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转身三年后
DM
本以为自己曾经一身戎装,带兵驰骋沙场,拿起手中钢枪,守卫一方疆土安康,即便回到地方,也能开辟新的战场,为故乡经济保驾护航。
怎料一介武夫没了手中钢枪,空有本领无处逞强,遇到不公无法反抗,好在自古文人也有热血一腔,一诗一文方能负隅顽抗,这里只借文字倾诉惆怅,希望看到军转干部的衷肠。
转业近两年,带着35岁前能在地方有所作为的激情与能力素质中等偏上的自我认知投入到了地方的经济建设中。
谁料时运不计还是造化弄人,从军改的牺牲品转身变为地方改革的试验品,加之由于种种的种种,至使编制一拖再拖,工资一分未发,身份几经反转,级别岿然不动。
这就是在改革面前宛如瀚海中的砂砾,九天中的星辰,上述无门,下找无人,渺小无助的“非”关键少数,军转干部。
面对改革,必然会有阵痛,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损失,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坚决拥护改革,因为唯有改革才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是话说回来,改革不是靠觉悟来完成的,而是有一套严谨而又全面方案。
我也理解这个方案不能面面俱到,不能100%严谨,可为什么方案中所谓的bug却是有所指向呢?
而且指向的是我这种“非”关键少数呢?
是我狭隘了吗?
是领导们不作为造成了积压问题、新生问题不断重叠,迄今已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
还是部队讲党性、守纪律、顾大局的优秀传统让这类缺陷无限放大,乃至上层建筑者们至今都难以审视到问题所在?
作为党员,前者违背初心与使命,我倾向于后者。因为转业干部“老实人”的标签早已根深蒂固,远在能力素质之上了。
其一,撕破脸,要说法,担心得罪领导,影响以后发展,毕竟还要靠单位养活老小;
其二,作为党员,在制度面前只有服从、服从、再服从;
但你的晋升、待遇是小之再小,微不足道的问题,甚至在单位层面登不上大雅之堂,领导的官腔会打的你无地自容、体无完肤。
面对生活,面对制度,面对现实,你妥协了?是的,妥协了,我就是带着“老实人”标签的军转干部。心中的不满无从发泄,遭遇不公难以昭雪,典型的loser。
既然没有了灿烂辉煌,也许还会有诗和远方,怀揣着善念放平心态,一起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七年转业史(131篇);
2017年上半年推文(412篇);
2017年下半年推文(500篇);
2018年原创目录(230篇);
2019年原创目录(363篇);
2020年原创目录(158篇);