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多以来,电影院的大门从1月一直紧闭到现在,我们听到了越来越多朋友们对电影院的思念。
上周末,我们征集了许多朋友的电影院回忆。在大家的留言里,我们听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有小时候的露天影院,有自己一个人看的夜场电影,也有和喜欢的人第一次牵手的影院,毕业时包场的电影院……
在不能走进电影院的日子里,这些真诚的诉说,或许也能给那些苦苦支撑的电影人,一点点支持。
“电影院门上还贴着春节放假通知”
@烤年糕
上次去电影院是1月3日,看的《美丽人生》。这一下就5个多月了,看着无数电影调整档期、无数电影院大声呼救。
前天路过家旁边的一家影院,门上还贴着春节放假通知。谁也没想到,这个寒冬,对电影业来说有这么长,这么难熬。
以前能去电影院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起,还经常会遇到有人打电话,有熊孩子乱叫。
可这半年一直在电脑上看电影,虽然也可以手握可乐爆米花,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种在影院观影时的“魔力”。
祝愿电影院还能再多坚持一下,疫情完全过去后,能和影迷们重逢。
“两张凌晨作废的票”
@Ocean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跟一个朋友,在22:30收到两张凌晨作废的票。一路小跑,赶当天最后一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3:00)开场前三分钟进场。
@大橙子
我已经忘了看的是什么电影,只记得全程我都梗着脖子,想歪头看她又不敢,更别说提前心里预演了几十次的“牵手”情节了。
我们没在一起,但那场电影却一直留在我心里。
后来有了女朋友,手牵手看电影也是常事了。但还想单纯感叹一句,再也没年轻时候那么“傻”的经历了。
“露天扯一块幕布”
@Leni
小时候看过那种坝坝电影,就是露天扯一块幕布,一群人坐在空地上看电影,有光膀子的,有嗑瓜子的,有扇扇子的抠脚的,人各百态,但一致的是对那块荧幕的热情,你能感受到电影画面的光在你脸上忽闪忽闪,你被它冲击,被电影触碰。我一直以为那是看电影最好的氛围。
后来,原本的公共场所慢慢变成另一种“公开场合”,人们必须衣冠楚楚,行为得体。影院也都被装进了室内,有了3d、imax和杜比音效,甚至有的影院还有按摩椅,但人与人的距离,人和电影之间的距离似乎被拉远。
有生之年,我期待电影能够重新有机会回到“公共空间”,露天、自在、有生气,让人们产生连接——那是电影存在的意义之一。
凌晨三点定了一张电影票
某天凌晨三点,我还在玩手机,心血来潮,订了那一天上午十一点十分的电影票,然后四点多吧睡了,定了一个九点的闹钟,心里想着正好吃个饭再去,结果醒的时候已经十点四十七了!(这个时间我一辈子记得哈哈哈哈)
然后疯狂出门找车骑到电影院,时间卡得死死地,正好开场。那天我看的是《暴裂无声》,全场只有我一个人。
那是我第一次看全场只有一个人的包场电影,现在想想还会觉得紧张和激动。
“直到现在我们已经40岁了”
@左耳明月
从21岁谈恋爱开始,每个月都会和男朋友去影院看几部电影,直到现在我们已经40岁了,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着。
在影院里那一个多钟头,全身心投入剧情里,也全身心与自己的生活隔绝。影院和电影就是我们的世外桃源。看完之后开车回家,讨论讨论剧情,睡个好觉,第二天又是斗志昂扬的一天。
“从学校走啊走啊”
@阿雪
在乡下上小学时,第一次去镇上电影院。全年级四五十个同学走路从学校去看电影。
老式电影院的座椅,屋子里潮湿且黑暗,看的是一个抗战电影,但是充满了好奇和开心!
从学校走啊走啊,走到电影院,结束了又走回学校,但一点不觉得累……
“一个人看电影模式”
@荼蘼也是花
网络购票刚刚兴起的时候,特别喜欢寻找最便宜的电影票,家附近的几个电影院基本都能如数家珍。
自从开启了一个人看电影模式,喜欢在周末去看早场电影,既为了省钱,人也不会很多。
一开始喜欢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会觉得很安静,后来知道了观影厅大小不同,最佳观影区域也有分别,就喜欢坐在能选到的最佳位置。很享受灯光熄灭后,面对大荧幕忽略掉其他人只有我一人在观赏的感觉。
今 日 推 荐 阅 读
《如何聊电影》
不能走进电影院的日子里
我们可以细细回味
那些曾经打动人心的作品
奥斯卡最佳影片编剧盛赞!
回顾 42部经典影片
访问 104位影视大拿
《华盛顿邮报》资深影评人32年观影之道
读完就能像专业人士一样聊电影!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教你识破烂片,更懂佳片!
聊 几 句
你喜欢去电影院吗?
你在电影院看过的影片中,哪一部最印象深刻?
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
编辑 = 碗
图片 = GIPHY
商务合作
希望电影行业挺过这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