锱铢必较,数清楚他那句话骗过我、哪件事伤害过我,实在是过于葛朗台。既然谈过恋爱,他毕竟和我还是同一类人,彼此至少应该保留一点阶级友谊,他那无心的谎言、无意的过错总不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的资本家更可恶吧。人生现世的种种艰难实在是太庞大、太不可触动了,需要这样的金蝉脱壳,跑出自己用回忆编织出的悲情,轻松地喘气。没有和那个第一次拥抱的、最有才华的、最灵感共鸣的人走到一起,有多少遗憾呢,相濡以沫的结局诚然美好,但爱情除了相依相伴,像星星一样远远地亮着也是——甚至是更好的形式,超越情爱纠缠,成为更加云淡风轻又厚重稳固的相互关照。

  Joan经常在不同场合唱这首歌,歌词中的ten years ago渐渐变成20,40,她的玩心也越来越无所顾忌。1997年Joan在接受格莱美终生成就奖时把结尾信手一改:If you're offering me diamonds and rust, I've already taken the Grammy,满座大笑。2014年则改成了I’ll take the diamonds。哎,听到这里感慨万千,做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真的很好啊,至少在永失我爱时仍具有一种幽默感。

  《钻石与铁锈》读后感(五):《钻石》书口的宝藏设计!

  在《钻石与铁锈》的书口上发现了彩蛋!

  商业出版刷金刷银已见怪不怪,但国内我实在没经眼几本在书口上印刷图案的。但像大胡子阿细这么拍,好像还没察觉设计的妙处。

  从正面将书稍稍弯折,就会显示清晰且比例正常的琼·贝兹照片。反过来,又出现贝兹的签名。这就是所谓的“双重书口绘饰”。

  书口绘饰(fore-edge painting)自然是西方的玩意,最早大概10世纪就有了。按A·爱德华·纽顿在《藏书之爱》里的说法,现存最早带有书口绘饰的书,是1250年版的法文《诗篇》抄本。

  很多人上学的时候,或许用过类似的方法,给自己的课本签名。双重书口绘饰常与刷金结合,这样一来,书本阖上时只有金边,图案是看不见的,便具有标记藏书归属的水印作用。

  这里头有个著名的故事:英王查尔斯二世的书总被一位公爵夫人借走不还,英王追到公爵夫人家里,但公爵夫人居然嘴硬,说书不是英王的,而是自己的。于是英王把书翻开,露出隐藏在刷金下的书口绘饰——皇家纹章。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算你是国王,也千万不要借书给别人。

  西方的书口绘饰极其繁复华丽,网上影像很多。比如前半本是一幅画,后半本是另一幅画。此外,书顶书根也能画,刷金也可以替换成多一幅画,书籍的艺术无处不在。

火焰杯嗷!

  书口绘饰大约在上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当时北京琉璃厂的书店,曾请画师在线装古籍的书口上如法炮制,临摹故宫所藏古画。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给我们上课也讲过(有《书口彩绘》一文,收录于《书丛老蠹鱼》,中华书局,2011),哈佛燕京图书馆就藏有两部这样的古籍。诸家学者所见,世间仅余五部左右。搬运了沈老师博客里的图片,可资赏鉴。

  到了后来的工业出版,最出名的要数日本“工作舍”出版,松冈正刚、杉浦康平等大师参与设计的《全宇宙誌》(雅众文化陈希颖老师写的完整介绍文章在“做書”或“東瀛文藝通信”公号),书口翻手星云,覆手星图,宛如梦幻。

  贝兹自传的设计师也是从日本图书获得灵感,其实,吕敬人和宁成春两位老前辈都一早有这样的作品。据“深圳尚书吧”的冯小蘅老师文章,宁成春先生做的是香港三联1992版的《宜兴紫砂珍赏》,这书去年活字文化出了简体版,搜了搜图,惜乎似未保留书口绘饰。

  机器印刷的书口绘饰,可能只算得上一个小设计。但并非每个人都有纽顿那般的藏书实力,拥有一本顶精致的书口手绘墓畔挽歌版《格雷诗集》。如此装帧心思,给了我们今天仍要买实体新书的多一点点理由。否则,网店促销废纸价屯来的,确实不过一堆废纸。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钻石与铁锈》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